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T】建筑师负责制,你准备好了吗?

2016-04-08 27萬人點击關注 《建筑技艺》杂志

“建筑师负责制”自提出以后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但目前中国的土壤是否已成熟?注册建筑师是否已具备相应的能力?在“责任”面前,建筑师又将如何平衡自己的责、权、利?近日在《建筑技艺》杂志主办的“建筑师负责制沙龙”上,来自设计院、业主单位等的十余位专家进行了研讨。现场气氛热烈,观点纷呈,火花频现。


首先由赖军介绍了墨臣投资的麦语云栖项目(本次会议所在地)由民宿改造为精品酒店的全过程实现及从建筑师变身业主进行全程把控的酸甜苦辣和对建筑师负责制的思考;之后,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推进全程项目管控的汪克介绍了惟邦环球的探索实践和成果;于鹏介绍了上海院积极推进设计总包、设计总控的经验及上海自贸区关于建筑师负责制的推进做法。之后,是嘉宾自由讨论环节,汇集各方精彩观点如下。


 各方观点


赖军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墨臣参与投资、设计、建造、运营的麦语云栖精品酒店项目是建筑师负责制的一种“非典型”呈现,不仅实践了建筑师关注的EPC工作,而且还将投资与运营也一并作了尝试,过了一把当“甲方”的瘾,也真实体验了项目过程当中的艰辛。由于经常站在设计师的“对立面儿”上和设计团队探讨问题,才深刻认识到了我们设计师原来的固有观念正越来越成为甲方的“痛点”。建筑师只有用超越乙方的更全面的视角来进行思考和决策才能真正为项目担负起责任。
汪克惟邦国际建筑设计集团董事长、首席建筑师

1992年我发出危言:“中国的建设大潮可能毁掉一代建筑师”,不幸言中。但幸运的是其后8年的海外职业经历让我不再满足于国内以“会画图”为准的5年成熟线,而是在城市乡野主动寻找全程机会,终于完成了20年“会画图+会建造”的国际建筑师成熟曲线。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七阶段”国际接轨的建筑师负责制业务模式有幸成为住建部推荐模式并在全国培训。发现国情没接轨而不能直接落地后,我于2012年首次尝试“惟邦建造法(RD+EPC)”模式并在腾龙阁案例中取得成功,从此开启了一条内生性设计/建造之路。四年来我们通过南湖酒店、铜仁凤凰机场等在建项目缕清深度交叉的作业流程,建立作业标准,并实现了惟邦建筑的公司结构转型。


现在,我看到了内生性设计/建造与工业4.0融合的契机,认为在结合了当代艺术之后,一个对于建筑师而言“最坏的时代”完全可以变为一个“最好的时代”。只要情怀不变,一个成熟的建筑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今天的中国就可以实现传说中的建筑师负责制业务,从而参与建设一个“伟大的时代”。建筑师负责制并不遥远。
于鹏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所长

在眼下这么惨烈的市场环境下,大家还能坐在这里谈建筑师负责制,足以说明建筑师的情怀和素养。


说到建筑师负责制,我们就不得不说“责、权、利”的问题,“对谁负责?”“谁赋予建筑师权利?”“谁保障建筑师的利益?”在尚不完善的社会制度下,我们寄希望于行业协会和建筑师法、2002年收费标准,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回看我国从建国初期学习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的审批模式、教育模式和培训模式,不是建筑师能负得起责任的,需要顶层设计从根本上改革。目前对于设计师个人的责任和设计企业的责任界定还是比较模糊,也是负责制推进的障碍之一。


我们上海院目前在建筑实践上推进设计总包、设计总控并结合华建集团上市积极推进PPP和EPC项目,取得不错的成绩,虽然和建筑师负责制还差的很远,但我们会结合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官方推进,在这条路上做更多的积极尝试。


马树新清润国际建筑设计总经理

建筑师负责制是个方向,现有条件下只能是方向。什么时候能实现,至少要10年20年吧。我有幸以民间建筑师负责制的方式完成了美锦四合院的改造,以嘉捷科技园总工程师的身份带领设计院体会了建筑师负责制的真正魅力,以参股甲方任琉璃世界项目总经理的方式探索了中国建筑师负责制的实现路径。也就是在探索建筑师负责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北京清润国际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的提升与转型。虽然提升还不到位,转型还不完美,但毕竟实现了跨界,保证了生存,为在中国实现建筑师负责制开辟了一条曲线道路。 


为什么要探索这个方向?首先是对现有体制的思考。自然界的森林,树木自由生长,生机盎然。但中国的建筑市场是人工森林,条块分割,树一样高,自然缺少生机。其次是对建筑师自身的反省。建筑师是多学科交叉的职业,又要有人文素养,最起码要设身处地替甲方着想。如果做不到这个,怎么可能有建筑师负责制?负得了这个责吗?再次,目前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还缺乏信任,媚外思想严重,这也使得“建筑师负责制”的路还有很长。
王振军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

在目前中国基本建设速度整体下降的形式下,“建筑师负责制”的提出恰逢其时,一方面主观上建筑师可以有精力同时投资方也有时间能允许建筑师去按自己的构想做出原汁原味的作品,是个好事,值得期待。


但回到现实,从政府设定到法律规章、从三方责任权力到利益分配、从建筑师的知识储备到职业教育等方面来看,何时能真正实现在基建中做到“以建筑师为中心”的全过程负责制(而不是像上海自贸区那样仅仅在某一阶段实行),看来还有待时日,但不管如何,建筑师应该从现在做起,做好做强自己,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检验。
董霄龙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建筑师的建筑服务包括项目设计、施工建造的整个过程,建筑师的职责包含了建筑的所有阶段。今天我们面临的困境仍然是追求低造价、短周期,业主、开发商有绝对话语权的大环境。在还没有一部关于维护建筑师作品及权益法律的前提下,对建筑师群体而言,建筑师负责制更应该是一种责任的担当。


目前各方对于建筑师负责制的理解还不清晰,个人感觉应该是管理体制上的事情,其更多意义应是一种项目管理体制的改进,同时还需要多方面法律、法规的保障,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筑师负责制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实验,这对肩负复杂角色和重仼的中国建筑师而言是一个憧憬希望的开始。


张兵弘石设计董事长

一个成功的建筑项目,明智的业主是充分条件,优秀的设计师是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若想建筑质量和完成度全面提升,建筑师负责制是项目整体条件成熟下的必经之路,需要前期甲乙双方以及相关各方共同的目标确认、后期关键节点的充分信任及授权,等等,这也是大环境趋于成熟理智后的选择。


说到建筑师的责任制,必须首先提到建筑师的职业化。我们的高校建筑教育,长期以来偏“大师教育”,轻职业化培养,这与西方许多国家高校建筑老师和职业建筑师的高度融合互通非常不同。


整体市场不够职业化,建筑师的水平和设计出发点差距也非常大,在整体设计行业职业化进程完成以前,全面推行建筑师负责制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贾东东《世界建筑》主任

实行建筑师负责制的目的是把建筑做得更好,让业主满意,使建筑师的想法能得到完整的体现。这需要业主和设计者双方的密切配合,同时也对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师与艺术家是有区别的,建筑师在谈艺术的同时,还需要有工匠精神和团队的合作精神。目前并不是所有建筑师都具备这种素质和把控全局的能力。再有就是责任心的问题。许多张牙舞爪不考虑造价的建筑,就是建筑师缺乏社会责任心、力图表现自己所致。


实行建筑师负责制,还要考虑建筑师是服务性角色的特点,建筑品质首先要取决于许多外部因素,而建筑师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能力,其责任是有限的。提高建筑品质,并不是推行一个建筑师负责制就可以完成的。


吕强CCDI集团副总经理,海外业务总经理

看到这个题目,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PPP、EPC项目。CCDI近年开始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刚果(布)国家体育中心和阿尔及利亚康斯坦丁天顶剧院都已于2015年竣工,并承接了相应的大型活动。后续又陆续承接了加蓬非洲杯体育场、中铁巴新总部大楼、中建阿尔及利亚总部大楼的设计任务。这些项目无一例外均为境外的EPC项目。


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很明显地体会到项目工作流程的变化以及设计单位在项目中的重要性,这与做国内的常规项目有着显著的不同。设计单位不仅要完成项目常规的图纸工作,还要从方案阶段开始帮助甲方就项目的造价、审批程序、招投标、设备采购等做精准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转变过程,不仅能力上要大幅提升,意识的转变是更重要的。


建筑师负责制在国外由来已久。我们常常羡慕国外的建筑师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中意的材料来进行项目创作,羡慕他们在项目中的话语权,但是,他们也承担着项目质量和造价控制的重大责任。而在国内,我们相当一部分建筑师是严重意识不足的,大家仍然沉浸在如何完成一些趣味空间、建筑造型等方面,忽略了业主、施工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所以,在我看来,让建筑师建立设计、造价、施工、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是建筑师负责制的重要一步,而PPP、EPC等类型的项目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典型路径。而真正能够有资格对项目负责的建筑师也是应该有一些这类项目的经验才好。徐宗武中国中建设计集团(直营总部)总建筑师1.赖军的麦语云栖ruralscape建筑实践,既为中国建筑师探索了一条多维思考之路,同时也是建筑师负责制的有益实验,在建筑师角色再定位、关注角度、设计优化升级等方面做了认真且有成效的探索。


2.住建部、上海自贸区都做了很多研究和探索,目前看来很难一蹴而就,主要还是停留在前期手续申报层面,很多来自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固有的设计流程、相关方利益关系等的问题无法快速解决,因此,建筑师负责制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国内的建筑教育和当今的设计实践有一定的脱节,大量的一线建筑师无法达到建筑师负责制的技术和经验的要求,比如资金的管理、材料的选择、流程控制、多工艺技术把控等方面,盲目地推进未必会达到预想中的好结果。


4.建筑师的责、权、利如何统一,特别是如何做到像赖总这样全身心投入工作很值得考虑,相比建国初期的前辈,他们没有“奖金”问题,但是,必须承认他们工作结果是达到了建筑师负责制的要求的,“建筑师情怀”与制度建设同等重要。


5.目前建筑师处境尴尬,不能继续简单地抱怨官员干涉、开发商粗暴和老百姓不宽容,建筑师自己要做集体反思,毕竟是建筑师自己丢失了这些“固有阵地”,不能指望用一个“负责制”就“药到病除”!
胡志坚北京和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建筑师负责制不只对建筑师,对业主也提出了高要求,一方面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才华的建筑师带头,从片段式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延伸至全产业链的主动参与,另一方面,业主也应该从野蛮指挥转变成理解、尊重、信任,从而双方都从中获得超越期望的价值。只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业主加入这种合作方式,良性循环,才能形成很好的发展模式。孙洲华建集团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幕墙所所长

我是一个幕墙设计师,是帮助建筑师实现创意的。我想从下游合作的角度谈一下对建筑师负责制的理解。


建筑师负责制下的建筑师必须总负责工程所需的所有设计,领导、组织、管理和协调工程所需的所有专业,各专业设计单位需对建筑师负责,建筑师对建设单位负责。

建筑师需要甄别选择技术精通、服务过硬、懂设计、懂营造的下游专业合作团队,进行更精细化的分工。这些分工团队和建筑师一起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时也需要建筑师自身增加对各专业的了解。在建筑师负责制下建筑师拥有更大的决定权,但也应避免能力不够和知识欠缺导致权利滥用。


金卫钧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设计院院长

本人感觉“建筑师负责制”对城市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是利好政策,但如何落地,相关的各方是否已准备好?


1 政府及相关部门准备好了吗?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相互协调做好顶层设计,法律法规、责权利的游戏规则要统筹考虑,不能出现上海自贸区虎头蛇尾的“乌龙”事件——只增加了建筑师免费为业主报批而没考虑增加相应工作量产生的费用。 2 业主准备好了吗?业主是否真正认识到建筑师的价值,是否真正将建筑师当作自己人。要充分认识到让建筑师负什么样的责任就应付其什么样的费用,完全靠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不好使的。应将建筑师的责任和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样建筑师才会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否则只会当任务做。 3 建筑师准备好了吗?建筑师自己要做好准备。“建筑师负责制”对项目建设来讲就如纲举目张,提纲的人是建筑师。首先思想跟上,步伐才能跟上,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也是建筑师从红海跳到蓝海以及当家做主人的一次机会,关键你是主动跳还是被动跳。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建筑师要未雨绸缪。
随着舞台的增大,建筑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施展拳脚,但前提是一定要有拳脚可施。要掌握设计协调、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和法律法规的组合拳,要为业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要避免权利在手却不知如何驾驭。
总之“建筑师负责制”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珍珠串成串才更有价值,“建筑师负责制”可将当前建设过程中的建筑策划、建筑设计、施工碎片化整合成整体联动的链条,减少浪费,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沙龙主持魏星《建筑技艺》主编


画外音

本次会议就选址在建筑师负责制的实践案例——墨臣投资、设计、建造、运营的“麦语云栖”,嘉宾在研讨之余实地考察了该项目,对于建筑师全程负责项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点击此处可了解关于该项目的更多详情)。



主办:《建筑技艺》杂志 
协办:北京中建美砼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2016年3月30日下午 

地点:北京 麦语云栖 酒店


研讨嘉宾• 王振军,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
• 董霄龙,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徐宗武,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直营总部) 总建筑师• 金卫钧,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设计院院长• 胡志坚,北京和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   克,惟邦国际建筑设计集团董事长、首席建筑师• 马树新,清润国际建筑设计总经理• 吕   强,CCDI集团副总经理,海外业务总经理• 张   兵,弘石设计董事长• 于   鹏,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所长• 孙   洲,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幕墙所所长• 赖   军,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 郭海涛,北京中建美砼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  星,《建筑技艺》主编

贾东东,《世界建筑》主任




致 谢

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北京中建美砼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cscec-ptc.com/)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注:本次沙龙系为苏州论坛预热,更多精彩请关注4月14日苏州:“为明天而设计论坛”暨“建筑师负责制”圆桌讨论(点击蓝字可了解详情)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活动4

活动5


=====================

《建筑技艺》微信历史信息检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建筑技艺微信历史信息总目录”,并可进行关键词搜索。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迎订阅2016年《建筑技艺》杂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77。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

2016全年《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示

《建筑技艺》最新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