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丨开年大戏:城市化进程中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在昆明胜利召开
2016年3月24~25日,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特种结构与结构加固专业委员会、《建筑结构》杂志社共同主办,《建筑结构》杂志社、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城市化进程中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在美丽的春城——昆明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共邀请26位演讲嘉宾结合自身实践做了精彩演讲,内容以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理论研究成果、典型工程结构加固改造的设计施工案例、检测与鉴定方面的新方法、减震与隔震领域的新技术、加固改造领域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规范标准的编制与修编及最新台湾高雄地震震害简报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介绍了城市化进程中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各个领域,报告内容丰富、演讲精彩,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各位演讲嘉宾的报告内容要点如下。
演讲嘉宾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副总工程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编王亚勇进行了题为《城市化-既有建筑保护、改造、利用技术与工程实例》的主题报告。报告结合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厦门特区纪念馆、首都圈大型公共建筑(北京饭店、国家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展览馆、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等)等历史风貌建筑典型案例的加固改造,阐述了加固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情况,并就消能减震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阐述。然后,结合南京博物院整体顶升、上海音乐厅整体平移顶升工程、北京英国领事馆旧址整体平移工程、厦门市人民检察院刑侦大楼圆弧曲线平移技术、莆田鸿立大厦加层改造等典型案例,对建筑整体顶升平移技术、加层改造技术的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丰富的工程案例深刻介绍了各种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
台湾结构工程技师公会理事长蔡荣根详细介绍了2月6日台湾高雄美浓地震中维冠金龙大楼等6个建筑的调查报告。重点介绍了台湾美浓地震造成台南市16层高的维冠金龙大楼倒塌,从结构体系、钢筋构造、设计施工等全方面分析了倒塌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受损严重建物几乎都有一楼为软弱层的现象。随后介绍了经过抗震加固的公有建筑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情况,这些建筑在这次地震并未发生结构性损害,介绍了一些加固方法。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任庆英进行了题为《隆福大厦加固、改造设计与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结合隆福大厦这一典型的加固改造案例,详细阐述了工程加固改造的全过程,报告内容涉及隆福大厦加固改造前概况、加固改造设计原则、鉴定结果、加固措施及手段、减震计算、施工情况等,并着重研讨该工程的结构减震,提出在结构中设置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可以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储备、改善结构附加阻尼比、方便震后维护和使用。
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杨勇新进行了题为《工业建筑结构的鉴定与加固改造》的主题报告。本报告指出工业建筑结构种类、形式繁多,使用及环境条件复杂多变,外界作用复杂,事故导致的后果严重。我国工业建筑的建设经历了不同时期,各个时期的可靠度水准不同,导致目前对于不断阶段的工业建筑的检测鉴定要掌握和了解建设时期的标准规范才能准确和科学地进行具体的工作,得出科学合理的鉴定意见和改造方案。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吴刚教授进行了题为《既有工程结构新型高效加固技术与示范》的主题报告。吴刚教授针对传统加固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低成本高效率、不中断生产、具有高耐久性的主动式加固方法,并详细介绍了他所提出和研究的预应力FRP混杂布(板)加固混凝土结构、CFRP板疲劳加固钢结构技术、嵌入式FRP筋/SFCB及与外包FRP布组合加固技术、外贴预制圈梁构造柱抗震加固砌体结构技术、预制混凝土管片快速拼装加固水下桥墩技术等分别应用在桥梁、房屋和特种结构加固上的八项加固新技术。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工程抗震研究所副所长、建研设计院院长、《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主编程绍革进行了题为《新一代区划图下我国既有建筑抗震防灾的对策》的主题报告。报告对新旧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地震动参数变化进行了统计,并对不同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档,对每个档类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给出指导意见,并提出分阶段实施的方案。最后对加固设计中需解决的几个非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对未来提出了期许。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淮湧进行了题为《太原图书馆改扩建项目加固改造设计》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太原市图书馆贴建部分与原建筑的连接做法、原楼基础的加固方法及原楼隔震支墩的加固做法。同时介绍了扩建后减震系数的确定及不同标高隔震层之间隔震沟的做法。最后介绍了原隔震支座的置换思路,对顶升与托换关键施工环节进行详细阐述,针对本项目特点提出了梁端设置反墙的支座更换方法,为既有隔震建筑加固的实施及未留支座更换条件建筑的支座更换提供经验与参考。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钢结构设计规范》主编王立军进行了题为《欧规建筑钢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要点解读》的主题报告。报告对欧规Eurocode8中与钢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相关的章节(包括前言、性能要求和适用性准则、结构鉴定资料、鉴定、结构加固的确定、结构加固设计、附录B 钢和组合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结合一个典型案例对欧规Eurocode8和我国规范差异进行对比,从而为工程的加固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复杂结构院院长苗启松进行了题为《既有建筑外套加固技术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不入户完成对建筑进行加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样的加固方法造价低,不进入建筑内部,不需搬迁。在住宅和医院建筑加固中,不搬迁、不影响运营,是业主第一需求,外套加固法有着广泛的需求。并分别对砌体结构、混凝土框架(框剪)结构的外套加固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试验验证,并结合三个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外套加固设计施工的要点和经验。
昆明天矫力加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特种结构与结构加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继天进行了题为《建筑物纠偏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中指明将多点同步顶升系统用于建筑物纠偏,精确、安全、方便,对结构损伤小,可考虑纳入纠偏规范,进一步完善规范。多点同步顶升系统还可用于建筑物隔震加固托换、平移、抬升等工程中,应用前景广阔。
同济大学教授翁大根进行了题为《建筑结构抗震加固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试验与工程应用》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框架受损节点外包钢套加固的节点伪静力试验和安装黏滞金属消能器框架高速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外包钢套加固受损节点有效,能使构件恢复和提高承载力,U型套连接支撑有效,大位移下消能器耗能效果接近。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凤来进行了题为《从事土木工程诊治与改造技术工作的思考方法》的主题报告。报告对土木工程诊治与改造技术,即建筑物的医生进行阐述。认为土木工程诊治与改造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需要掌握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计算分析、鉴定评估、加固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系统知识,而把握计算简图的各要素,实施有效的改造,是对个体提出的高标准要求。
台湾筑远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兼总工程师张盈智进行了题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第一航厦增建工程设计》的主题报告。桃园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建于1978年,到现在已经有近50年了,为了满足现在的使用要求,需要进行增建。报告首先系统地分析了原始结构体系受力机理,然后详细介绍了增建方案,增建方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结构体系,增建后不论是建筑形态还是受力体系都非常合理有效。
北京银泰建构预应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银泰建构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董事长/教授级高工许曙东进行了题为《预应力加固和预应力结构改造设计与工程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预应力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地下车库顶板、多高层建筑楼盖、局部大空间结构、超长不设缝结构等工程中,预应力在加固改造领域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2)体内预应力加固技术;3)预应力结构开洞改造技术。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孙绍东进行了题为《加固改造设计中若干问题探讨——以青岛加洲国际客运中心项目为例》的主题报告。青岛加洲国际客运中心项目为大底盘双塔楼框架-核心筒结构烂尾楼,在加固改造设计中,参照各国规范,针对后续使用年限的选取、对现状结构承载潜力的发掘、对底部加强区暗柱的加强、大堂拔柱、增层生柱、新增悬挑梁、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邓明科进行了题为《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高延性混凝土是对传统混凝土的技术革命,可应用于危旧房加固改造、市政路面、桥面等领域的修复。系统总结了高延性混凝土在加固混凝土和砌体结构方面的相关研究与工程应用,对推动新材料、新技术在加固改造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所长张鑫进行了题为《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揭示了托换结构受力机理、牵引控制机制、组合隔震系统力学特性等,提出了托换结构设计方法,发明了移位测控系统及相关设备装置,建议了就位连接方法以及地下增层方法,形成了建筑物移位改造成套新技术。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抗震鉴定与加固改造研究中心主任史铁花进行了题为《加固改造,识变从宜》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建住宅的数量日趋减少,既有房屋的加固改造相对增多,建筑行业既需适当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更需在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中采用真正适合项目本身特点的加固方式,即“加固改造,识变从宜”。报告从加固改造与规划新建的对比、鉴定报告、加固方式这三个角度出发,对如何进行“识变从宜”进行系统论述。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工程咨询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刘军进报告题目为《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技术》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建筑幕墙在近二十年发展迅猛,但既有幕墙也因玻璃自爆、面板脱落、材料老化、使用磨损、设计和施工缺陷等原因,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可靠性的一些担心。基于此,报告首先从可靠性鉴定的定义及与之相关的安全性鉴定、适用性鉴定的定义出发,而后从以下三个方面依次进行汇报:既有幕墙可靠性鉴定的需求、幕墙可靠性鉴定技术路线、可靠性鉴定关键技术,最后对未来进行展望。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李爱群教授进行了题为《既有建筑结构减隔震加固案例分析》的主题报告。报告针对既有建筑传统抗震加固有待解决的拆除、结构损伤、工期、造价和环境影响等问题,在分析减隔震系列技术包括黏滞阻尼、黏弹性阻尼、软钢阻尼、防屈曲支撑和高性能隔震装置等技术特点和规程标准基础上,介绍了减隔震技术应用于既有保护性建筑、高耸结构、多高层建筑、大跨结构、复杂结构和桥梁结构的部分工程应用案例。指出减隔震技术应用于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时,具有破损面小、工期短、造价低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值得工程界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商冬凡进行了题为《古塔移位关键技术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整体移位技术发展及现状,然后依托某七层六边形砖木混合结构古塔移位工程,通过设计、施工及有限元分析,对塔式结构移位受力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主要介绍了古塔移位工程工序及本工程所采用的6项关键技术:“钢筋混凝土保护筒+钢结构主动施力支撑”塔体防倾覆技术,预应力梁板式整体托换技术,地基基础处理技术,整体移位控制技术,就位连接技术,实时监测技术。报告中着重对“穿靴披衣”防倾覆体系的设计、施工进行阐述,并采用有限元技术对不同防倾覆体系进行对比和论证,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毕琼进行了题为《成都东郊记忆结构改造加固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的主题报告。报告以成都东郊记忆建筑为例,对具有时代烙印的老旧工业厂房建筑加固改造要点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对此类建筑进行加固改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逐步推进:首先详细了解掌握既有建筑的结构形式、承载能力和构造情况。然后根据了解和掌握到的真实情况,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案,到达加固工作量最小、对原有结构损伤最低的目的。在加固改造过程中还应该关注加固的施工条件,保证加固的质量与设计吻合,并且选择加固改造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质量、达到预设的目标。
武汉大学教授高作平进行了题为《建筑物改造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从建筑物改造发展历史、产业背景、产业发展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建筑物改造发展历史与现状。然后结合丰富的工程案例讲述了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面层清水混凝土技术、自锁锚固技术、粘结型钢加固技术这四项专利技术的技术要点及应用情况。
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副主任谭军进行了题为《由天河一号超算中心爆炸损伤评测浅谈建筑防爆防灾设计的几点问题》的主题报告。报告以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一号超算中心为例,首先介绍了该工程在8月12日晚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的受损情况。然后,从主体结构检门窗幕墙、数据机房、电磁辐射、机电制冷系统全方面、系统地阐述超算中心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研讨和分析。最后,对超算中心抗爆设计及修复的提出建议。
云南大学教授秦云进行了题为《既有框架结构隔震加固的设计、检测及施工》的主题报告。报告结合隔震加固实践,阐述设计、检测及施工要点,内容涉及可重复利用钢结构托换装置的安全性检验、截柱施工预顶力取值、柱竖向和水平向位移监测等;同时对节点特殊缺陷、设置钢支撑及共用隔震层多塔结构的偏心控制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上海赛弗工程减震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坤耀进行了题为《建筑功能改造的抗震性能化加固新思路》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传统抗震与抗震加固基本概念,认为传统抗震加固是从构件层次加固的,而抗震加固是体系加固优先。然后列举了某主楼原功能为酒店、裙房为商场,现将使用功能修改为医院的抗震性能化加固改造案例,并详细阐述了针对该案例采用的消能减震的方案中的要点和难点。
本次大会报告邀请了6位工程界内知名专家进行学术主持,他们分别是:《建筑结构》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王学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任庆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建研科技工程咨询设计院院长肖从真,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云南省工程抗震研究所所长白羽,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炳寅,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王绪华,他们的独到见解和精彩点评为本次大会增添了许多色彩。
大会报告结束后,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昆明天矫力加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组织部分代表参观经过改造加固后的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考察逸夫教学楼,经过实地工程的参观考察和工程技师人员的耐心讲解,参观嘉宾对减隔震加固技术在该项目中的成功应用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誉。
本次会议吸引了全国各地五百多名代表到场,大家普遍反映会议报告质量高,会务工作组织得当,着实不虚此行,希望今后能提供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本次会议组委会感谢大家都本次会议的认同,希望一如既往支持和鼓励我们,我们倍加努力,为大家搭建更好、更广的交流、互动和沟通的平台。
本次会议还得到了昆明天矫力加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云南震安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减震技术》(媒体支持)的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建筑结构》官方微信
官网:www.buildingstructure.cn
合作/投稿/转载请加QQ:
455323924或80327128
《建筑结构》杂志社新推出减震技术微信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微信历史信息总目录,并可通过关键词搜索你喜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