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减少焦虑、与世界与自己相处的9个建议

陆树燊 行者慎思 2023-12-24

时不时有朋友找我聊自己的人生困惑,或是职业难题,今年尤其多

前些天在视频号中听了澳大利亚喜剧演员Tim Minchin的演讲《怎么才算是一个充实的人生》,他关于人生的9个建议,非常有启发,我想对大家也会很有帮助。

正如他在演讲中讲到的,这样的“鸡汤”,人们在听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再听觉得不过如此,再过之后就会忘掉了。为了让好的“教益”得以被校验、得以被实践,“知行合一”,我将尝试对这些建议进行解构、分析,提出可操作的思路。

原视频见这里:

这9条建议讨论的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如何减少焦虑、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

如何减少焦虑

  1. 1. 你不一定要拥有梦想

  2. 2. 一切都与运气有关

  3. 3. 别急

我是一个从小就喜欢立志的人,从小时候想做英雄,到中学时代想做科学家,再到大学时候想要成为一个创业者,可以说人生的前30年我都在朝自己所向往的目标努力。但立志时总是年轻气盛,在探索人生的历程,除了付出和收获,我们还会得知更多人生和世界的真相。在这些真相面前,免不了怀疑、迷茫、崩溃:我的梦想真有那么有意义么?我真的能完成么?我为什么到现在还一无所成?

在切换“梦想”的过程,就是在一次次在痛苦和质疑中重建自己的“三观”的过程,但是,下一次只会更痛苦。

Minchin的建议,提出了一个思路,放下那些宏大的梦想,“热情”、“全心全意”地盯着眼前的事情,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没做的事情,这样更短的反馈周期,会让我们更容易得到验证、得到收获、得到信心,有了这些经验、信心和资源的积累,我们也能更好地开启下一程。这其实就是“活在当下”的思想。

“延迟反馈”当然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但是,过度地挑战自己的耐性,容易让自己越来越气馁,更因此而丧失对未来的积极和向往。因为愿景过大,我们才会着急,才会焦虑,也才会期望去提高成功率。但是“一切都与运气有关”,我们如果能缩小自己的目标,缩短自己的奋斗周期,应该更能接受这个世界的真相,也就更能驾驭好“运气”这只“薛定谔的猫”。

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坚持做的几件事情:(在我的笔记里是真写下了,就不发出来了,建议在看文章的你写下自己的TODO list)

  1. 1.


  2. 2.


  3. 3.


如何与世界相处

  1. 1. 别刻意寻找快乐

  2. 2. 当个老师

  3. 3. 尊重位阶比自己低的人

说到“活在当下”,容易被误解成“及时行乐”。因为没有远大的人生梦想,躺平不是更舒服么?但这种思路可能就是灾难的开始。正如Minchin所说,你越是追求快乐,它可能越不来。

用心去做,专注在给别人带来快乐,你可能会因此而获得快乐。”快乐是一种结果,而由于人的欲望本来就是无限的,我们对快乐的程度要求,容易因为不断的刺激越来越高,但这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如果能把对快乐的期待“外包”,把快乐寄托在自己所在意的人身上,是更可行的。

这个世界,“人生而平等”是一种愿望,但人确实会因为天生的众多不同,还有运气,造成不同的位阶差异。我们应该追求“和而不同”,可以不认同他们、不附和他人,但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特别是比自己低阶的人。这其实也是对世界对他人的尊重和敬畏。

知识的获取和巩固本身也很有趣,它从别人处学来,又会因为向他人宣讲而得以巩固。所以“当个老师”,不只能传播知识、帮助他人、得到赞誉和感激,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对知识本身有更好的理解。

与世界相处的哲理,本质上就是如何在自己与外界之间建立一个正向的循环,通过“利他”,得以“利己”。

根据这些建议,我希望做的行动是

  1. 1.


  2. 2.


  3. 3.


如何与自己相处

  1. 1. 以喜好定义自己

  2. 2. 严格审视自己的意见

  3. 3. 去运动

这个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但同时,因为能表达意见的人太多,那些更中庸、更有灰度的意见通常在外界的噪音中被淹没,最后,多数人被教会了通过表达“不喜欢”来获得自我定义。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Minchin指出来了这个问题,并且建议我们“以喜好定义”自己,这其实是指出我们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而不是追求与外界不同。

无论与世界如何相处,人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身上的。中国的古人说“人不为(wéi)己,天诸地灭”,说的是人只有不断地修炼自己,才能得到天地的认同,获得生存的机会。我们要真正地过好这一生,那么就应该用正向、积极的方式定义自己的存在:我是谁、我热爱什么、我将要做出什么、我做出了什么。

也正因为我们习惯了追求“与外界的不同”,但我们很多意见又会因此受外界的左右,因为有意见的人太多,世界越来越对立。如果能回归内心,回归本质地不断反思和复盘自己新的习得、新的观点,我们才能更坚定(或者摒弃)自己的所想,更好地指挥自己的行为(正如我此刻就在写这份读后感一般)。

“去运动”当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建议了,我们一直在说它,却只有少部分人能坚持去实践。对身体的修炼也是修炼的一种,只要确保自己的健康,才能一直有清醒的状态,才能更积极地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才能走得更远。


根据这些建议,我希望自己做的行动

  1. 1.


  2. 2.


  3. 3.



本文开启了“发消息”功能,可以直接和我发消息对话,欢迎留言你的思考、困惑,或者你的行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