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结构·人物丨四川省院赵仕兴:择一事,专一业,终一生

赵仕兴 建筑结构 2022-07-11

因微信公众号调整了推送规则,如果您想继续接收本公众号的内容,请将“建筑结构”公众号设为星标,并多点文尾的“在看”“赞”星标设置: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 . .」,点击「设为星标」,公众号名旁就会出现黄色五角星(Android 和 iOS 用户操作相同)

导读

当下建筑行业市场变幻莫测,与其踌躇不定,不如立足当下。为此,《建筑结构》杂志社邀请部分结构专家,谈一谈当下做的项目或遇到的挑战,聊一聊关注的那些人或事,说一说自己的周边或远方等等,报道当代结构工程师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愿为迷茫犹疑中的您带去亮光,为砥砺前行中的您加油鼓劲。


本期受访嘉宾
赵仕兴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择一事,专一业,终一生

Q1:这几年都在忙什么?
199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SADI),一直在生产一线工作,同时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和技术管理,每天基本上都是忙于具体的项目设计。
2018年初,我调到SADI科技部,担任SADI常务副总工程师(结构),在章一萍总工的指导下,负责全院结构专业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同年,我发起成立了SADI复杂结构设计研究中心,发起成立了SADI解构学堂,作为SADI结构专业的学习交流平台,广泛邀请行业内的大咖到SADI交流,活跃了SADI的学术氛围。
2020年初,担任SADI总工程师,负责全院的技术、质量和科研管理工作,参与一些特殊项目的结构设计咨询,并从事新材料、新结构的一些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加入了一些学术团体,和同行广泛交流,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2021年,开始担任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发起成立了天府结构大讲堂,并成功取得第27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主办权,也欢迎全国各地的结构同仁们届时到成都参会。
▲第一期天府结构大讲堂
总体来说,从2018年开始,工作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杂,越来越复合,在负责院里的科研技术管理之余,和SADI的年轻结构工程师一道完成了一些有特点的项目结构设计。



设计的部分项目及简要介绍
丽雅江宸住宅项目,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整个结构具有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连体结构、多塔结构、楼板不连续和体型收进等多项多项结构不规则,并存在大高宽比和埋深很小等抗震不利因素。结构设计采用加强横向、加强高区、弱化低区进行结构布置,采用多塔结构提高整体稳定能力,筏板基础设置齿槽提高抗滑能力,屋顶钢连廊采用滑动连接,把两塔楼相互影响降到最低
▲丽雅江宸住宅©宜宾临港丽雅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丽雅江宸住宅结构模型

未来科技城展示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某山体公园山顶,主体结构由大倾角外部斜交钢网格和内部异形钢框架组成,屋面采用弧形斜交钢网格结构,存在扭转、凹凸、尺寸突变、构件转换等多项结构不规则。针对建筑的复杂造型,通过风洞试验确定其风荷载特性,采用直接分析、非线性屈曲分析、多尺度有限元分析等手段保证结构的安全,采用筒板相结合的节点解决异形曲面网格的拼接问题,采用异形封边桁架解决大跨度屋盖的变形问题,采用竖向转换桁架保证三面交汇的建筑效果
▲未来科技城展示馆
未来科技城展示馆结构模型

海口雨林之心观光塔,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采用钢结构筒中筒结构体系,结构外筒采用菱形网格结构,内筒采用框架结构。结构三个塔楼之间采用钢连桥相互连接,钢连桥为空间异形结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抗震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采用高层建筑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并进行结构线性和非线性稳定分析、塔楼结构的抗倾覆分析、异形连桥的施工模拟分析、连桥的横向和竖向振动舒适度分析、连桥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分析和整体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保证结构安全
▲海口雨林之心
▲海口雨林之心结构模型

Q2:最近有哪些思考?
1、对建筑设计行业的一些思考
近几年来,建筑设计行业总体在走下坡路:设计强度越来越大,但是设计人员收入没有增长甚至下滑,甚至部分企业不得已裁员,企业也难以招到优秀的毕业生……
建筑设计行业再也不是以往那样让人羡慕的行业,很多人很悲观。确实,建筑业从上个世纪末一直高速增长,带动了设计行业的飞速发展。我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成都市民用建筑设计的单位主要基本上就是西南院、成都市院和我们院,现在大大小小的建筑设计企业上千家,从业人员至少10倍以上的增长吧。
这个社会没有长青的行业(极少数行业除外),任何行业都是有起伏的,盛极而衰也是正常的。随着国家建设的逐渐饱和,设计业务会稳定并逐渐下滑,我们国家迟早会像欧美发达国家一样,新建的项目越来越少,以后的业务更多是城市更新、维修加固,很多设计企业也会慢慢转型,传统的设计人员数量也会慢慢减少,最终会达到平衡。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悲观,虽然工程可能越来越少,但是从业人员也会越来越少,只要二者是匹配的、平衡的,从业者就是有保障的,只是这个过渡可能会令人纠结
任何行业,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除非行业崩塌了,只要你是行业的佼佼者,都不用担心。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不要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2、结构安全的一些思考
作为结构工程师,肯定会思考安全问题。
大家知道,最近全国的建筑安全事故频发,大多和结构专业相关,作为结构工程师,心情很沉重。每次出问题,处理了那么多人,政府也组织各样的检查,并出台各种文件。但是消停一段时间,又接着出事,这些年,基本上周而复始。
为什么会出这么多的结构安全事故?
我们经常都说安全第一,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把安全放在首位。
以前我国的建设八字方针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这个遵循了几十年的建设方针最近改成了“适用、经济、绿色、美观”。这个是我国最顶层的建设思想,取消了“安全”二字,虽然解释说“适用”包括了“安全”,但是我个人确实理解不了“适用”包括了“安全”,我估计很多人也理解不了。个人认为,作为建设方针,应该通俗易懂,还要大家去猜测分析背后的含义?新形势下,国家推行双碳战略,倡导环保节能社会,加入“绿色”二字无可厚非,只是取消“安全”二字值得商榷“安全”与“经济美观”比起来尤为重要!
建筑不安全,是最大的“不绿色”,是最大的不经济,也是最大的浪费。房子垮了或者受损了,要产生多少建筑垃圾,又要用多少材料来重建和加固,尤其是无可挽回的生命损失!应警钟长鸣!汶川地震后,我曾经说过,那些垮了的房子如果每平米在结构上多花100块钱,至少可以少垮一半。
因此,希望有关部门慎重研究一下我们的建设方针,将“安全”保留,并仍然放在首位,因为建设方针太重要了,它关系到我们建设的原则、思路和方向,它会深深地影响行业里的建设者和有关领导的建设决策,也关系到我们老百姓的安全和幸福。
再来说说具体的项目建设中,是如何重视安全的呢?对于建设单位(甲方)来说,几乎都是把经济美观放在首位,因为这样能使得利益最大化。甲方选择方案首先是好不好看,然后在此基础上把造价控制到最低,只有更低,没有最低这些年来建筑的安全标准是越来越高,但是建筑的含钢量是越来越低,谁的含钢量低,就是设计水平高,就获得设计权,完全背离了一个正常的标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都有合理的范围,如果我们行业里还是这样一味追求结构经济指标更低的话,建筑的安全事故恐怕会越来越多。有个记忆犹新的事情,2013年广西某知名的开发商的董事长在大会上公开对我说:你把那么多钢筋放在房子里面,又看不到摸不着,有啥子用?
这样的环境,让结构工程师压力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不如从前了。
几年前,我曾经给住建部写信,建议把建筑的含钢量指标写进房屋的销售合同,让房屋的所有者有知情权,这样可以改变行业里一味减少结构材料用量的不良风气。对于房地产开发来说,开发商其实只是代建,真正的业主是购房者。我们的房屋销售合同,都有水电气等的负荷;汽车说明书里也有汽车的重量。建房所用的主要材料,钢材和混凝土等,购房者难道没有知情权吗?
因此,建筑的安全问题,结构安全问题,不只是结构工程师的事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全体老百姓的事情,只有整个社会都关注了,安全意识提升了,我们的建筑安全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几年前曾经去日本做建筑调研,发现他们普遍比我们更重视安全问题。比如:他们很多建筑都有“裸露”的抗震支撑,在我们国家,甲方不得同意,建筑师也不得同意,因为影响美观。我曾经问过当时带队的日本建筑师一个问题:在美观和安全之间怎么选择?或者当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之间发生分歧时怎么解决?他回答:建筑是为人服务的,任何事情都没有人的生命重要!
日本某停车场外露的支撑
东京工业大学铃悬台校区外露的支撑©顾乐明
(出自:iStructure公众号推文《日本减隔震技术见闻》,已获得授权)
3、装配式建筑的一些思考
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人力资源紧张特别是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地现场工作、国家治理空气污染、发展绿色建筑的大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确实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个人认为现在的装配式发展太快了,或者说政府的要求太快了。我们号称“基建狂魔”,建造技术在很多方面在世界上确实属于先进水平甚至领先水平,所以总觉得没有干不成的事情,再快的速度我们都嫌慢。
现代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其实就不到10年的时间,我们的装配率要求从0%到20%、30%,甚至50%、60%,各地你追我赶,很多地方一年两年一个台阶。哪个地方政府制定的装配率要求低了,就是落后,水平低,有点像前几年各地你追我赶建摩天大楼一样。这样的规模,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从而导致,我们不是在追求“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在追求“高速度”发展。
构件在厂里的生产质量好,就能证明组合而成的建筑质量好吗?建筑特别是装配式建筑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安全、耐久、舒适性等,都是需要仔细研究并做好示范证明没有问题才能大力推广的,不要把每年数亿平米的装配式建筑作为试验田。如果有问题,那会是灾难性的。
我觉得还是应该稳妥推进,不要运动式的推广,不要一刀切。
4、结构技术的发展的一些思考
结构工程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我认为未来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结构材料的发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结构工程的基础,几千年来结构工程的发展和材料的进步息息相关。未来的材料进步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材料的更新,比如竹、木等,在双碳背景下,这些传统的可再生材料会焕发青春;二是成熟材料的不断进步,比如钢材、混凝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三是新型结构材料的出现。
2)计算分析手段的发展
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计算软件的进步,基础研究的进步,可以抛弃很多的理想化、粗略的简化和假定,对各种复杂工况进行更精确的模拟,非线性分析成为常态,可以对结构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
3)结构体系的突破
以高层建筑结构为例,现在基本上就是梁、柱、剪力墙和支撑几种构件的组合,未来可能会有新的构件加入并形成成熟的体系。

Q3:最近一次(出国/出省)旅游去哪儿了?
最近一次带家人出国旅游是2013年,带儿子去泰国苏梅岛,当时他还是小学二年级,说班上同学都出国了,就他没有去过,所以带儿子完成了一次出国游,至今也快10年了。后来考虑孩子还小,那么小的娃儿只要耍得开心,哪里耍都一样,我建议他先把国内多了解,长大一点再去国外,所以后来基本上都在国内游,东南西北中的代表性地方他基本上都去过,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最近一次出省旅游是2019年春节到香港、澳门,本来2020年春节已经买好机票到上海杭州苏州旅游的,后来疫情爆发了,就取消了。这两三年,节假日都在省内,成都周边转转。平时出差倒是很多,但大多数是来去匆匆。
在旅游途中或者考察空档中都喜欢拍照,虽然起早贪黑的,很是辛苦,但是觉得很满足、很快乐。
▲2010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
2012年8月肯尼亚
▲2012年10月四川新都桥
2014年7月四川红原大草原
▲2015年8月埃及开罗考察
▲2017年10月奥地利参观木结构

Q4:在专业以上对您影响最大的人都有谁?具体都有哪些影响?
SADI原总工程师刘学海。
记得第一次和刘总打交道是1997年,那时我刚从珠海分院回成都工作,负责设计锦江时代花园项目,是我第一次担任专业负责人。结构比较复杂,特别是建筑平面端部有一片一字型墙,且从墙体一端每层悬挑了较大尺寸,我当时用TBSA做了整体计算,结果显示没有问题,自己不放心又手算复核了一下,两者验证很吻合,但是很多工程师都不同意这个方案,觉得很悬,我就大起胆子拿着资料去找刘总。因为毕业后基本都在分院工作,对总院还不是很熟悉,第一次和院的总工程师打交道更是忐忑不安,觉得彼此差距很大,心里紧张得很。出乎意料的是,刘总很热情地接待了我,耐心地听我的介绍,给我作了详细的解答,也肯定了我的思路,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信心。第一次面对面接触一个结构大专家,想不到,德高望重的刘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对年轻人的鼓励和提携,深深地感染了自己,从此也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在结构上也更有信心、也更加热爱。
▲和刘学海总工合影
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还得到省院很多老同志的帮助,比如建筑专业的储兆佛、刘启芝,结构专业的李琇、章一萍等等,感谢前辈们的一路支持和相伴!

Q5:您在跟甲方或者建筑师沟通结构方案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什么问题,最后都是如何达成一致?
这个问题可能是几乎所有结构工程师都很困惑的问题。结构工程师和甲方或者建筑师在结构方案上的矛盾一般就是分为两类: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矛盾,安全性和建筑美观、功能性的矛盾。前者主要是和甲方,后者主要是和建筑师。
双方尽量能够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双方能够彼此信任,认同对方的专业能力,才能达成一致,并取得比较完美的结果。
当然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坚守底线特别是肩负主体结构安全的结构工程师。结构的基本原则要坚守,强制性条文肯定要坚守。违反强制性条文虽然不一定垮房子,但是肯定无法通过审查。另外要抓大放小,双方最后都是相互妥协的过程。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矛盾都能够顺利解决。

作者简介


赵仕兴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复杂结构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四川省工程设计大师


兼任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安全和防灾减灾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焊接与连接分会副理事长、中勘协结构设计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和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等多项社会职务。


主持大型工程结构设计50余项,主持和参加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参编国家和省级标准2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2件,软著2项,获得全国行业设计奖励8项、省级设计奖励20余项、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创新人才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图片来源 | 除特殊注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 :吴定燕

推荐阅读

建筑结构丨4元每平方米的设计费,意味着什么?

建筑结构丨王锁军:就长沙自建房倒塌事故中鉴定报告的思考与建议

建筑结构丨为计算这承载力,结构师已被仨规范整秃了

建筑结构·人物丨 孙宏伟:九层之台,起于壘土——我与岩土结缘的三十年

建筑结构·人物丨华东院包联进: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近期活动

在线教育






"阅读原文"免费注册结构·云学堂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