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柚说党史 | 西安事变 | 西安城内的抗日兵谏

青春川大 2022-10-07



聆听党史百年


共忆峥嵘岁月




鉴古知今,鉴往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已然成为一个和平稳定的强大国家。动荡的岁月已经远去,但我们仍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今天,西柚带大家走进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故又称为双十二事变。“九一八”事变后,群众性抗日救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社会各界“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呼声空前高涨。中国共产党也宣布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和东北领袖的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领袖的杨虎城受到感召,不愿再同室操戈,秘密与红军讲和。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


西安事变




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军北上抗日。然而不久后广东将领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介石表态归顺。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便自信地决定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也因此蒋介石身边仅带有少数亲信。

同年10月22日,在蒋介石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时,张学良当面严词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蒋介石当即拒绝,两人因此激动地大吵一架。事后,蒋介石的秘书曾回忆从未见过有人敢与蒋介石吵得如此激烈。之后,张学良曾多次苦谏、”哭谏“蒋介石要求抗战,都遭到蒋介石的顽固拒绝。


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华清池宴会


同年10月10日,张学良再次面见蒋介石,而蒋介石正在华清池召开会议,准备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并于12月12日宣布动员令。张学良和杨虎城一拍即合,都主张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他们深知情况危急,不再指望用委婉的方法劝说蒋介石,也不可再放任他向同胞开枪。于是,他们在第二天晚上分别召见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毅然决定抢在动员令前进行兵谏。


报纸上刊登张杨对蒋发动兵谏的新闻




事变当天凌晨,东北军奉命进入华清池捉拿蒋介石,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慌忙从卧室窗户跳出,却不慎摔伤后背,一路仓皇逃跑,但很快便被发现、活捉,亲卫不足的蒋介石毫无反抗余地。在扣押一众国民党军政要员后,张、杨通电全国,发出召开救国会议、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旧址——兵谏亭



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应张、杨邀请,派周恩来等来到西安,一同与宋子文、宋庆龄一方讨论释放蒋介石的条件。在十多天的谈判后,各方达成协议,基本同意了张、杨的八项主张;也承认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合法地位,国共双方初步达成了以周恩来提出的“停战、停止剿共”等六项主张为基础的协议。

谈判后,张学良担心夜长梦多,决定尽快放走蒋介石,简略向杨虎城做了嘱托便亲自陪送蒋介石夫妇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参加西安谈判的中共代表周恩来






西安事变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是从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四海呼抗日,西安事变时。

 桓桓双将怒,咄咄一夫危。

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临危不惧,他们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的伟大功绩将永载史册,永垂不朽。


by/

稿件 | 刘以恒 胡余瑶 林道学

播音 | 田诗诗 林道学 赵梓含

后期 | 胡余瑶 林道学 高宇

图片 | 来自于网络

编辑 | 杨珩 侯岩峰

责编 | 于世博 贺睿欣


热文速递 | 

榜单 | 3月川大微信公众平台排名大放送!
背影|周太玄:开慧明理,一代通才
生逢盛世 肩负重任|川大青年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青年 | 白象学社:探寻别样的鲁迅与现当代文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