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厦门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实践(下)
2.1 保护依据
2009年7月1日起,修订后的《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而鼓浪屿的申遗工作也在同步开展。《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2012年6月29日在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厦门经济特区历史风貌保护条例》已通过人大二次审议,近期将颁布实施。
2.2 认定程序
2.3 历史风貌建筑分布概况
2.4 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
——保护对象
(1)建筑风貌普查
普查鼓浪屿全岛建筑;鼓浪屿上的现状建筑约有5774栋,近90万平方米,全岛毛容积率约为0.48,平均建筑密度约为21%。
(2)风貌建筑评价标准
1949年以前在鼓浪屿建造的,具有历史意义、传统风格、艺术特色、科学价值的,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建筑。
(3)保护对象
共390栋,其中重点保护117栋,一般保护273栋。
——建筑风貌特征
鼓浪屿的建筑形成了精巧玲珑、中西合壁、古今博采的特色和风貌,鼓浪屿建筑风貌特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闽南传统风格:主要是红砖厝。
2)外廊殖民地风格:也称外廊式建筑,带有地方风格或南洋(东南亚)风格,外廊空间,五脚基,用于领事馆、公馆和洋行。
3)西方古典复兴风格:西方古典复兴式严谨、庄重的样式特征,多用于教堂、教会医院等公共建筑。
4)早期现代风格:装饰艺术风格,先进的,摩登的,与众不同的形象,用于外国人医院、警察局、宅邸。
5)厦门装饰风格:注重现代装饰表现与民族、地方性装饰题材结合的独特建筑风格,中西混搭,自由平面布局,屋顶平台,地方特殊的建筑工艺,红砖砌筑,洗石子、磨石子技术,采用洋楼主体、附属建筑与专属庭园组合的形式。参照闽南传统红砖厝民居的传统格局。
6)其它建筑风格:半木风格的鹿礁路99号;蒙莎屋顶的观彩楼及 “林屋”;美国乡村别墅风格的殷祖泽宅;传统地方庙宇风格的种德宫;闽南现代风格的吴家祠堂等等;另外还有哥特风格;英伦风格;混合风格等。
土地使用控制原则以居住及其配套、风景旅游和为风景旅游配套功能为主。
建筑形象控制主要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1)建筑风格——以新古典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主,强调建筑人性化和细腻化处理,使新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取得协调统一。
2)建筑布局——应结合鼓浪屿地形地势高低起伏变化多样的特点,提倡建筑布局自在生成,自由活泼,与外部环境取得统一。
3)建筑尺度——应与周边50米范围内涉及的历史风貌建筑在开间和层高基本模数取得一致,避免造成空间肌理的突变。
4)建筑材料——应与周边50米范围内涉及的历史风貌建筑的材料取得统一,材料类型建议以清水红砖、石材和水泥抹灰为主控制建筑的外观色彩,保护鼓浪屿建筑固有的基本格调。
5)建筑高度——以不破坏与相邻历史风貌建筑共同形成的轮廓线为原则,一般不超过相邻历史风貌建筑的平均基本高度。
6)建筑屋顶——屋顶形式应与相邻历史风貌建筑取得协调,包括屋顶坡度、屋面选材和山墙檐口处理形式。
三 厦门旧城改造实践与反思
无意关注旧城风貌的保护和延续,过于强调“一层皮”保护的思路,忽略旧城整体性与有机性保护。
鼓励自下而上的自我更新模式,明确了快速审批和奖励的政策办法,如:《厦门市国有、集体土地私人住危房翻修改造建设审批管理规程》、《思明区私有危房翻改建审批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思明区老城区私危房翻建解危以奖代补办法》等;提出《风貌片区建筑立面保护策略和保护方法》等指引技术。
目前,曾厝垵社区聚集了画家、作家、音乐人以及从事文艺精品店、奶茶、咖啡、酒吧、客栈等文化经营者超过5000人,经营商铺753家,全年超过400万游客纷至沓来(图12)。
2001年,厦门大学曾厝垵学生公寓建成
2003年,艺术家开始入驻
2005年,房租上涨导致艺术家搬出
2010年,厦门旅游快速发展
2011年,曾厝垵家庭旅馆快速发展
2012年,曾厝垵家庭旅馆发展困境
曾厝垵的困境
违章住房的大量存在,许可证办理的困境
房租的快速上涨与准入机制的缺失
图14 租金变化情况及曾厝垵业态分布图(部分)
公共管理的困境
•税收的缺失
•公共空间使用无序
曾厝垵社区目前的直接管理机构是滨海街道办、曾厝垵社区居委会。社会自治组织包括曾厝垵文创会、曾厝垵业主协会等,两者共同组成了曾厝垵公共议事理事会,不断完善社区自我管理机制,推动商家、业主、游客等多元主体自治共管,让各类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让群众成为曾厝安建设的主角。社区已初步形成了自治共管的模式和经验。曾厝垵公议会负责总协调总管理(图15)。
政府
•设计制度环境
•制定改造原则和控制标准
•完善基础设施
•公共空间整治与释放
•以公房激活更新的触媒
居民
•自主更新
•五原原则:原性质、原基地、原规模、原层数、原高度
社区自治组织
•搭建公共议事平台,推动多元主体自治共管
•导入运营机构、培育产业
•培育社区规划师、加强沟通、促成各方共同参与
——“海国巨观”语出清代乾隆版《鹭江志》,既有对厦门港自然地理的描写,即从大海看陆地的视角,又贯穿着偏居一隅但自成一体的大气。可借以凭吊明代先人无视朝廷海禁,开拓厦门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史迹与气魄。
——“连贯东西”语出《鹭江志》和清道光版《厦门志》。这句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写实的,沙坡尾沿岸由东到西泊满了商船和战船;另一个是写意的,形容从沙坡尾起航的商船贯通东洋的日本航线和西洋的东南亚航线,以及从欧美远道而来的商船直航厦门港。这是对清代沙坡尾的写照。
——“玉沙挹注”语出民国版《厦门市志》。挹注源自《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喻取一方以补另一方。玉沙既是沙坡尾的古地名,又寓意商业资源。这句话是对民国期间的辟路修堤、建设民生,对一种小城大时代的白描与赞誉。
——“万象生聚”则是寄托着一群怀旧厦门、热爱沙坡尾的专业人士与社会人士的愿景,就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百花齐放,而又真实的、自然生长的、充满人性和自由的沙坡尾。
我们的理想
铭刻城市记忆
延续空间肌理
尊重社区意愿
守护厦门情感
四项基本原则
土地产权基本不动
原有建筑渐进更新
本地居民自愿去留
人文生态基本不变
区政府相关主管单位
——辖区内城市管理职责
•依法监督管理对各类与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建设、公用事业、市容、环境环卫等工作
沙坡尾街道居委会
——辖区内社会管理/社区建设/居民工作职责
•社区公共安全管理
•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及相关职业培训工作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负责相关民政工作
•监督管理辖区公益性行业进行
•开展社区便民服务
•开展社区文娱活动
•社区卫生服务
•管委会日常管理工作
沙坡尾社区营造中心
——社区建设和发展规划为主要管理职责
•社区业态规划的形成及管理
•社区招商计划的形成及管理
•社区物业管理办法形成及监督管理
•社区品牌营造的协调管理
•社区品牌推广的协调管理
•社区环境规划的形成及管理
(完)
注:根据会议资料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