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行动|这样的“后浪”,与巨浪杠上了!
“我们是海上的守油人,
也是海上的‘钉子户’!”
五四青年节当天,
通过视频与党组书记张玉卓连线的
是胜利油田“碧海青春”青年突击队
这支年轻队伍的脚下
是胜利海上油气生产中心和枢纽
——
中心三号平台
胜利中心三号平台,所在海域水深13米,离岸10多海里,今年担负着170多万吨原油和4300万立方米天然气输送任务,因为职工平均年龄34岁,是个名副其实的“青年平台”。
“碧海青春”青年突击队是一支与巨浪搏击的“后浪”队伍,在这里他们守护着无数个日夜。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27名突击队员主动请缨坚守,连续在海上奋战40多天。
01
“大海宽广无际,可他们工作生活的,
却在一片小小的天地里。”
一位曾到过海上平台的员工家属讲述:“碧波荡漾,海鸥翩翩飞翔;海天一色中,平台林立蔚为壮观,是他们告诉家人的。真的站到这里,我既心疼又敬佩,大海宽广无际,可他们工作生活的却在一片小小的天地里。”
大海自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盛夏,海上平台甲板表面温度高达60摄氏度,人走在上面,鞋底一会儿就能烫软。
“碧海青春”青年突击队队长李涛用了很形象的说法:“最热的时候能70度,甲板上都可以煎鸡蛋,整个平台像个大蒸笼,出汗都带着盐粒子!”
寒冬,平台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多摄氏度,滴水成冰,浪花打到平台,不一会儿就在栏杆上挂起几尺长的冰溜子,热手搭上去,就粘掉一层皮。
常年在平台的老师傅们,海上湿气比较重,他们都养成了必须吃辣椒的习惯。很多老师傅经常半夜醒来吃干红辣椒,辣出满头大汗,来缓解腰腿疼痛的老毛病。
02
“他的平安归来,
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对于海上石油人来说,打电话报平安是出海职工每天的“固定项目”,大海的瞬息万变,让他们的工作时常伴有着危险。
“对于我们家属而言,
他每次的平安归来,
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队长李涛在平台带班近10年,他印象最深的是曾经在海上遇到超强台风“温比亚”,当时造成电网波动导致平台闭排泵停泵,自动化遥控启动异常无法开启。
平台职工党员三个人用绳子互相捆绑在一起,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卷入海中,他们手牵手、顶着9级阵风、冒着四五米巨浪,顺着栈桥一步步爬到闭排泵,手动开泵避免一次大的污染事故发生。
在平时,走过50米的栈桥,也就是一分钟的事,那天他们顶风冒雨足足爬了十分钟,才到达工作区,成功完成一次抢险,确保不让一滴油入海。
03
海上“钉子户”,风里雨中,
他们手牵手一步步向前。
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开展以来,正好过去了50个日夜,在这期间,青年突击队在中心三号平台开展了各项创效措施。
△突击队长李涛带班检查
中心三号平台是一座密闭外输平台,因为没有缓冲罐,应急时间较短,面对大风天气,平台上就是一个不眠夜,大家轮班“钉”在岗位上。
恶劣的天气,紧急的时刻,
“别慌,按照之前说的做!”
青年突击队成立了应急处置机动队,将应急处置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缩短为3分钟,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04
随着海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三个中心平台采出液外输能力达到瓶颈,严重制约海上增储上产步伐。
采出液外输是指把油水外输到陆地,处理完之后再输送回来,中间要经过一个来回的重复。
怎么办?“碧海青春”青年突击队员们开始商讨如何在“路”上节省时间,通过优化工艺,他们成功的让中心三号平台,率先实现短流程分水工艺,实现采出水就地分离、就地回注,节省了输送到陆地的步骤,让分离水少跑了冤枉路。
一边是工作,一边是承诺
一边是责任,一边是思念
他们选择了前者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海上的胜利青年们,正以青春和行动
践行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担当
撑起海上油田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素材提供 胜利油田 刘梦雪
编辑 刘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