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行业,在“清退”和“增资”中走向集约|回顾2023
2023年,小贷持续分化,行业加速整合。一方面是地方小贷批量注销,一年减少450家,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3.44%;另一方面,产业公司入局、互联网大厂旗下小贷公司加速增资,目前注册资本50亿元以上小贷公司至少有12家。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伴随监管的收紧和规范的完善,一些达不到监管要求标准的机构将被清退,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下降的趋势是必然的。未来小贷行业中,将会形成多寡头的态势,业务量将集中在几家从事跨省经营的头部公司手中,区域性的小贷公司则会下降,且业务量受到侵蚀。
“对于传统小贷机构,要着眼于股东和团队能影响到的资源,做精做实,并谋求不同区域间的合作,同时要着力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而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则要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控制杠杆率和贷款不良率,以自身生态场景的优势,满足更多长尾客户的需求。”受访专家指出。
产业公司、互联网大厂仍重视互联网小贷。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日批复了一则小贷公司股权变动,同意上海洪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持有的广州二三四五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二三四五小贷”)57.5%股权、上海二三四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持有的二三四五小贷42.5%股权,全部转让给圆通速递母公司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圆通蛟龙集团”)。转让完成后,圆通蛟龙集团将持有二三四五小贷100%股权。
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电商平台“得物”关联公司收购瀚华金控旗下小贷100%股权,成交价8亿元。东鹏特饮母公司东鹏饮料也在今年8月全资收购了一家小贷公司。快手也在年初传出拟收购网络小贷牌照,不过之后辟谣。
产业公司涉足小贷的同时,互联网大厂旗下小贷公司增资潮仍在持续。滴滴(香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重庆市西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西岸小贷”)近期大幅增加注册资本,从此前的2.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亿元)增至7.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增幅高达63.21%。
腾讯旗下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财付通小贷”)今年1月将注册资本由100亿元增至105.26亿元。京东旗下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京东盛际小贷”)在今年初将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55亿元,今年4月又从55亿元增至80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注册资本达到50亿元门槛的小贷公司已有12家,分别是财付通小贷(105.26亿元)、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90亿元)、南宁市金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89.89亿元)、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75亿元)、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74亿元)、重庆星雨小额贷款有限公司(60亿元)、西岸小贷(约56亿元)、京东盛际小贷(50亿元)、福州三六零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50亿元)、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50亿元)、重庆隆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50亿元)、重庆携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50亿元)。
根据《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均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记者注意到,北京、福建、湖南、湖北、广西、上海等地出台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指引或者征求意见稿,均提高了小贷公司注册资本,并引导小贷行业合规有序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互联网平台企业增资旗下小贷公司,首先是满足小贷特别是网络小贷展业的合规指标,符合监管的注册资本、杠杆率等政策制度要求;其次是增强业务发展、资产提升的可持续性;此外,也是对冲可能发生的业务风险,夯实合规经营基础。
巨头增资、入场的另一面,区域小贷机构正批量缩减。
今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取消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资格的公告》,取消了辖区内75家小贷机构的经营资格。这是广西金融监管局首次对辖区内的小贷公司进行年检排查。
同月,安徽、江苏两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接连披露了取消共计22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的名单。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随后发布的公告称,截至2023年3月31日,辖内有包括深圳赫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邦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内的24家小贷公司存在近6个月无正当理由自行停业(未开展发放贷款等业务)。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认为,上述情况已符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空壳”小额贷款公司的认定条件,应当被认定为“空壳”小额贷款公司。
继去年8家小贷公司试点资格被取消后,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今年又发布公告称,决定取消三门峡湖滨区浩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灵宝市金利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义马市恒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试点资格。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深圳、内蒙古、重庆、河南等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当地小贷机构情况或清理整顿工作进展,大批地方小贷公司经营异常、失联空壳、试点或业务资格被暂停。2022年,江西、安徽、江苏、湖南、内蒙古、海南、吉林多地地方金融监管局累计取消数十家小贷公司的试点资格。
区域小贷大批清退之际,互联网大厂的小贷公司也在按计划退出市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蚂蚁小微小贷”)近期更名为“重庆市蚂蚁小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蚂蚁小微公司”),其经营范围不再包括贷款业务;“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蚂蚁商诚小贷”)”此前已更名为“重庆市蚂蚁商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蚂蚁商诚公司”)”,经营范围去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办理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这意味着蚂蚁集团旗下两家小贷公司均按计划退出市场。
依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04家,同比较少7.43%;贷款余额7856亿元,同比下降13.44%;从业人员50624人,同比减少13.41%;实收资本7325亿元,同比减少4.98%。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非互联网的小贷公司受限于一些因素,比如客户的触达能力很弱,缺乏流量入口,要在线下靠网点去推进,很难扩展业务规模。而金融业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比如线下小贷企业规模小,在合规上投入不足。总体来说,主要限制还是规模,如今长尾小贷企业淘汰已经是常态。
从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来看,身份属性定位不明、区域监管的分化与限制是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重点问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服务能力。近年来,愈加严格的行业监管也压缩着小贷公司的生存和展业空间。
小微信贷专家嵇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地方小贷公司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经济下行,信贷风险加大,小贷公司的业务很难开展;二是小贷公司的股东多数是民营企业,自身资金链吃紧,对外放贷的时候就没有多少主动性,要把资金撤回;三是一部分小贷公司经营不善,不良贷款很高,本身不够专业,自然被市场淘汰。
“大量地方小贷公司股东背景一般,从外部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困难,导致其只能以自有资金放款,甚至还有很多小贷公司没有实质经营,一些企业利用小贷公司从事高利贷业务,这也对行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对记者表示,地方监管部门倾向于清退一批小贷公司,也是为了控制小贷行业的负面影响。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记者,虽然行业有一定的整合,但仍然有大量的从业人员和机构在行业内,现在正处于一个行业优化的过程,未来一定是逐渐向区域性头部集中的,两极分化会比较严重,行业也会更加重视合规和杠杆率。中小机构一方面要更加灵活地拥抱场景和消费行业,另一方面自身也可以凭借多年积累进行助贷的转型。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对记者表示,小贷机构是多层次小微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平台具备流量优势与数据优势,能够在帮助小微商户复工复产、识别融资需求、判断信用状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与传统银行形成互补,未来银行与小贷机构加强合作存在契机。
对于传统小贷机构,王诗强表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小贷公司一定要积极求变。一方面,小贷公司要积极与头部智能风控企业合作,尽快加强风险控制水平,降低贷款逾期率,控制营业成本,保持企业盈利;另一方面,小贷公司要积极与监管沟通,定期向监管报送数据,争取政策支持;此外,小贷公司要积极与银行对接,争取从银行获取资金。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良好的风控能力,小贷公司才能做大做强。
嵇少峰建议,一是要着眼于股东和团队能影响到的资源,做精做实,这是一种常规的打法;二是要谋求多区域小贷公司的合作,持牌小贷合作形成统一、批量的场景来落地执行,同时要做银行的“助贷”,帮助银行解决一些小微企业融资落地的问题。
记者 余继超
编辑 姚惠
责任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