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结构丨2017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在杭州圆满落幕

2017-09-22 29万人闗注 建筑结构


       2017年9月7-8日,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结构》杂志社共同主办,杭州卓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建筑结构》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17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在美丽的杭州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盛会。

开幕式

 9月7日上午8:30会议正式开始。开幕式由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建筑结构》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王学东主持。杭州市萧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孙伟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结构设计分会理事长任庆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张金星,杭州卓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占国红分别代表各有关单位致辞。他们表示,我国目前房地产正在转型发展,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以增量为主的发展模式开始向新常态下存量、增量并重发展模式转变。据初步统计,我国既有建筑物的总量(包括城镇房屋建筑、工业建筑等)约400多亿平方米。一些专家估计,约有30%~50%的建筑物出现安全性失效或进入功能退化期,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符合持续发展的战略,具有令人瞩目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同时由于地震、火灾等灾害的影响,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已成为我国基本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2017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的如期召开为国内专家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解决改造行业技术储备不足而新手众多的发展障碍,为后续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参照,为推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主持人

王学东

致辞嘉宾

 孙伟民

任庆英

张金星

占国红

大会报告

本次大会特邀请了22位嘉宾结合自身实践做了精彩演讲,会议围绕“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理论研究成果,剖析典型工程结构加固改造设计施工案例,分享检测与鉴定方面的新方法,推广减隔震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阐释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规范、标准的编制与修编等”主题。集合各方的智慧,分析研讨目前检测鉴定和加固改造面临的问题,报告内容丰富、演讲精彩,具有前瞻性、实用性。

任庆英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结构设计分会理事长

报告题目:加固改造结构设计中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任大师首先指出应对相关加固改造项目进行检测与鉴定,以检测鉴定报告为依据进行相关设计;从结构的合理可靠性、改造后的使用年限,设计方案的比较及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和施工便利性原则方面剖析了如何确定加固改造方案。然后从荷载分布原则、原结构损伤,加固方法,预应力构件的加固,原结构构件上施工等方面阐述了加固改造的原则;在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产品检验、招投标等方面对加固材料提出了要求。最后从现场实测与施工图的符合性,施工方案的审核,施工操作的规范,施工便利情况,关键部位和节点的现场监督等方面对加固改造现场施工的现场配合提出了建议。

王立军(易佳斌代讲)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结构总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钢结构设计规范》主编

报告题目:既有钢结构建筑抗震鉴定

王立军大师报告指出既有建筑由于建设年代、材料、受到损伤、规范更新等原因,存在不符合现行抗震规范相关规定的情况,缺乏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价的有效手段。因此与现行抗震鉴定规范对比,本报告补充了大震弹塑性阶段的性能分析并引入可信度系数与节点库,使得对既有钢结构建筑抗震鉴定更全面,更能贴近其真实的抗震性能。

邸小坛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顾问总工

报告题目:混凝土构件的分项系数(方法与原理)

邸小坛总工指出,用目标失效概率pft替代失效概率pf的意义在于目标可靠指标β无须通过校准确定。在计算确定分项系数时需要将β分解为βR和当量的βs。混凝土构件的分项系数应依据βR和δR计算确定。δR可根据构件承载力试验数据分析确定,在分析时要尽量减小模型不定性的影响,材料强度和几何参数等为取得固定值的参数,不是独立的随机变量。

杨学林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既有高层建筑纠偏加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杨学林总工结合某高层酒店建筑底部墙柱截断分离顶升纠偏和某高层住宅建筑截桩迫降纠偏两个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高层结构底部墙柱截断分离、顶升方式不同和顶升不同步误差等对上部结构内力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截桩数量、位置和基础迫降量的估算方法。研究成果对高层建筑纠偏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孙宏伟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既有桩基础重新使用的策略与措施

孙宏伟副总工指出,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应将既有建筑桩基础的重复使用作为建设工程方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加以整体考虑,国外特别是欧洲的英国、德国等国家已经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付诸实践,报告中分享了多个实际工程案例。既有桩基础重新使用涉及到检验、评估和设计三个重要环节,三环节应兼顾统筹,围绕其策略与措施针对测试方法、评估准则、桩工设备、成桩工法、变形分析以及新老基桩协同设计诸多都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与研讨。

张淮湧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首钢老工业区之西十冬奥广场项目改造设计

张淮湧副总工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的办公场所——首都钢铁厂“西十筒仓”为例,对原有厂区内的空压机站、返料仓、电磁站、转运站等具有典型工业元素的遗址建筑进行结构改造。通过局部设置支撑、吊柱、扩大受力构件截面等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工业建筑的荷载富余,并提出相应细部节点做法,尽可能的还原工业建筑外貌,在实现工业遗址建筑历史传承和满足现代功能之间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类似工业遗址项目提供经验与参考。

陈 晟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

报告题目:察势者睿、驭势者达—房地产大趋势研究

陈晟院长以国有政策为抓手进行全面解读,强调政府各部门协同发力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身实战经验提出长效思考。以上海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为例,深入分析了存量土地的转型方法、城中村改造措施、工业用地盘活方式及国企改革带来的土地红利,指出非建制镇改造的政府痛点及后续运营难点,剖析了现阶段如何能够降低土地价格获得利润保证的实际可操控手段及解决对策。

罗赤宇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广州正佳海洋世界改造工程

结构设计

罗赤宇总工指出,正佳极地海洋世界项目是在已运营商业建筑中建设海洋馆的特殊改造工程,海洋馆在既有建筑中增加1万吨的荷载,并需切除部分楼层的少量框架柱。结构改造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海洋馆的特殊功能及新增重载的要求,采用从整体到构件的加固改造设计思路,调整结构体系以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原有框架结构体系转变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原桩基础改造成桩箱基础,并通过结构托换、消能减振等技术应用确保建筑安全及改造施工不影响商场营业,项目的成功运营为商业综合体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参考。

占国红

杭州卓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题目:建筑结构远程安全监测的

发展和应用

占国红总经理的报告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1)全国既有建筑潜在危害现状;2)既有建筑管理目标和痛点;3)结构安全远程监测原理;4)全国首次成功预警案例;5)示范工程及应用场景。针对既有建筑中危房改造加固很难实施的情况,可运用卓诚安全远程监测系统进行排危监测。通过远程动态监测以及NFC方式驱动人工巡检,得到房屋的倾斜、裂缝、振动和沉降等数据从而进行房屋排危,此系统已应用于杭州市萧山区的一栋四层砖混结构项目中,成功实现了全国首次排危。报告还展示了诸多重点示范工程的成功预警案例及应用场景。

盛 平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一院结构专业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G20 等国际会议中心场馆改造设计

盛平总提出,大型国际会议中心改造设计除了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外,还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杭州G20午宴厅在原60米直径的单层壳体上吊挂总重10吨的荷载,除了对原结构仔细复核验算监测外,所有与原结构的连接均采用机械抱箍方式。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钢梁与混凝土柱连接做法借鉴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梁与钢柱的连接做法,新闻中心新增大桁架,为了便于大会结束恢复原展览功能,在原钢柱上下各做了钢套箍。

郭子雄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题目: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部分研究进展

郭子雄院长介绍了新型预应力钢套箍(PSJ)加固RC结构成套技术和预应力钢丝绳加固框架节点等创新技术。重点展示了采用PSJ技术加固RC结构所开展的抗震性能、抗剪性能、轴压性能等方面研究工作进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SJ技术可有效改善RC柱/桥墩的抗震性能,提高其抗剪承载力、轴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等,在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束学智

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报告题目:临近基坑建筑的主动托换技术

束学智经理指出,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既有建筑旁边开挖基坑,对既有建筑产生较大的影响,存在安全隐患。临近基坑旁既有建筑的主动托换技术,能有效解决基坑施工过程对建筑的影响,又能不影响基坑的正常施工,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同时该技术还能对产生倾斜的建筑进行主动纠偏,保证建筑的安全。通过上海董家渡天主堂等诸多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今后基坑旁既有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潘金龙

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题目:既有建筑下新建地下空间技术及实践

报告以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项目“既有建筑下新建地下空间技术及实践”为题,介绍了该项目的立项背景、优点、关键技术、应用范围及前景,并重点介绍了该项目的4个创新点:1)在既有建筑物下进行地下室建设,采用新增的承重桩、钢性围护、转换层和梁板作为上部建筑物的托换承载平台,将上部荷载通过桩基础可靠地传递到深层土体,释放原建筑下的地基土预应力,保证地下室开挖施工的安全;2)自主开发了既有建筑物下进行地下室建设的分析模型;3)设计了一套既有建筑物下进行地下室施工时上部建筑物的监测系统;4)采用较少占用城市地面和路面的施工方法。接着简要指出了地下空间的几种构筑类型,最后就该技术已成功实施的玉皇山南甘水巷基金小镇项目的设计及建造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该工程建筑物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新增地下室建筑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同时,对正在设计的杭州云栖小镇阿里云会堂和未来将建设的浙江饭店地下空间的建造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幸坤涛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构筑物

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损伤评估及加固

幸坤涛副总工提出,工业建筑相比民用建筑相比,其所承受的作用与环境较为复杂。报告针对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损伤难于控制的问题,对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损伤的分类及特点进行系统总结,详细介绍了钢结构疲劳性能评估、剩余寿命评估等疲劳评估技术,疲劳裂缝修复、焊接加固、碳纤维复材加固等疲劳加固技术,指出疲劳强度验算及加固修复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介绍了两个疲劳诊治的工程实例。最终形成了成套的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诊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我国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业安全生产及可持续健康发展。

肖志斌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高校既有教学建筑的改造与实践

肖志斌总工通过对两个典型教学楼改造实践介绍了高校既有建筑的特点和改造需求难点。东一教学楼建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体结构地上六层,为砖混-框架混杂结构,通过抗震鉴定,分析了抗震加固的要点;为适应新的使用功能要求,该楼底层门厅处需要设置托换结构,给结构改造带来难度,通过对托换结构改造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东二教学楼建造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历史保护建筑,本着“少干预,多保留”的原则,依据检测鉴定报告的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局部墙肢、砖柱及屋顶木屋架进行了改造加固,达到了安全、保护和改造使用协调统一的目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商冬凡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结构检测鉴定案例分析

商冬凡副总工通过工程概况、原因分析及加固方案等的介绍,如同一个建筑医生,从建筑结构的损伤检测、鉴定分析等方面,剖析了建筑或场地地基不均匀沉降、地下车库上浮、耐久性损伤、钢结构设计缺陷、古建筑平移不同案例的加固处理方案的合理选择。

王擎忠

杭州圣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题目:高层建筑纠倾及基础控沉技术应用与发展

王擎忠总经理指出,高层建筑纠倾及基础控沉技术历经二十多年的实践应用,迄今成为解决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病害乃至地基工程事故灾害的有效手段,在积极应对“急、难、险”工程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相对成熟的技术体系。报告强调针对地基基础病害的处理必须重视全面调查、质量检测和必要的测试研究工作,必须重视相关工程多工况下的受力和变形计算分析工作,必须客观判断病害的根本原因,评估病害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以及发展态势,进行多种处理技术方案的综合比较,提高技术方案的可控性与可靠性。同时报告强调要重视概念设计和工程技术经验,要提升工程监测技术和强化现场技术与质量管理,切实控制工程风险。

易桂香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构筑物

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结构检测部副主任

报告题目:钢筋混凝土结构全生命周期功能评价体系研究

易桂香副主任从材料 和结构两个层次介绍了在混凝土结构全生命周期功能评价技术体系方面开展的研究。在材料层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混凝土受各类环境作用下的性能评价与预测;钢筋锈蚀状态检测、预测及锈蚀钢筋性能评价;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作用评价;裂缝影响评价;预应力状态检测与评价。在结构层次,介绍了基于时变可靠性的功能评价方法。通过引入时变概率特征,建立结构功能预判模型,并建立时变功能函数,从而实现对结构全生命周期的功能评价。

吴映栋

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结构设计总监

报告题目: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改造设计探讨

吴映栋总监介绍了近年来gad建筑设计参与完成的地铁上盖及相邻物业项目,基本涵盖了地铁车站的上盖物业、地铁车辆段的上盖物业以及地铁隧道上方的物业开发等。结合会议主题,报告着重讲述了杭州七堡地铁车辆段上盖项目的改造可行性分析研究、既有结构与新建结构的有效连接处理、上盖平台的伸缩缝处理、结构改造的成本控制以及取得的发明专利等技术成果。

刘 牛

浙江建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

报告题目:消能减震(阻尼器)加固技术及工程应用

刘总指出,消能减震技术不同于传统加固方式“抗”的思路,变“加”为“减”,在尽量减少对原结构更改的前提下,通过在结构上设置消能部件(如位移相关型阻尼器或速度相关型阻尼器)作为抵御地震的第一道防线。当地震来临时,消能部件首先进入屈服状态耗散能量,减少主结构的能量输入,从而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针对宿迁钟吾初级中学科技楼抗震加固的实际需求,确定了基础隔震和平移的设计方案 。与传统抗震加固方案相比,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后上部结构地震作用降低60%以上,上部结构无需进行任何加固,且结构抗震性能得到大大提升;同时还具有破损小、施工面小、工期短和造价低等明显优势。

张志强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报告题目:宿迁中学教学楼隔震加固设计

张志强教授针对宿迁钟吾初级中学科技楼抗震加固的实际需求,确定了基础隔震和平移的设计方案。与传统抗震加固方案相比,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后上部结构地震作用降低60%以上,上部结构无需进行任何加固,且结构抗震性能得到大大提升;同时还具有破损小、施工面小、工期短和造价低等明显优势。

报告主持人

王学东

任庆英

霍文营

盛 平

徐和财

肖志斌

本次大会报告邀请了6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主持,他们分别是: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建筑结构》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王学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结构设计分会理事长任庆英,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霍文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一院结构专业总工程师盛平,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徐和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肖志斌,他们的精彩主持和点评为本次大会增添的许多色彩。

场外展会

本次会议会场外杭州卓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圣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建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兆弟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鑫球胶业有限公司、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锐雷建筑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展现了其在建筑工程检测鉴定和加固改造相关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研发与工程应用方面的实力,展会前始终人头攒动,充分搭建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产品供应商的交流互动平台。

工程参观

9月8日下午,会务组组织与会嘉宾和参会代表一同参观了G20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和建筑结构安全监测中心。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为了迎接G20峰会的召开,建筑整体于2015年进行提升改造,包括新建落客平台及主入口雨棚、拔柱增加会议空间、增加巨型吊挂设备等。建筑结构安全监测中心是全国首创建筑结构安全监测中心,是杭州卓诚建筑科技打造的智能远程房屋安全动态监测中心,是智能化、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此次会务组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得到了与会嘉宾的认可,与会嘉宾和参会代表均纷纷表示,会议报告同现场参观相结合的交流会形式非常好,收获颇丰,对实践工作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致谢

本次会议吸引了全国各地近400名代表到场,大家普遍反映会议报告质量高,会务工作组织得当,着实不虚此行,希望今后能提供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本次会议组委会感谢大家对本次会议的认同,希望能够一如既往支持和鼓励我们,我们将会倍加努力,为大家搭建更好、更广的交流、互动和沟通的平台。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结构设计分会对会议的指导,感谢杭州市萧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对会议的大力协办,感谢杭州圣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建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兆弟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减震技术》杂志对会议的大力支持!

《建筑结构》倾情代售全球首款“座”包

点击此处可查看建筑结构微信过往文章,也可通过关键词搜索你喜欢的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喜欢就置顶哦!

合作/投稿/转载请加QQ:80327128或455323924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第十六届高层建筑抗震技术交流会暨第八届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