查看原文
其他

2018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趋势分析

德勤 贸易金融 2018-08-05

诚邀各领域专家学者、从业者及机构投稿或荐稿
与30余万行业精英分享与共同发展
投/荐稿邮箱:tougao@sinotf.com


来源:德勤  中国走出去


德勤在最新发布的《开放新征程–德勤2018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运营指南》中指出,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整体环境依然有利于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和投资。因此,尽管2017年有所下滑,中国海外并购在2018年仍将保持强劲势头,并有可能再创新高。其中以下为指南中主要观点:


1、“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欢迎所有国家参与,但是目前有建设重点区域。以“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为例,建设的重点区域为“一轴两翼”的46个国家,其中以我国周边国家为“主轴”,包括哈萨克斯塔等15国;以非洲、中东和中东欧为“西翼”,包括埃塞、津巴、伊朗、罗马尼亚等24国;以拉美国家为“东翼”,包括巴西、智利等6国。


2、国有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则更多投资于欧美发达国家。


3、尽管在2017年下半年,国家出台政策为过热的海外投资降温,中国政府依然十分支持企业进行积极审慎的海外投资活动。不论采取什么政策,首要的原则依然是鼓励中国企业海外扩张,以合作促转型,并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和知识,提高国内的产能和产业质量。


4、国有企业中的60%,民营企业中的41%将扩大海外投资规模,但也有近一半民企表示不清楚将来的趋势。这说明这部分企业海外发展战略尚不清晰,也未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制定具体目标。


中国海外投资形势回顾与展望


受“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因素的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特别是在全球资本流动趋缓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一直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17》统计,2016年全球外国投资流量为1.4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8.9%,而中国继续蝉联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地位,在全球对外投资中表现强劲,全年对外投资流量1,961.5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占全球对外投资流量的13.5%,比重首超一成,成为国际投资大国。自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首次超过中国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后,中国已经成为双向直接投资项下的资本净输出国。2016年,中国ODI与FDI的差距进一步拉开,资本净输出624.5亿美元。


在政府“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中国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2017年全年,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共备案和核准了境外投资企业6,172家,中国常年驻外工作人员达100万人,企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一带一路”进入全面合作阶段,投资和贸易持续深化


2017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2%,较上年提升了3.5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越南、俄罗斯、阿联酋和柬埔寨等国家。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并购62起,投资额88亿美元,同比增长32.5%,中石油集团和中国华信投资28亿美元联合收购阿联酋阿布扎比石油公司12%股权为其中最大项目。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成效也较为明显,2017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重大项目持续推进,东非铁路网起始段肯尼亚蒙内铁路竣工通车,中老铁路首条隧道全线贯通,中泰铁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匈塞铁路、卡拉奇高速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自贸区建设取得突破,与格鲁吉亚、马尔代夫签署自贸协定,与摩尔多瓦、毛里求斯正式启动自贸协定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受监管压力,对外投资大幅下滑,敏感行业无新增项目


2017年全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的6,236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200.8亿美元,同比下降29.4%,非理性对外投资受到政府遏制。


从对外投资构成看,股权和债务工具投资1,020.8亿美元,同比下降32.9%,占85%;收益再投资180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占15%。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9.1%、20.8%、15.9%和8.6%。受政府严控,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跨国并购持续活跃,2017年全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完成并购项目341起,分布在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国民经济18个行业大类,实际交易总额96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212亿美元,占22%,境外融资750亿美元,占78%。


2018年中国海外投资发展展望


据悉,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为了寻找自己在本土运营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与能力的互补是海外投资的第一大诉求。结合全球经济形势、“一带一路”倡议、监管政策以及创新技术影响,我们对2018年海外投资趋势有如下观点:


• 2018年OECD国家将继续复苏,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因而会采取渐进的货币紧缩政策;美元重振,以及硬脱欧等风险事件将抑制欧元走强,进而允许美联储逐步加息。2017年中国亮眼的出口成绩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复苏给中国的外贸提供了有利环境;而考虑到基数效应,再加上特朗普政府致力于减少对华贸易赤字,中国出口如果要在2018年继续保持像2017年那样的高增长有较大难度。


• “一带一路”愈发重要。在概念层面上,中国有意识地把“一带一路”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化,更多鼓励全球相关国家地区参与共赢,而非把它局限于仅从中国自身角度出发的战略。在所及行业方面,变革也正在发生。起初,与基础设施项目相关的长期投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项特色,这也使得“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获益方是中国国有企业;而如今,“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正逐渐拓宽至贸易、制造业、互联网和旅游业,我们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公司也会成为赢家。此外,出于地缘政治和金融风险考虑,中国将需要确保更广泛的项目参与。


• “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与风险并存。投资者需要用比平时更长远的眼光看待项目。我们不会低估风险,但也相信风险并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严重。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推行下去。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表示,有的管制措施无论对国有经济还是私有经济实际上都是不利的。经济转型应不再单独期待GDP增长,而应将降低杠杆提到更高的高度,鼓励企业将资金投向海外,否则,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人民币汇率。


• 敏感投资行业持续受到严控。新版《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于2018年3月1日施行。非理性境外投资行为将持续受限,包括涉及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热门投资行业的境外投资行为,以及境外设立无具体实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基金或投资平台。


• BAT等互联网企业逐渐成为海外投资主角。以BAT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企业开启继国企、民企之后的第三波投资潮,将投资版图扩展至美国硅谷寻找优质创业项目,引领未来几年的投资热点。战略投资布局为企业关注重点(百度全资收购移动安全公司TrustGo;腾讯投资闪购网站Fab;阿里巴巴投资应用搜索引擎Quixey、移动聊天和通话应用Tango、智能遥控创业公司Peel等公司),中国产品正在从过去的便宜货转变为创新性产品。


• 聚焦未来与科技创新的项目受青睐。中国新生代投资人关注前沿科技领域投资,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通过技术产品改变社会和改善生活质量或通过科学技术和理念,改造传统行业成为投资主流。传统的地产、能源、制造等传统产业已面临资本过剩,通过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投海外有价值的高科技项目并开辟全球市场,成为未来五到十年的趋势。


中国对外并购市场分析


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下,中国整体环境依然有利于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和投资。因此,尽管2017年有所下滑,我们相信中国海外并购在2018年仍将保持强劲势头,并有可能再创新高。


消费及工业产品依然是中国海外并购的热点领域。2017年价值最高的两起海外并购均在交通和物流行业,它们是:


1)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之一的中投公司出资138亿美元收购黑石集团欧洲物流地产公司LogiCor,


2)以万科为首的中国财团出资116亿美元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普洛斯。


2017年间,在最大收购案(万科收购普洛斯)的助推之下,东南亚成为已披露的海外并购交易总额最高的地区,共计超过330亿美元。


澳大利亚排名第二,全年已披露的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为188亿美元。其中,香港长江基建集团出资56亿美元收购澳洲能源提供商Duet Group,以及香港周大福公司出资31亿美元收购Alinta Energy两大订单帮助澳大利亚取得这一名次。


2017年,中国对英国的海外并购总额为183亿美元,大部分来自中投公司收购位于英国的欧洲物流地产公司LogiCor一案,价值超过130亿美元。


由于特大型海外并购合同的减少,2017年中国对美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仅为118亿美元,与2016年的595亿美元相比显著下降。


在能源和资源方面,巴西一直是中国海外并购的热点地区。国家电网公司分两个阶段收购巴西电力公司CPFL Energia S.A.:2016年出资90亿美元收购54.64%的股份,2017年出资40亿美元收购剩余45.36%的股份。


在以色列,中国投资者青睐当地的新兴科技及消费品产业。2017年许多并购案交易额较低,2016年却有两起大型并购案,总值超过80亿美元:


1)以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首的中国财团出资45亿美元收购以色列社交类手游开发商Playtika;


2)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出资39亿美元收购以色列农化企业ADAMA。


在消费及工业产品领域,中国海外并购势头依然强劲。在2015年至2017年间,这一领域的交易总额均占当年海外并购交易总额50%以上。2016年,消费品和工业品领域的并购价值更是达到1,043亿美元的高值,主要来自于中国化工出资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一案。在排除此类特大型合同的影响之后,2017年此领域海外并购总额相比2016年上涨0.9%。


中国投资者十分热衷于提升国内技术水平,这表现在对生命科学与医疗领域的投资热度不减,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市场。2017年这一领域并购交易总额有所上升。其中具代表性的项目包括在深圳上市的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2亿美元收购新加坡医疗器械制柏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93.37%股权。


在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2017年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仅为190亿美元,较2016年(447亿美元)下跌57%。2016年,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有多起大额并购交易:腾讯公司斥资86亿美元收购芬兰著名手游开发商Supercell公司84.3%的股份,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资45亿美元收购以色列Playtika公司,以及中资财团Elegant Jubilee出资40亿美元收购英国云数据中心开发商、运营商 Global Switch公司51%的股份。2017年,两个特大型并购案为:台湾ES Platform公司出资31亿美元收购夏普公司,以及以滴滴出行为首的中国财团向新加坡打车平台Grab投资25亿美元。


尽管2017年并购总额有所下滑,能源与资源领域并购交易总额却从2016年的287亿美元上升至367亿美元。其中主要的几起并购为: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出资91亿美元收购俄罗斯Rosneft石油公司14.16%的股份,及中信银行领导的中国财团出资73亿美元收购缅甸皎漂港70%的股份。


尽管在2017年下半年,国家出台政策为过热的海外投资降温,中国政府依然十分支持企业进行积极审慎的海外投资活动。不论采取什么政策,首要的原则依然是鼓励中国企业海外扩张,以合作促转型,并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和知识,提高国内的产能和产业质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发挥经济影响


• 提升并输出中国的产能及设备技术标准


• 通过与海外企业合作,获得前沿、新兴技术,并以此促进企业转型,提高产能


• 探索国外的自然资源以推动国内经济增长


• 在农业和食物链领域与外国企业拓展合作,保证国内食品供给充足,并提升食品安全和食物质量


在未来,我们预期中国企业将继续在发达国家的以下领域寻求海外并购机会:

• 消费品

• 生命科学

• 医疗保健

• 技术

• 汽车

• 能源


尽管如此,在限制领域和禁止领域(如赌场、娱乐业、房地产等)的投资仍将受到限制。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2018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5个年头。过去几年间“一带一路”倡议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纵深发展,也引领中国的对外投资进入到新阶段。


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这表明:首先,“一带一路”引领下中国的对外投资,并不是单向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很多“走出去”是为了“引进来”,是为了更好地在全球配置资源;第二,“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强加于其他国家的,而是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合作共赢的新平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德勤观察,“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欢迎所有国家参与,但是目前有建设重点区域。以“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为例,建设的重点区域为“一轴两翼”的46个国家,其中以我国周边国家为“主轴”,包括哈萨克斯塔等15国;以非洲、中东和中东欧为“西翼”,包括埃塞、津巴、伊朗、罗马尼亚等24国;以拉美国家为“东翼”,包括巴西、智利等6国。


“一带一路”的相关行业,也远远不只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将由此起步扩展到当地发展涉及的各行各业。过去几年,在“一带一路”的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是各国最为急需的,发展也最为迅猛。我们已经观察到贸易、金融、互联网、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在“一带一路”中所占比例已经逐步加大。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方面,也开始呈现出传统产业与高端产业并举的趋势。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与相关国家发展需求的变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的行业将越来越多样。


在“一带一路”倡议纵深发展背景下,全球化和中国的对外投资将出现以下四大趋势:


1. 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的完善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实现


在 “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合作模式下,全球化不再仅仅是将生产地从高成本地区转到低成本地区,从而伴随着工作机会的转移,创造出所谓“赢家”和“输家”,而是对接投资区域的当地发展战略,创造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可以将采购、生产、销售都转到当地,打造贯穿产业链的生态圈,切实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与就业机会。“一带一路”所引领的新型全球化,也不再是构筑排他性的贸易保护圈子,而是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实现全球的共同发展。


2. 多元化股东及合作伙伴的引入


初期,国有企业领衔“一带一路”建设和投资,目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参与程度也在不断增大。此外,为了减小海外投资风险,并能在当地持续发展,将来各类企业寻找合适的当地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会越来越多。


3. 跨国并购取代绿地投资成为主要投资方式


与其他投资模式相比,跨国并购并不需要很长的建设期,因此成为了许多想要加快市场规模扩大速度,在短时间内进入目标市场的跨国公司的首选方式。另外,并购可以帮助获得目标企业的关键能力与无形资产,比如研究与开发能力,商标,商誉,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等,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跨领域并购来实现企业业务组合的优化。


4.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监管将进一步加强,对外投资质量和效益提升


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中国企业的非理性对外投资行为得到了遏制, 投资和整体战略的相关性增加,风险防控意识和跨国经营能力不断加强。长远来看,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会进一步增长,而且整体投资结构将更加优化,投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将不断增强。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挑战与建议


为了了解企业层面对外投资的现状、挑战和前景,2017年底,德勤对来自多个行业的全国166家企业(其中国企51%,外资企业26%,民营企业21%,事业单位2%)做了问卷调查。据问卷调查反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面临如下投资挑战:


1.组织架构 :约八成企业已经为国际化设置了或集中或分散的组织架构,但仍有两成企业在组织架构方面还未准备好


78%的受访企业为国际化设置了或集中或分散的组织架构,其中38%国际化业务的管理职能分散在各业务板块中,28%设置了国际部统筹管理,还有12%由海外分支机构自行管理。各种国际化组织架构没有优劣之分,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国际化战略对组织架构进行设置和调整,并完善组织的权利和责任边界,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


2.企业海外投资区域:国有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则更多投资于欧美发达国家


东南亚、西亚和非洲、南亚等“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国家是受访国企目前及未来最主要的投资区域,这一调查结果与2015年一致,说明在国家倡议的引领下,国有企业正在也将继续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扮演“领头羊”和“主力军”的角色。与国有企业不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多投资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市场较为成熟、法律法规更加健全,相较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投资风险较小。


3.未来的海外投资规模:超过一半的企业将在未来三年继续扩大海外投资规模,但也有三成受访者不清楚公司海外投资的变化趋势


国有企业中的60%,民营企业中的41%将扩大海外投资规模,但也有近一半民企表示不清楚将来的趋势。这说明这部分企业海外发展战略尚不清晰,也未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制定具体目标。在开展海外投资时,没有清晰的长期战略极易导致冲动型投资和短期行为的发生,给企业带来损失。


4.“风险、监管、人才”是海外投资面临的最主要三大挑战


大量实例证明,事先对风险准备不足、事中对风险不善应对、事后对风险不予总结改进是许多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风险管理的思路更应得到全面更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大多情况复杂,单纯进行一时一地一方面的风险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应在全面分析风险的前提下,为自己和项目量身定制一套风险分析、预警及应对机制。


“监管”紧随“风险”(55%)被受访者选为目前海外投资的最大挑战之一。可见,随着国内外监管要求和执法力度的日益严格,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事前了解监管环境、开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5. 以海外投资的全生命周期来看,“投资前”是最具挑战性的阶段


随着企业对国际化业务的深耕,与投资地区各方面差异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往往让企业制定海外发展战略时感到无所适从。企业开展尽职调查时,可以考虑借助国际专业服务机构的全球网络和渠道,最大程度地获取投资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正确衡量投资标的的回报情况。


“投资中”和“投资后”阶段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在“投资中”阶段,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推行“本土化”经营,但总部对于具体项目和分支机构的管控能力尚未储备到位。对于“投资后”阶段,如何提高投后整合能力,完善持续性管理能力,加强投后评价监察能力,均是企业面临的问题。


6. 推动项目商业风险的合理配置, 实现风险共担是融资的最关键考虑因素


实践中,企业越来越重视研究风险分担,强调项目的可融资性。尤其对于目前阶段重点开展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投资开发方面,项目融资不仅强调完善的商务结构,而且必须想方设法实现最低担保、有限追索项目融资。


7. 国际化人才管理:最关键的环节是使用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国际化后备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应未雨绸缪,梯队式发展和培养。在争夺国际化人才的激烈竞争中,人才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了,更要留得住,用的好,因此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政策也要跟上。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sinotf(备注合作事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