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堂食”之下的上海餐饮小店|现场
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以食客的身份走访了十余家餐饮店,发现虽然疫情对他们影响很大,但很多商家仍旧对未来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高校周边:对学生客流依赖度高
地铁十号线同济大学站2号口正对面,刘记肉夹馍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多年来积累的好口碑,一直是同济联合广场一带最受欢迎的小吃店之一。
因为近期线下办公还未完全恢复,加之上海高校学生提前一个多月放暑假,同济大学周边人流量远不及平日。下午5点至7点本是美食广场的客流高峰期,可同济联合广场却显得没那么热闹。
因无法堂食,对堂食依赖性极高的餐饮店还没有恢复营业,如冒菜、烧烤、火锅等餐饮店。
放眼望去,刘记肉夹馍是广场中生意最好的店铺,每三至五分钟,就会迎来一位顾客。但是,作为一家网红店,这与过去店铺前排长队的“盛景”还是相差甚远。
这家面积只有几平米的小铺子,以售卖肉夹馍为主,其它北方小吃为辅,现做现卖。店里共三名员工,一位年长的男性负责肉夹馍,一位年轻的小哥负责摊煎饼,一位中年女性负责凉皮和豆浆。几名员工都很热情,乐呵呵地招呼每一位顾客。
通过与店员的交谈,记者得知,刘记肉夹馍于6月2日复工,“我们复工早,因为我们这个买了直接带走,不需要堂食。”其中一位店员告诉记者。
高校附近的小店对于学生客源依赖度特别高,有商家表示,疫情以来做餐饮不易,今年尤甚,如果下学期学生都在家上网课,或者继续在校内封闭管理的话,他们的生意将会雪上加霜。
另外,对于此前两个月封控期的房租问题,一些小店商家均表示有压力,因为目前为止还未接到减免房租的通知。不过,对于日后是去是留,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认为会继续坚持下去,“走一步看一步”。
商业区:店外就餐成“景观”
人民广场周边小路上藏着很多深受市民喜爱的小吃店。记者前往定兴路后发现,曾经排长队的定兴路蛋饼摊尚未恢复营业。于是,记者拨通了店家的电话。“我们想等更加稳定之后再开,开业后我发朋友圈,谢谢你们的支持。”店家说。
位于五角场商业区的太平洋森活天地,因为毗邻高校和商务园区,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在过去,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需求都很大。然而,记者近日实地探访后发现,因无法堂食,很多小店只能依靠外卖和到店自提进行销售,商家表示,近期收入大减。
太平洋森活天地原本有很多西北面馆,现在约半数是闭店状态,6月初恢复营业的嘻小北西北面馆店员告诉记者,“面打包后容易‘糊’,肯定不如堂食好吃。”
同时,诸如烤鱼侠脆皮小烤鱼这类餐饮店因为不便提供外卖,则一直无法营业。
相比之下,饮料店和快餐店生意较好,有市民购买快餐后站在商业街上为数不多的桌边吃起来。“有张桌子已经不错了,虽然只能站着,期待尽快能堂食。”有市民这样对记者说。
家住静安区威海路附近的市民刘阳告诉记者,中心城区很多小店生意恢复得不错,甚至还有新店开张。每到晚上,威海路上的酒吧门口就站着很多年轻人喝酒,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一群人聚在街边喝酒还是不太雅观。”
受访者供图
市民朱珠与好友已经三个月未见面,为了好伙伴能聚在一起边吃边聊,他们先在位于银城路的烤羊肉串店打包好食物,然后开车去上海船厂滨江绿地,找一张长椅,面江而坐,朱珠笑说,“好歹也是景观位。”
受访者供图
松江区因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有的餐饮店门口犹如夜市般热闹,不能在店内就餐,于是商家在店外张罗起桌子椅子,露天就餐。市民孙桥告诉记者,“如果连露天就餐都不允许,我很担心这些商家会倒闭。”
此外,记者在上海多个商业综合体内看到的场景基本一致,恢复营业的店铺内,桌椅高高地摞在一起,店铺门口摆着几张桌子,形成一堵“隔离墙”,隔开了堂食与顾客。
专家:发展线上线下“双主场”
对于当代都市人来说,外出就餐的意义不只限于果腹,更大程度上是为了社交。如果不能堂食,很多消费者或许会放弃去餐饮店消费。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也很喜欢到线下去体验有灵魂的店铺,它给我的不单单是味觉上的享受,而是整套系统的服务,这是我在线上叫外卖根本无法替代的。”
“在疫情防控较好的区域率先放开堂食,我想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上海是否可以依据现有的技术手段、经验,探索出一套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放开堂食的标准,让餐饮店自己对照标准来估算自己大约什么时候可以恢复。”陆雷建议,“同时,堂食不应该成为小店的唯一选择。商家可以因时而动,开展线上业务。”
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金勇也建议,餐饮企业可以发展“双主场”。金勇表示,“纯做堂食或专做外卖的餐饮企业越来越少,更多企业采用‘双主场’模式,把堂食的品质化经验用在外卖产品。”
(文中受访者姓名均为化名,除标注外,文中图片、视频均由记者吴斯洁拍摄)
记者:吴斯洁
编辑:潘晟
责任编辑:毕丹丹
—— / 好文推荐 / ——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国际金融报,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60K3GNFQ】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