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访“混合养老” | 做好“五篇大文章”(二)

罗葛妹 国际金融报 2024-06-27



编者按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从今天开始,《国际金融报》开设“做好‘五篇大文章’”专栏,撷取金融业和社会各界共同探索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有益思考和行动案例,众人拾柴火焰高,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专家估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且75%的老年人群患有一种慢性病,20%的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养老金融任重道远,各种探索方兴未艾。本专栏今天聚焦一种融合居家养老、社区支持、机构参与于一体的新型混合养老模式。

暮春时节,阳光柔和温暖。

记者来到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你们好!”92岁的孙爷爷,站在家门口欢迎我们,嗓音洪亮,精神矍铄。

几个月前,他还因为心脏病复发住院,出院后需要康复治疗,他选择了“家床模式”。

“每周要去医院拿药,病情恶化还得赶紧送医院,独居、高龄,又患有心脏病的老人该怎么办?”远在国外的女儿为老父亲的康复、照料问题犯难。

孙家的烦恼具有较大的社会普遍性。近两年,上海市政府已开始探索“家床”养老新模式,保险机构也纷纷入场,多方参与,一种安心、安全的新型养老模式正在变成可能。

“老”问题:养老不愿离家

孙爷爷患有心脏病,时常心绞痛发作,几个月前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出院后,一系列康复、照料问题让定居国外的女儿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即使女儿在国内,也解决不了孙爷爷的难题,一是因为子女并不一定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二是“养老不离家”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老人即便生活能力在一点点失去,住在要爬楼梯的老公房,也不想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家。

在精挑细选、多方考量后,女儿最终为父亲选择了“家床”服务。

“用‘家床’半年了,康复得很快,读书、看报、散步、锻炼,每天都很充实。家里还装了监控,定居国外的女儿随时都可以看到我,她很放心。”孙爷爷笑得很开心。

孙爷爷开心地与记者交谈 (罗葛妹/摄)

所谓“家床”,指的是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就是把养老院的床位和服务搬到老人家中。上海自2019年开始探索“家床”养老新模式,并于2020年起在黄浦区、静安区等中心城区正式试点。孙爷爷所在的石门二路街道,已完成“家床”建设近800张,在整个上海,这个数字已超3000。

为孙爷爷提供服务的是福苑养老的专业“家床”照护团队,针对孙爷爷高龄、独居,又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情况,“家床”照护经理给孙爷爷制定了专属的照护计划,安排了24小时家庭照护师,为他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护和康复护理。做饭、打扫卫生、擦身、洗漱、夜间如厕、配药、陪诊、测量生命体征、手法按摩等都是照护师的工作范围。

孙爷爷正在享受“家床”服务 (资料图片)

照护师背后,还有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一个家庭照护团队,他们定期上门做日常的血压、血糖、血氧等指标检测,另外还有专属管家随时关注老人各方面的情况和需求。

床仍在家里,服务候在家外,是这种模式的典型特征。

推广难:成本高是个问题

“家床”在试点过程中赢得了老人及家属的认可,这更加坚定了上海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信心和决心。2023年10月,上海市民政局等联合出台《关于积极推动本市家庭照护床位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家床”推广至全市,并明确要求到2025年,全市家庭照护床位新增服务对象8000人。

这意味着“家床”模式有一定前景,但推广起来却不容易。

静安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吕晴提出了一连串的思考,“家床”作为一项市场化项目,当自费比例有所增加时,如何让更多老人和家庭愿意为养老服务买单?如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养老机构的积极性,将“家床”服务做得更专业,同时让更多老年人买得起?未来又如何探索可持续模式?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主任张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找一位住家保姆阿姨,每月至少要5000元,可以满足居室打扫、烧饭烧菜的需求,但如果要照护老年人,特别是术后出院需要康复照护服务的老年人,专业度肯定不够,七八千元也未必能找到满意的。

石门二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罗葛妹/摄)

如果入住中心城区的养老机构,平均每月费用也要7000元左右。“家床”把养老机构可以提供的专业服务送到家,除了一名照护师外,还有护士、康复师、陪诊师、陪行师等团队提供脑卒中、骨折等疾病的院后康复照护服务,收费基本与入住养老机构持平。但大家对“家床”仍处在接受过程中,老年人和家庭的消费观念还没建立,消费能力尚不足。据透露,静安区签约“家床”纯自费的老人累计不足50名。

另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内部人员坦言,现阶段“家床”服务机构规模化受限,运营成本偏高,估算下来,至少要做到1500户的规模,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很期待有更强支付能力的保险机构加入,让更多家庭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

新解法:“保险+服务”受期待

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已形成“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偏好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成为国内老人的主流养老选择。孙爷爷本质上是属于90%之列,同时引入社区支持和机构参与的成份,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深化探索。记者称之为混合养老新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混合”,那么,是否有更多的力量“混合”进来呢?据了解,一些养老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

上海的“家床”模式主要依赖于上海本地的社区资源整合和政府的政策支持,重点服务上海本地老人。

无独有偶,近两年来,作为养老服务重要支付方之一,嗅觉敏锐的商业保险公司也已争相入局,探索以轻资产模式为主的居家养老领域,路径多样化,包括“保险+服务”、长护险、投资护理机构等。

中国平安最早开始探索,于2022年3月1日推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同年9月23日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以三位一体的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为核心,为长者提供一站式居家养老建议解决方案。截至目前,该服务已覆盖全国60余城,超10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其中上海地区有约8000名居家养老客户。

去年,中国太保寿险联合太医管家推出了长者智慧居家养老解决方案“百岁居”,规划包括安全管家、就医管家、照护管家在内的多方位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底,“百岁居”已覆盖全国60个城市,并在上海、北京、成都、青岛、苏州等33个城市设立线下体验中心。其中,上海地区已激活14套“百岁居”居家养老服务,有3户家庭已完成智能安全设备的安装。

中国人寿推出的“暖心居”、友邦保险的康养管家、阳光人寿的“阳光孝无忧”、大家保险的“居家安养”等,都是业内知名的居家养老品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20家险企正在探索、布局居家养老新赛道。

与上海“家床”养老模式相比,险企在服务内容、覆盖广度与深度、资源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各有侧重点。以中国太保“百岁居”为例,其服务体系涵盖了从日常照护到紧急救援、从健康管理到精神关爱等多个层面,通过专业团队和数字化平台实现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上海“家床”模式则主要关注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等核心服务。

再比如,“百岁居”依托中国太保的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够提供覆盖全国的健康就医和照护服务。

保险公司的另一个天然优势在于,其养老保险产品客户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客群一致,同时积累了大量具有支付能力的老年人群。

我国的探索不是孤例。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朱俊生教授评论说,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护理服务的需求增长迅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护理服务正从机构护理向入家护理转变,这将是全球大趋势。

新赛道:“长坡薄雪”

对很多老客户来说,其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已不满足于只是资金给付。保险公司把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自己保险金融产品的增值项,希望能够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打造差异化竞争力,进而也能促进保险主业发展。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商业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认为,短期来看,居家及社区养老市场将步入爆发性增长阶段,预计在2026年居家养老赛道规模可突破500亿元,商业养老市场整体规模可突破2000亿元。

中国平安人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关注养老服务体系,是居家养老市场迎来井喷的基础。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202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又提出“支持保险服务多样化养老需求”。

另外,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不断催生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居民生活水平与财富积累的逐步提升,也提高了居民的养老服务支付能力。当然,也与多元服务机构的积极参与有着密切关系,目前覆盖各场景的养老服务注册机构共计3万余家,市场整体服务供给水平逐步提升。

居家养老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蓝海赛道,也是一个“长坡薄雪”的赛道。平安人寿上述负责人直言,我国居家养老市场供应商众多,服务较零散,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专业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整体而言,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服务内涵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险企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竞争,核心还是资源整合能力的比拼。”朱俊生补充指出,由于自建服务团队需要较大的人力成本,险企普遍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险企负责整合客户居家养老需求,再由匹配的供应商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服务品质、质量管控显得特别重要。

“保险公司要想在这一市场中成功,需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妥善应对风险,积极寻求政策支持,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中国太保有关负责人补充道。


记者:罗葛妹

编辑:姚惠

责任编辑:毕丹丹

—— / 好文推荐 / ——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