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奎现身回应基因编辑婴儿:结果是不小心公布的,露露娜娜已出生
因“基因编辑”婴儿试验而处在风口浪尖的贺建奎,11月28日现身香港。
他在香港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发表了演讲。原定演讲时间为12时15分,但直到12时46分左右他才现身。
姗姗来迟的贺建奎走上讲台,发表演讲。和他同场的另四位发言人,已经完成演讲,原本属于这五位科学家的互动环节也在“四缺一”的情况下完成了。
在他的演讲后,主办方为他临时增设了一个问答互动环节。
贺建奎结束演讲后,进入互动环节
据澎湃新闻网现场视频直播,贺建奎在现场表示道歉,称这个结果是不小心公布的。
“我的整个实验结果,由于实验的保密性不强,所以数据被泄露了。所以我必须要在今天这个场合跟大家分享这个数据。同时,我也想要感谢我的大学,我的大学完全不知道我的这个实验。我也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来进行研究。”
他发表主题演讲时称,对CCR5基因的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他在回答提问时透露,一共有8对夫妇参与实验,其中1对退出,这些夫妇都是父亲呈艾滋病病毒检测阳性,母亲则为阴性。在“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实验前,已告知这对夫妇基因编辑会产生的不良后果,但是他们还是表示要植入这个被基因编辑过的胚胎 。贺建奎称,没有想过要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人类的认知能力。
被问及“你能否讲一讲关于科学家、医生的责任”,贺建奎说:“我们不仅仅是针对这样的案例,成千上万的有患艾滋病风险的婴儿都需要这样的保护。我曾经接触过很多艾滋病人,他们需要把孩子送给亲戚抚养,我为我的工作自豪。”他说,要帮助有遗传性疾病的家庭或者有潜在感染风险的家庭。“我们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这是一个透明公开的过程,我愿意和社会分享,社会可以决定接下来可以怎么做。“
事实上,不止一个同行专家指出过,艾滋病并不是遗传性疾病,无需基因编辑,现有技术已经可以帮助携带艾滋病病毒的父母诞下健康的宝宝。
前情回放
【相关报道】:
基因编辑让新生儿免疫艾滋?122位科学家联合谴责,官方介入……
这本是一个极其专业的科学类会议,并不会吸引多少媒体与公众的目光。然而,当贺建奎在会议开幕前一天宣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在中国后,收到的媒体报名一下子增多,直到11月26日晚10时许组委会还收到了大量的报名邮件。
峰会昨天如期开幕,贺建奎没有现身第一天的会场。第一天的峰会上,各项议程照常进行,所有登台发言的学者都没有刻意提及贺建奎与“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两位主席——香港科学院创院院长徐立之和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David Baltimore,主办方之一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曹文凯(Victor J Dzau)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拒绝评论基因编辑婴儿一事,表示等待贺在会上发布详情。
贺建奎的演讲PPT
著名生命伦理学家邱仁宗这两日在会场成为媒体采访的焦点,他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阿维森纳伦理学奖。他指出,贺建奎事件中和美医院开具的伦理审查是无效的,“他的伦理审查应该由其所工作的机构也就是南方科技大学来开具,而不是其它机构。”他认为,如果“基因编辑婴儿”的报道是真的,那么这种行为是远远低于我们能够接受的底线的,也是不道德的。“通过基因编辑做出的基因修改,会改变人类未来的基因池,贺建奎及其团队怎么能够未经他人许可,擅自改变人类的基因池?”
邱仁宗告诉记者,贺建奎参与此次峰会是得到了他的推荐。“贺建奎曾拜访过我,并表达出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意愿,但他并没有详细说明自己的计划。”
邱仁宗表示,贺建奎的“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研究其实是个伪命题。“如果这对双胞胎之后得了艾滋病,那实验很明显是失败的。但她们一生如果没有得病,也不能证明是因为基因编辑起了作用。”在他看来,基因编辑技术对未来的人类发展大有裨益,但不应只有科学家来主导。老百姓、伦理学家等都应该参与其中。
事实上,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始终是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的核心主题。
2015年4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黄军就发表了全球首篇关于利用CRISPR技术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报告。团队选择编辑胚胎基因是因为“它可以证明和癌症或是糖尿病相关联的基因,同时还能够应用于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功能”。在这项研究中,他编辑了与β地中海贫血造成的血液紊乱相关的基因。这件事在当时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黄军就等人使用的是医院丢弃的异常胚胎,其论文发表后仍引发批评。
同年12月,在华盛顿召开的第一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上,专家们就专门讨论了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禁区。会上通过了一个声明:强化基因编辑技术的基础和临床前期研究“显然是必要的”,应在适当的法律和道德监管监督下继续开展。但是在研究没有成熟前,应用于人类生殖是不负责任的。
虽然两人都使用人的胚胎细胞开展基因编辑实验,但需要区别的是,黄军就用的是异常的胚胎细胞(三倍体),三倍体胚胎细胞不能正常发育,大概几十个小时就会死亡。而贺建奎用的是正常的胚胎细胞。
不少专家指出,对于胚胎本身的研究以及在胚胎编辑对遗传性疾病的边界的研究是可以得到伦理学辩护的,因为科学要发展、技术要进步,所以对于14天之内的,不超过14天的体外研究是可以接受的,即人体胚胎研究必须在受精后的14天内结束。我国科技部和原卫生部于2004年联合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也对人类胚胎体外研究做了14天的限制。
在这样一个峰会开幕前,“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突然被宣布降生,会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前景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恐怕是科学家们最想知道的答案。
会场门外聚集了大量国内外记者,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贺建奎的出现。
美大学调查
涉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美国教授
新华社华盛顿11月27日消息,针对有报道称美国赖斯大学一名叫迈克尔·迪姆的教授参与基因编辑婴儿研究一事,这家美国大学近日发表声明说,正在对该教授展开“全面调查”。
赖斯大学媒体关系团队主任道格·米勒在声明中说,这一研究引发“令人不安的科学、法律和伦理问题”,但赖斯大学“对这一工作不知情”。
米勒说,有关的临床研究并未在美国进行,但无论研究在何处进行,媒体报道中的这项工作都违反了科学行为方针,不符合科学界和赖斯大学的伦理规范,“我们已开始对迪姆博士参与这一研究的情况开始全面调查”。
贺建奎曾发文:
安全问题解决前,
制造基因编辑的人类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你能想到吗?宣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贺建奎去年2月还在科学网博客上发布了题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尚待解决》的文章,总结了他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场闭门研讨会上发表的报告观点。
当时,贺建奎在文章中不但指出了动物模型和细胞系、脱靶、嵌合体、胚胎发育、多代效应这五个安全问题,还得出了结论:不论是从科学还是社会伦理的角度考虑,没有解决这些重要的安全问题之前,任何执行生殖细胞系编辑或制造基因编辑的人类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贺建奎在博文中写道:基因编辑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未来将有可能帮人类大规模消除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和延长寿命。但是,目前用于人类生殖目的基因编辑尚未解决科学上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脱靶和嵌合体。
不过,这篇博文与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上显示的伦理审批时间相隔不到1个月。网上显示该研究的伦理审批由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但医院称签名有造假嫌疑,并未就此事召开医院伦理委员会会议,目前已申请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此事。
猜你喜欢 | 杭州网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来源:新民晚报(ID:xmwb1929),已获授权转载
编辑:陈爽
对于这则回应,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