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减值造成巨额业绩黑洞,索尼微软等名企纷纷中招 | 商誉地雷系列报道(三)
最近以来,A股上市公司因商誉减值导致业绩大幅变脸的事情时有发生,引发了监管层和市场人士的“强烈关注”。然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国外的资本市场,还有更疯狂的商誉减值。
现在《国际金融报》记者就带大家围观一下那些“吓死人”的商誉减值。
索尼三个月商誉减值66亿元日本企业巨头索尼最近一期的财报表示,其2016财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7.96亿美元,同比下滑54.3%;而其影视业务商誉减值9.62亿美元,约66亿人民币。
索尼商誉减值66亿元的主要源头来自于哥伦比亚影业。
索尼表示,商誉减值的根源在于1989年收购哥伦比亚影业,而这笔商誉减值直接导致了影视业务亏损9.2亿美元。
2016年哥伦比亚影票房业绩不佳,26部电影,仅收获9.11亿美元票房。这或许是商誉减值的依据之一。
对于因商誉大幅减值而对财务造成影响的影视业务,索尼首席财务官吉田健一郎表示:“我们不会出售该部门,也不会出售其少量股份,保持完全控股对我们很重要”。
索尼公关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目前没有出售电影业务的计划。
微软商誉减值3年超百亿美元在商誉减值的大道上,索尼并不孤独,微软在这方面受伤更深。
2014年4月25日,微软斥资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产生54.6亿美元的商誉。
当时有业内人士估计,在上述交易结束18个月后,微软大概能因此每年省去6亿美元,之前微软在每部手机设备上盈利不超过10美元,收购后能增至40美元。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诺基亚手机业务并没给微软带来协同增效。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之后,微软Windows Phone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不增反降。
受此拖累,2015年7月8日,微软宣布根本性重组,最多裁员7800人。微软除了付出7.5亿至8.5亿美元的重组费用外,还计入约76亿美元与收购诺基亚相关资产有关的减损。
事实上,这并不是微软的第一起商誉减值。
2007年微软宣布以63亿美元收购aQuantive,产生商誉超60亿美元。
aQuantive当时在互联网广告产业可谓“大名鼎鼎”,被认为能向微软提供一些非常需要的广告投放技术。
当时微软平台和服务部门掌门人约翰逊表示,目前,全球互联网广告市场已经达到了400亿美元的规模,未来数年将继续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我们的许多在线服务将通过互联网广告获得收入”。这或许是当时微软愿意高溢价收购的原因。
时过境迁,2012年微软表示:“aQuantive 仍在为微软的在线广告业务提供服务工具,但是收购aQuantive 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第四财政季度在线服务部门将计入62亿美元商誉减值,而这主要是因为之前收购的aQuantive”。
也就是说,3年内,在这两个并购案上,微软的商誉减值就超过了百亿美元。
时代华纳商誉减值近千亿美元如果说微软商誉减值百亿美元很“痛”,那么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近千亿美元的商誉减值简直就是“痛死了”。
2000年,美国企业巨头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强强合并”,这项合并的成本为1470亿美元,形成了约1100亿美元的巨额商誉。当时有人称该合并开创了美国媒体新时代。
2001年,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亏损49.21亿美元。2002年,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对商誉进行减值测算,分别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计提542亿美元、447亿美元的商誉减值准备,两者合计商誉减值准备高达989亿美元,使2002年的亏损总额达到创纪录的986.96亿美元。合并后的公司市值随即从2260亿美元降至200亿美元。
2009年12月9日,时代华纳正式剥离旗下子公司美国在线。
▼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