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观太原南丨园子里的那些事
红枫先生,七零后。生在太原南,长在太原南,有着对上世纪本地生活的体验与了解,也在努力体察新时期社会变化,记录日子的点点滴滴。秋风初起之时,蒙其不弃选择在小店通陆续推出他对身边生活的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枫言枫语,发自内心,简单真诚。特此说明并致谢。
“鲜花无语点头笑客不须忙,翠鸟有声开口动君聊且息”,因为一联打动了我,我越发开始喜欢门前的小游园。是这些园子让生活平添些情趣,也让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有一点从容。
(宁建立 摄)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符,那么园林就是这些音符组合中最富人文情感和美学意蕴的乐章。随着“规划建绿、拆旧补绿、见缝插绿”的推进, 道路、广场、街头绿地、公园都得以绿化,小店的园林事业快速发展,这园子也就如同大观园的诸园子一般,在天地间绽放铺展开来,一时间绿意葱茏,绿满汾东。
(田志明 摄)
早先对太原园林的印象也许就是迎泽公园,后来曾多次徜徉汾河边,丈量汾河公园的长度,注目太原美丽的夜色。对于北方的园林似乎没做过多的期待,却在不经意中收获太多的惊喜。除了汾河公园的大手笔,“一园一品”的文章也做到有声有色,打造园子各自的文化品牌,挖掘太原本土文化,提升公园文化内涵,为市民提供相互交流、共享文化的平台。走文化路线,挖掘小店特色,创造有内涵的观赏性游园,使得区园林局与唐风诗社等一帮文人一拍即合,也在推敲园子的事。
(陈德善 摄)
据说曹雪芹花费了大量笔墨塑造的纸上园林——大观园,数百年来一直是红学家和建筑学家研究的对象。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台都遵循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范,体现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是中国园林的集大成之作。用智慧与巧手堆山理水,植花种木,搭建楼台亭阁,排布厅堂廊榭,但恐怕园林人都不敢称自己是艺术家。小游园比不了大观园,然而把不大的街心绿地装扮得有模有样,把作物种植到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使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还要经营得各有特色,具备一定的文化色彩,也全然不是简单的事,需要园林人煞费苦心了。
(赵卫忠 摄)
无木不成林。植绿的意义自不必说。现如今,迎宾园、玉带园等十余处小游园正是花木繁盛期,高高低低的绿树灌木相互掩映,各种颜色的花儿次第开放,引得市民就近休闲、交流,锻炼、纳凉,唱歌、起舞。玉带园纵贯南北,一条河道使得缺水的北方分外柔美。人民游园、康民园等近临生活区,有树阵广场、木廊架、中心广场、休闲活动区、喷泉等设施,一早一晚都颇具人气。
(董玉福 摄)
廊亭是园子中不可或缺的设施。计成在《园冶》中说:“轩盈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一扇窗就能“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一个亭子,四面皆空,更能集聚和吸纳无限空间的景色,给人以丰富的感受。匾额、楹联倚廊亭或悬或挂,这无言的山水就有话可说,有情可寄了,常常成为园林景观的点睛之笔。留存至今的江南名园,如苏州的拙政园、网狮园,扬州的个园、南京的芥子园、上海的豫园等园林景观几乎都是依据庄子、陶潜等有热爱大自然及归隐情结的文人诗文中的诗词妙句及意境而命名,从中体现了明清文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和归隐情趣的挚爱,才弥足玩味。
(宁建立 摄)
然而搜肠刮肚寻诗觅句又谈何容易。宋史弥宁诗“山院清吟雪作堆,锦囊开口等诗来。尚嫌句里欠平淡,忍冷巡檐看老梅”就恰好暗合了诗友的心情。且推荐鸣鸟园一联让您先睹为快:晨听笼鸟对花唱,晚看池鱼抱月游,味道如何您自己品了。
推荐阅读:眼前风光正好丨小店那些亭台楼榭的事儿
“天蓝地绿放歌和谐昌盛,鸟语花香舞起文化繁荣”,这是人民游园廊亭上新近挂出的一幅木刻对联。与其说此联是人民游园的主题联,不如说它是汾东园林文化的主题句。每一个小游园都恣意地倾吐着生命的绿色,跃动着和谐的音符,又何尝不是汾东文化的大观园。
(董玉福 摄)
如果说,文学是人学,透视人的心灵,表现人的情感与理想;那么园林就是憩园,安顿人的身心,体现人的情趣与审美。海德格尔呼吁人们诗意地栖居,活在这些树影婆娑的园子里,大概也有这样的意味吧。
相关阅读:
↙↙求租、招聘点「阅读原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