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丨孙子瓜瓞,嘟溜蔓官
张玉虎先生出生在本地农村,经历过农业生产的大部分场景,再加上喜爱读书,这些年来为我们本地的乡土文化做了很多整理挖掘工作,今年在我们小店通上陆续推出的文章来自于即将付印成书的《汾东土话》,特此说明并致谢。
孙子瓜瓞,嘟溜蔓官
说起人伦之中的辈份顺序来,官话书面语中向上有高祖、曾祖等称呼,向下则有曾孙玄孙等叫法,排列有序,称呼各异,系统十分严密。过去,乡野中没有文化的平头草民,不认识那么多复杂的文字,也未受过严格的宗法教育,不会用那些正规的称呼,对上只会叫爹爹、爷爷,再往上就是老爷爷、老老爷爷之类了;对下则只晓得小子、孙子,再往下则不知道该称呼什么了。
小店地区的老方言对此则另辟溪径,称晚辈时,在孙子往下,有“瓜瓞”和“嘟溜”两种独特的名称。当说到人的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这样的意思时,往往会用“孙子瓜瓞、嘟溜蔓官”这样的话来形容。当然了,当人们互相开骂时,也经常会用这两个四字词来贬损对方是晚辈。我小的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个使唤牲口的老者,是位不识字的语言天才,见到什么情景,马上就能编一段非常押韵的顺口溜来形容。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孩放学后提着箩头在野外挑猪菜,箩头上有一个用粗荆条做的呈十字形的提手,叫系(xì)系。大人们对我们挑菜的要求是做到“插系系”满,也就是说不光要把箩头的筐筐里装满,还要把箩头系系的四个眼儿里也都插得满满当当地,严严实实地。可是那时挑野菜的人多,野菜难挑,我们很难做到磁磁实实的“插系系”满。往箩头里放菜时就不往实压,任其虚着,让其早点儿探到系系上回去交差。正好那个老者赶着牲口在田里动弹(干农活),看到我们的所为,就笑着编了个链子语:“虚笼洞洞抿插系,回到家里哄瓜瓞”。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瓜瓞”这个说法,那时,懵懂无知,把“瓜瓞”听成了“刮地”。就问他刮地是什意思。他一脸坏笑说,刮地就是爷爷。当他一说刮地就是爷爷的时候,我就明白“刮地”就是孙子的孙子了,可为什么把孙子以后的晚辈叫作“刮地”却是一头的雾水。觉得这土话真是太土了,土得一点来由也没有。
旧时年画:瓜瓞绵长
最近鼓捣方言,查阅了一些资料才发现,小店方言中的“瓜瓞”和“嘟溜”这样的词儿,不但不土,而且很文,不是没有来由,而是大有来由。说其文,因其是由纯粹的文言转化而来的。说其有来由,因为它的出处就在儒家奉为经典的《诗经》里面。
“瓜瓞图”,用图表形式标示一个家族繁衍生息的历史
诗经大雅中有一首重要篇章叫作《绵》,是一首史诗,全诗九章,每章六句,以热情洋溢的语言追述了周王族十三世祖古公亶父自邠迁岐,定居渭河平原,奠定了汉民族兴盛基础的功绩。该诗的开篇一句便为“绵绵瓜瓞”。其中的“瓞”字,是指小瓜。全句的意思大概是说一个家族的繁衍就象瓜蔓一样绵绵不绝,上面按顺序结着大大小小的瓜儿。后来,人们就把“瓜瓞绵绵”这句话作为盼望家族人丁兴旺香火不绝的祝福语来用,过去人们家门额的牌匾上往往可以看到这四个字。小店方言中把孙子以后的晚辈称为“瓜瓞”,应该来源于此吧。只不过人们口口相传不注意音韵,把瓜瓞误读成“刮地”了。至于“嘟溜蔓官”呢,我分析,“嘟溜”应是“嘟噜”的口误,“嘟溜蔓官”也就是说瓜蔓上一嘟噜一嘟噜地长着许多瓜儿。农耕时代,人们讲究多子多福,“嘟溜蔓官”的意思也就是盼望人丁兴旺,多子多孙了。
九族五服图
“孙子瓜瓞,嘟溜蔓官”,多么厚层的小店方言呀。
通通注: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很多传统的亲属称谓都快被年轻人认不出来了,年纪大的也都快忘掉了,上面顺便附了几张图,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相关阅读:
↙↙求租、招聘点「阅读原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