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州独居大伯倒在地上,危急时刻,邻居的举动,让人泪奔!

2016-05-26 杭州网

昨天8:13,朱先生来电:今天早上6点多,杭州凤起都市花园15幢有个独居的老人在家晕倒了,幸好当时他家的窗户没有关,对面的邻居透过窗户发现大伯晕倒,马上叫人,很多住户都赶了过去,但门打不开,最后110、119和120都来了,消防员从窗户里爬了进去把门打开。

徐大妈的儿子,昨天清早就是从这扇窗发现倒地的胡大伯的。


凤起都市花园位于市中心的凤起路新华路的东南角,小区有10幢楼,靠着凤起路的8幢楼是商品房,挨着新华路的1315两幢是回迁房。

 

小区的中心花园有大片的绿地、水池,配套完善。问起15幢怎么走,几位居民说,15幢和13幢属于一期,虽然也叫凤起都市花园,但其实是两幢回迁房,各种配套远远比不上这里,居民大多也是中老年人。

 

来到15X单元9楼,狭长的楼道里有好几户住户,中间套的户型有些特殊,南面是阳台,北侧和西侧的窗户则开在楼道里,在家中晕倒的独居老人胡大伯,住的就是这种户型。


隔壁邻居出门,透窗看到倒在客厅的老人救援行动火速展开……

我在楼道里来回走了两圈,这时903室的房门打开了,开门的是76岁徐大妈。

 

“怎么还没回来,应该不会有事吧?”徐大妈走到正对房门的胡大伯家门口,把脸靠在开在楼道里的一扇窗户前。

 

那是胡大伯家客厅的窗户,门窗紧闭,往里望去,客厅里摆着一些简单的家具,靠近房门地砖的地面还有一摊水迹。


徐大妈说,对门邻居胡大伯今年74岁,听说心脏不太好,还有高血压,前几年和姐姐姐夫住在对面,后来姐夫去世后,他就一个人住了,自己进进出出总会多看几眼。

 

早上6点多,徐大妈的儿子陈先生出门上班,开门时隐约看到对面有个人躺在客厅地面上,凑到窗前,正是胡大伯!当时他侧着身倒在地上,双手颤抖,表情痛苦,想动却起不了身……

 

徐大妈说,儿子试着拍着窗户叫醒胡大伯,可老人倒在地上怎么也起不来,他们只好下楼找小区保安求助。

 

虽然当时才早上6点多,但楼里好多老年人都有早锻炼的习惯,大家听到动静,都赶了过来。

 

保安和邻居们报了警,110120很快赶到,但是胡大伯家的防盗门上了锁,门窗也安装了防盗窗,技术开锁和暴力开窗需要时间,也会破坏家里的设施,只有阳台窗户没关也没有装防盗窗,只能求助119。  

 

随后赶到的消防员,从10楼阳台进行索降,翻入9楼胡大伯家,打开了房门。


我去我去!隔壁单元陈大姐回家取了1000多元冲上救护车

房门打开后,120医生最先跑进去,发现倒在地上的胡大伯意识模糊,一摸胳膊,烫烫的。测量体温,胡大伯已经高烧39.8度,医生把他抬上担架,准备送上救护车。

 

楼里的居民告诉我,120医生把胡大伯抬下楼时一直在问,谁是他的家属,需要一块去医院。然而胡大伯是独居老人,亲戚们赶来也要时间,这时,隔壁单元的陈大姐提着两瓶牛奶跑了过来,“我去我去!”。

 

昨天,我在浙大一院见到了这位陈大姐。

 

陈大姐比胡大伯小5岁,“我们几十年前,是一个墙门的老邻居!”陈大姐说,早上她下楼拿牛奶,看到警车救护车就凑了过去,一看担架抬下来的是9楼的胡大伯,又听到医生说要人陪,让医生等她1分钟,转身跑回家,在家里取了1000多块钱一起坐上了救护车,临走时还叮嘱丈夫,一定要看着手机,如果她打电话过来,说明医药费不够,要他马上去银行取了送过去。

 

陈大姐说,几十年前,她和胡大伯都住在威乙巷的老墙门里,那时候住的都是平房,邻居每天都能互相见到,后来老墙门拆迁,大家都分散到了各个角落,有些邻居虽然拆迁到同一个小区,可都是独门独户的公寓楼,平时见到的机会也不多。

 

救护车上,听说胡大伯在家里晕倒的情况,陈大姐感到吃惊,“老胡一直是一个人,身体是不太好,但这样子(突然晕倒)是怎么也想不到的!”

 

到了浙大一院,胡大伯被推入急诊室,陈大姐排队挂了号,先垫付了1200多元医药费。   


看病少不了这东西! 同单元的马大伯蹬着自行车送病历本

陈大姐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早上邻居们都帮了忙,特别是有一位马大伯,蹬着自行车给胡大伯都送来病历本,在医院忙上忙下,连早饭都没吃。

 

马大伯和胡大伯住在同一单元,是楼道的党支部书记,胡大伯则是楼道的党支部委员。

 

马大伯说,早上听到动静后,他下楼去了解情况,这时胡大伯刚刚被送走,他和民警在胡大伯家里寻找家属的联系方式,在房间里看到了胡大伯的病历本和医保卡,“看病少不了这东西!”马大伯说,于是他蹬着自行车就把病历本送了过去。

 

昨天在医院急诊室,我见到了身体还很虚弱的胡大伯,他裹着毯子,身体颤抖,马大伯和陈大姐始终陪在胡大伯身旁,帮他挂号、拿药、换毛巾,就像照顾自己家人一样。

 

大伯的侄女、侄女婿和妹妹、妹夫陆续赶到医院时,胡大伯的情况也逐渐好转,体温慢慢降了下来。

 

“谢谢,谢谢!”躺在病床上的胡大伯,眼角含泪,声音微弱,轻声告诉大家,自己早上起床去卫生间洗脸,突然感到头有点晕,刚好瓷砖上有点水,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滑倒在地上,动也不能动。瓷砖很凉,他越躺越冷,越没力气。

 

医生说,大伯本来就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都是一些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平时一个人住,吃药吃饭也不太规律,很可能是没按时吃降血压的药导致晕厥。

 

胡大伯的妹妹一把抓起陈大姐的手,“多亏了你们这些邻居,远亲不如近邻!”    

 

胡大伯的家人说,大伯一直没成家,没有子女,以前跟着姐姐姐夫住一起,后来姐夫离世,胡大伯就开始了独居生活。

 

一般来说,除了逢年过节外,亲戚之间也不常走动,不过胡大伯比较新潮,每周都会用电脑和家人用视频聊天。

 

“星期二这天视频的时候,他就说自己晕了一次,这已经是两天里第二次晕倒了!”胡大伯的妹夫说,接下去,家里人肯定会多注意胡大伯的身体情况,但毕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看着他,有时候还是要依靠邻居们帮忙。


虽在公寓楼,胜似墙门里让邻里之间的“敲门行动”多多益善

昨天我在胡大伯所在凤起都市花园15幢走了走,发现这里住着的老年人的确不少。

 

胡大伯对门的徐大妈说,他们平常会经常注意一下大伯,但毕竟都是独门独户的公寓楼,不可能总是敲开门去看。

 

邻居陈大姐也说,老底子都住在墙门院子里,邻居之间互相有个照应,关系都很好,谁家今天烧了什么菜,孩子考试怎么样,邻居们都一清二楚,但现在住的都是一门关起的公寓楼,邻居之间的交流变少了,特别是独居空巢老人,他们应该得到老底子墙门里邻居一样的照应和帮助。

 

陈大姐、马师傅、徐大妈等都表示,经历这件事以后,他们会更经常地去看看胡大伯,多关心关心他。对别的街坊邻居也要如此,互相之间多多串门走动,互通信息。

 

的确,只要培养起邻里间多交流多走动的好习惯,虽在公寓楼,胜似墙门里。在杭州,很多邻居间每天都有这样的暖心故事。去年快报就曾报道过,在余杭区星桥街道星都社区,70多岁的戚金仙阿姨,每天送饭送水细心照顾百岁的独居邻居孙杏仙20多年,令人感动。昨天胡大伯遇到的事情,也是“远亲不如近邻”的又一次生动例证。

 

今年1月借寒潮来临的时机,快报也曾联合杭州市民政局、市老龄工办,共同发起“2016温暖敲门行动”,发动广大邻居和社区志愿者多多关注身边的空巢独居老人,经常上门嘘寒问暖,为老人带去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猜你喜欢



来源:都市快报(dskbdskb) ,记者:蒋大伟,获授权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期编辑:未果


虽在公寓楼,胜似墙门里~为这群热心的邻居点zan!

对此你怎么看?大家可以在评论中交流交流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