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南郊的生育习俗,有多少还在传承

2017-04-16 小店通
太原南部地区民风简朴,思想敦厚,一些风俗习惯也往往保存着叫古老的朴素追求与渴望,尤其是涉及人口繁衍的生育方面,有不少到现在还保存的,一起来对照一下吧。以下内容来自于《潇乡风韵》一书中王荣祖、冀外保二先生《生活习俗·人生礼仪·家祀祭神》一文部分,特此说明并致谢。


生育习俗


有喜

      妇女婚后怀孕,叫“有喜”、“得喜”,有的叫“有身子了”。 青年女子怀孕后羞于启齿,常用“有了”来代替,别人称其为“双身”。 怀孕时的妊娠反应叫“害喜”、“害娃娃”,大约是“这个娃娃乃青年夫妇新婚燕尔害(玩耍)出来的”之意。 照料孕妇要以加强营养、深居简出、谨慎生活、免生闲气、保胎为要,同时不让吃兔子肉,怕生下孩子是“兔唇”,(豁唇唇)。 孕妇不许参加婚礼、丧礼,怕“冲着”。 家人预测胎儿性别时典型的说法是“酸儿辣女”,其实也不尽然。




添喜

       婴儿降生,称之为“添喜”、“落地”。 生男,谓之“大喜”、“弄璋之喜”;生女,为“小喜”、“弄瓦之喜”。 有些人家生男后,要在大门口用大幅红布上书“弄璋之喜”挂门楣上,传递信息,光耀门庭。 旧时产妇大多在家由“接生婆”接生,卫生条件十分简陋。 出嫁的女儿,绝对不允许在娘家生产。 娘家人和娘家亲戚带上包子、鸡蛋之类的食物探望临产的孕妇,称之为“催生”,送“催生包子”。 胎衣要寻找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埋掉,不能乱扔,更不能让动物吃掉。 生产后,家人会给产妇喝少许童子尿和中药“生化汤”。




报喜

       孩子降生后, 要在门上斜挂一枝用红布条裹住的谷草,以示吉祥,同时也是在告诉外人,这家有人“坐月子”,请不要随便进入,以免“惊”着婴儿。 凡有人“坐月子”之家,在月内一般都不大乐意让生人进入,而且不准生人甚至猫之类的小动物在“坐月子”的产房顶上来回走动,怕造成婴儿夜哭等不良反应。听到女儿生孩子的消息,娘家人一般都要派人来探视,大多是由母亲亲自探视,并给女儿带来鸡蛋、挂面、红糖、奶粉、小米、红枣之类的滋补食物。 产妇的姐妹、兄弟,得到婴儿降生的消息,也要携带补养品前去探望,姐姐或妹妹可亲自探视,而兄弟则由他们的妻子代表他们前去探望。 生下婴儿的消息,一般都由女婿向娘家人报告,这便是报喜。


坐月子

       产妇生孩子后,便开始了为期一月的所谓“坐月子”。 坐月子,三日之内不准下床,一月以内不许出房门,也不准上街,而只准在室内吃、喝、拉、撒,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照顾产妇与婴儿,怕闹出月子病来。 产妇要比平时多加衣服,前额要用头巾遮住防止受风。 吃食要节制,怕伤脾胃,大多吃小米稀粥、鸡蛋、面条。 禁止产妇多说话,怕弄成舌疾;禁止产妇干活,怕弄成劳疾;禁止冷水洗手,怕弄坏关节。 禁止生人进入产妇房中,怕“踩生”,导致婴儿生病。 产妇房中只许母亲、婆婆、丈夫等照料她的人入内,此外即使是产妇的父亲、公公,都得在满月后才能见面。




满月

       满月是用来庆祝“家有后人”、“ 添丁之喜”、“ 足月之喜”之时。 亲戚、朋友们给孩子带上礼品,有小儿衣物、食品,或是小银锁和数额不等的礼金,参加“满月宴”。 孩子的头发由外婆来剃,然后抱到爷爷、奶奶屋中,叫“出窝”,全家人再到祖宗牌位前烧香叩拜,祈盼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外婆等亲友将礼物逐件交给孩子奶奶,众人围观。 贵重礼物、长命锁、手镯、银项圈、礼金等要到礼房上礼单,执事大声唱念喝彩,双方亲家分别作揖相拜。 外婆要蒸制饰有蛇盘兔、石榴、佛手的面食“圐圙”,为小外孙(旧时只限男孩,现不限男女)举行“钻圐圙”仪式,并且念诵道:“婆婆(姥姥,音 be be)送,奶奶接(音 jiā),健康快乐九十八;九石榴,一佛手,拉住奶奶不松手。 ”事主简单致答谢词,司仪大声宣读贺词,众人鼓掌助兴。 事主给来宾敬酒,亲友代表谢酒祝贺,筵席气氛热烈喜庆。 孩子母亲的娘家给婆婆(或者专门伺候坐月子的人)赠送鞋子或袜子,以表示酬谢月子里对女儿的殷勤照顾之意。



离窝儿

       满月过后,择日抱孩子回娘家,叫“离窝儿”。 “离窝儿”时

要带一些所谓“避邪”的东西,给小儿身上揣一本旧皇历,帽子上别七根针(其中一根大针带红线),还要在小儿脸上涂红;另外,要从婆家带些米面,回娘家后第一顿饭用婆家米面做,做下后先喂鸡、犬,害怕惊扰孩子。 新生儿到了姥姥家,有邻居中上了年纪的女人来小儿帽子上“拢针”(留下带长红线之针),谓之“眼明针”。 新生儿回家时,姥姥要在其脸上涂些锅黑,嘱女儿将带线的针拿上。 新生儿返家临近村庄时,家人要将那根带红线的针别(扎)在枣树高端,寓小儿日后个头长得高大。 孩子百日前必须回到奶奶家。


百天

       过百天,也叫“过百岁”。 古代婴儿出生一百天内死亡率非常高,如能平安度过百日,就有了长大成人的希望。 同时,在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百”字含圆满的象征意义,所以民间要进行庆贺,叫“过百岁”、“做百日”等。 宴客与满月时亦同。 过百岁是婴儿成长过程中的又一种重要礼仪。 现代医学证明,人身体的细胞大约一百天更新一遍,也就是说,百天的孩子已经是脱离了母体的全新的一个人了。 在这一礼仪中,同样凝集着亲友的祝福和呵护。


抓周

       孩子一周岁过生日,这第一个生日必须在奶奶家过,而且要隆重热闹,饭菜丰盛。 开筵前,要在炕上放置许多东西,有吃食玩具、笔墨纸砚、算盘账册、绣线首饰等物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抓周要准备的物品逐渐丰富起来,比如有各种模型玩具、计算器、人民币、地球仪、手机、鼠标、毛线布料、印章、螺丝刀、书、字典、蔬菜等等,非常丰富多彩。 每一件宝贝代表的含义不同,如书本或字典表示孩子会博学多才,将来可以做文学家、书法家、学者;模型玩具表示孩子有创意,可做设计师、建筑师,或成为有车一族;人民币象征孩子日后富裕;地球仪代表孩子精通地理知识;手机、鼠标象征孩子成为 IT 精英;毛线布料表示孩子将来对服装有研究,可以做服装设计师;印章表示孩子有敏锐性和权威,日后定会走入官场;螺丝刀象征工业,可做工程师等。 还有许多新颖有创意的抓周物品,比如荧光贴纸、音乐盒、水杯、首饰、话筒等等,年轻父母也可以任意发挥找一些合适的物品。 总之,抓周寄托了长辈们对新生一代人的希望。



       一周岁以后的生日,地点和场合就随便了,可在奶奶家,也可在姥姥家,照例是要吃一顿饭的。 一般早上喝红稀粥。 红稀粥,是用小米、黄米、豇豆、莲豆上碱熬制而成,是为纪念母亲生育时的“红”。 中午,一般人家都吃油糕。


起名

      人的名字有小名和官名两大类。 小名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父母起的昵称,如:“不稀罕”、“茅瓮儿”、“板(意扁)头”、“胖胖”、“臭臭”、“丑妮”、“赖鬼”等等;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婴儿体弱的情况,为了避灾而起的名字多与动物有关,如“狗娃”、“猪儿”、“鸡娃”、“愣猴”、“狗蛋”等等;表达长辈的愿望与理想的如“有福”、“来货”、“满囤”、“三喜”、“根柱”;已生几个女孩子的人家就给新生女儿起“拉弟”、“招弟”、“改变”、“改改”、“转转”之类的名字,希望能够“拉”、“改”、“招”或“转”出个男孩子来;相信阴阳五行的往往给所谓命中缺金者叫铁旦、铁汉、铁锁,命中缺木的叫树林、宝森、青松;作为传宗接代,继续香火的一种象征, 有些小名往往是以孩子出生时爷爷的年龄直接命名,如“五一”、“七四”等等,这主要限于男孩。官名也就是大名,即正式的名字,由长辈或读书人来起。 起名的传统习惯是注重字义,根据父母不同的愿望、期待、爱好以及流行时尚为孩子起个有意义的名字。 旧时人们的大名受家族、宗族的影响较大,大家族为了显示家族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区别辈份与等第,预先就为后人规定了名字中的一个字,所以同一个家族中的同辈人名字中总有一个字是相同的。


开锁

      “开锁”是给年龄已到十二岁的男孩子进行的一项精神启蒙活动。 旧时“开锁”的对象一般只限于年龄刚满十二岁的长子,现在已经大大超出了这一范围。“开锁”前,全家老少齐集祖宗牌位前上供、焚香、祭拜,开锁人(一般由孩子的舅舅担任)向祖宗祷告,被开锁人要在祖宗牌位前跪拜。 开锁人用钥匙打开事先挂在被开锁人脖子上的锁(锁上有十二层红布围裹的标记,一层代表一年),这样,“开锁”仪式宣告结束,全家人欢聚一堂,摆设筵席,以示庆祝。如今,“开锁”仪式比旧时愈加隆重。 广发请帖,广邀亲朋,聘请司仪,土洋结合,无限煽情,已经远远超出了“开锁”的本来意义。


抚养

       为了把孩子抚养成人,人们竭尽心思,想出了许多办法,这些办法世代口耳相传,逐渐演变成种种非常虔诚的习俗。当奶奶的要背负孙儿走街串巷, 到各家讨取少量米面和小布块,如行乞的样子,称为“讨百家”。 回家后,用米面为孩子做饭,把布块拼凑起来做成小衣服,称之为“百家饭”和“百家衣”。 民间认为,这样能使孩子身体强壮,无病无灾。


       戴“长命锁”。早先的长命锁多为银制,呈古式锁状,一般正面镌刻着“长命富贵”、“长命百岁”等字样,背面镌刻着麒麟图案,表示“麒麟送子”,也有镌刻“龙”、“虎”、“寿”等字样的。 人们把长命锁戴在孩子脖子上,表示寓意根基永固、吉祥长命,并祝福孩子以后龙腾虎跃,前程远大。


       孩子小时常流涎水,大人就给孩子戴“袢袢”,即用布缝制的一个圆环形垫子,套在孩子脖子上,涎水打湿一片,就转动一下,使下巴颏接触部位总是干的。 “袢袢”有老虎形的,还有青蛙形、莲花形等等,既实用,又美观。


       孩子长到一岁左右,一般都要断奶。 通常除了逐渐减少哺乳次数,逐渐添加米面、鸡蛋、蔬菜等食品,为断奶做好准备外,还要选择黄道吉日,即“看日子”。 民间大多以“伏断日”,即天干、地支与二十八宿中的利宿配合日为断奶吉日。

      男孩子理发时都要特意在脑袋后头留一撮头发,称为“百岁毛”,长住舅父家的叫“舅舅毛”,以此表示不忘舅父家的养育之恩。 “百岁毛”、“ 舅舅毛”越长越好,太长时就梳成一根小辫子,直到满十二岁或者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以后才剃掉。

      体弱的孩子或者独生子,讲究认干爹干妈,以求人丁兴旺或寿命长久。 有时父母会让孩子在神或僧道前“寄名”为弟子,但不剃度出家。民间认为,既然是神或僧道的弟子,自然会得到保佑,长命平安。

      关于年龄的计算,孩子一生下来即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农历春节即长一岁。 这种计算年龄的方法称为“虚岁”。


生辰

        生辰即生日,名人要人则为“诞辰”。 这是人的一生中印象最深的日子。 民间一般以六十岁以下为“过生日”,仪式相对简略一些。六十岁过生日便称为“做寿”,又名“祝寿”,其仪式相对隆重一些。 祝寿时,亲友要来祝贺,送寿桃、寿面、寿联、寿幛、寿屏等,称为“拜寿”。 做寿较为隆重一些的人家要设寿堂,点寿烛,结寿彩,老人身着新衣,端坐中堂,接受亲友、晚辈的祝贺和叩拜。 祝寿时要吃“长寿面”,即浇汤或臊子的拉面。


       老人到六十岁以后,即过了“耳顺之年”,人们讲究为老人缝制“寿衣”,即老人去世后所穿的衣服,又叫“装老衣”。 除选择衣料有讲究外,剪裁的日子也要细加选定。 做成后,还要让老人穿戴起来。 民间认为活着时穿什么衣服,死后才能穿什么衣服。 有的老人还把棺材也做好,存放在庙宇里或集体的库房里。

       人活到七八十岁,便被誉为老寿星。 八十岁生日为大庆,称为“过大寿”,其仪式自然比“六十花甲”更为隆重,除了各种带“寿”字的礼品外,人们还常用“富贵耄耋图”作为贺礼,图中下方画一株盛开的牡丹,几只飞蝶于花上盘旋,几只猫匍伏花下,做欲扑蝶之状。 古代七十岁称“耄”,八十岁称“耋”。 猫蝶谐音耄耋,民间又称牡丹是富贵花,三者组成的画面,即表达了“富贵耄耋”之意。


    

   “扎红”习俗。 无论大人、小孩,凡在本人属相年内、虚岁“明九”、“暗九”年,特别是在生日那天,讲究穿红背心、红裤衩,成人多扎红腰带或穿红色内衣裤,以此祛除邪恶,祈求吉利。


(配图来源于网络)



喝茶买茶 招聘茶艺师

点击了解详情

推荐阅读

太原城当年到底被赵光义完全烧毁了没有?

明清之际的太原南,看看有没有你们村——

发现太原南丨村里头的这些字,你能认出来多少?


↙↙点「原文」发布个人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