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一起把“中国制造”打在公屏上!

融媒体工作室 中国石化报 2022-06-14

在时尚圈,有一种新的潮流叫“国潮”

在工业界,有一种新的骄傲叫“中国制造”

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增强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要求更加迫切!变“人有我无”为“人有我有、人有我优”,成了一个各领域都在铆劲的课题。

中国石化在这一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绩。

朋友们,一起把Made In China打在公屏上!


特别“细”的技术

长期以来,科技含量更高的碳材料产品依赖进口,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用碳材料优级产品极为短缺。

中国石化深耕碳材料领域。

就在两天前,2021年1月5日,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被誉为“黑黄金”“新材料之王”的大丝束碳纤维,在我国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

这标志着:

国内大丝束碳纤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也将被改写


毫厘之内,暗藏学问。

十年攻关,终破楼兰!

为了这直径仅有发丝1/50的碳纤维,十数家单位联合攻关,用了十年的时间,贯通了大丝束碳纤维的聚合、纺丝、氧化炭化等工艺全流程。


特别“带货”的技术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塑料!

可是现在我们要“限塑料”!

那咋办啊?

那就研发生物可降解材料吧。

其实我们已经研究出来了,不仅研究出来了,而且还,卖!光!了!!

这是什么“宝藏三姊妹”啊这么抢手

▲生物降解塑料新品PBSA

话说2020年1月19日,我国推出“史上最严”限塑令,从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禁止、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

不过呢,中国石化早已提前布局生物可降解材料,满足国民经济需求。

2020年10月27日,仪征化纤成功实现生物可降解塑料PBSA工业化生产,加之此前推出的PBST、PBAT等产品,形成“花开三朵”局面。

▲仪征化纤生物降解塑料新品PBSA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 

这“三姊妹”的英文名很难理解,没关系,它们的中文名你们更看不懂可以来介绍一下。

PBST、PBAT是在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共聚型热塑性生物可降解塑料,广泛用于地膜、购物袋、垃圾袋等领域,不仅可以生物降解也可堆肥。

PBSA(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与PBST、PBAT相比,具有熔点低、结晶快、流动性高等特点,可用于生产3D打印线材、医用材料、膜袋类等产品。

16年前,中国石化就开始研发生物可降解材料,其中,北化院自主开发了稀土催化剂制备PBAT和PBST技术,而刚才提到的仪征化纤,则可利用万吨级装置工业化生产“三姊妹”。

 ▲仪征化纤技术人员在生产线上进行设备调试


特别“低调”的技术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的一种原料,在30年前,基本全部依赖进口……

你开的汽车、你用的电子产品、你穿的纺丝服装等等,其中原料之一是己内酰胺。

但很可惜,在最早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自主生产。

受国外生产技术掣肘已多年!且这一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国家重大需求,中国石化“闷声干大事”

2020年12月31日,“已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项目”获评中国工业大奖,表明己内酰胺绿色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在闵恩泽院士、舒兴田院士的指导下,石科院、巴陵石化等单位合力攻关,实现自主创新,6大核心技术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而且,我们改写了全球行业格局,如今我国运用该新技术建成产能达400万吨,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国家了。



为了擦亮中国制造品牌,我们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坎坷曲折、风雨兼程。

从物资匮乏到“世界工厂”,从“一直在模仿”到“原创力MAX”,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石化始终愿把最好的献给你。

2021开年第一会,中国石化抓好这件事!

● 全国首个!700万个家庭的日用气妥妥的!

● 不如用瞬间记录你,我们的2020


素材来源 中国石化报

视频提供 何洁 胡炼军 徐亮亮 邱旭

金巍 林启华 朱海源 张挺

摄影记者 刘玉福

编辑 刘涛 王典

转发,点赞,在看,我们需要你的“已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