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关于“跨越边界——建筑与室内一体化”,看看名师们都做了些啥?
建筑之表,即场所、环境、建筑本体;建筑之里,即内在的精神、内部空间、细节、材质与色彩。建筑的外与内、表与里是否完整表达了设计思想,是建筑师一直探讨与关注的话题。纵观国外建筑大师,无论是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路易斯·康的金贝尔美术馆,还是杰弗里·巴瓦的Kandalama酒店,路易斯·巴拉甘的圣·克里斯特博马厩,无不从建筑形体、表皮,到空间、材质、色彩,甚至家具和景观都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反观国内,多数建筑设计常停留在建筑的形体与表皮,决定内部空间特质的材质、色彩与家具基本由室内设计师完成,从而造成内外脱节……
11月24日,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技艺》杂志社与弘石设计联合主办的“跨越‘边界’——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论坛”在北京外交办公大楼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50余名代表到场。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多位实践于当今中国建筑界的著名建筑师,共同解读他们在新建或改造的众多实践中,如何在建筑表与里恰当地融入理念并付诸实施,探讨实践中的设计、文化、社会问题与应对策略。
通过本次交流可以看到,随着国内建筑师自主权的增大,建筑师已完全有条件将设计理念从建筑外部延伸到内部,或将建筑本体构成空间与氛围。跨越这道常年存在于设计实践中的隐形 “边界”,真正关切于设计整个过程与项目整体,才能达到精益之品质,才能铸就更美好的城市未来。
以下分享诸位演讲嘉宾的报告精髓。
嘉宾主讲内容
周恺
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国家勘察设计大师
2016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 表里相合》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艺术家工作室[1]号地
北川玉树格萨尔广场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作为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建筑师,面对每个建筑都会由内而外进行整体的思考。在二十多年的设计实践中,我始终关注场所、空间、建造这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场所于建筑而言,就是一种外与内的关系,“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艺术家工作室[1]号地”项目设计以最大限度隐于山体、融于自然为出发点;北川玉树格萨尔广场,对于那里的天空、河流、远山,设计要从大地中长出来一般谦逊,更要尊重当地的文化,运用当地特有建造技术而成的建筑真正融入了环境中,强化了人们对格萨尔王的崇敬。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可以说是一个难以区分内外空间的建筑,纯手工打造的墙体穿插于室内外而使建筑浑然一体,保留树的庭院、长着爬山虎的墙面、射进一束光的中庭,建筑内外进而有了不同的表情。在水西工作室中,建筑内部全部交由空间本身——楼梯、光线、窗与景,没有过多的装饰却有无限多的体验。在正在设计中的石家庄正定新区规划展览馆以拱形成空间,由光线来塑造,不断探讨空间与展陈的关系,达到建筑的表里相合。
李兴钢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国家勘察设计大师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体育中心》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体育中心
建筑与其室内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的方式有不同,而对于造价严格限制的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体育中心来说,提升建筑室内空间品质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并简化装饰,让结构成为室内空间的界面,也成为建筑与空间的最直接表达。与通常城市中跨度很大的体育场馆不同,这个学校体育馆有一定的跨度,实现了几种结构单元的组合——筒拱、锥形拱壳、锥形薄壁柱、Y形柱,并将不同的运动场地叠落在一起,以最少的公共空间串联起来,形成了最整体而经济的设计。当结构暴露出来,每一个结构构件的交接部位都要进行细节设计,包括梁与柱、柱与顶部拱形构件的交接,以及立面和顶面的清水混凝土界面的模板分布也要做出设计和控制。同时,所有设备管线和末端都需要设计,如空调出风口结合座椅等家具设置,空调管线设置在地面,隐藏消防管线和电线、游泳馆结露水处理等。结构的最真实表达,不仅仅实现了经济性,更重要的是构成空间与建筑本身。
张兵
弘石设计董事长兼总建筑师
《亮马桥外交办公大楼一体化设计小记》
亮马桥外交办公大楼
织锦,用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朵朵繁花跃然锦上;一体化设计,各个专业仿佛经纬线,建筑各个部分则犹如繁花朵朵,皆由同一种手法、统一的设计思路来呈现最终的建筑作品,达到1+1>3的效果。弘石设计团队从2015年前开始一体化设计,越来越感到一体化设计给建筑师和业主带来诸多益处。首先,由外及内风格上的统一呼应,给空间体验者带来愉悦的感受;同时节约管理成本、时间成本、建安成本。
北京亮马桥外交办公大楼是北京第三使馆区配套项目的收官之作,从设计到建成历时7年(2008-2014),我们设计团队负责完成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软装、小市政等设计工作,以及室外雕塑、幕墙、智能化等设计的顾问工作。规划形态延续和发展整体空间规划,赋予办公建筑不同于一期公寓的特质,层层叠加的直线呼应原有规划形态,与功能相符形成燕莎商圈具有辨识性的建筑群落。
在建筑设计上,平面、立面、规划相互呼应,现代的材料和结构赋予建筑规整而典雅的庄严感;室内设计上,建筑语言的再次延伸使内外空间相互包容、一脉相承,基础设计元素从建筑中提炼深化,叠级折线、灯具和地面拼花纹样,以及建筑的灰色系呼应了建筑元素装饰手法。这是我们团队对经典的追溯,对精致的追求;让建筑以最恰如其分的姿态矗立于城市之中。
窦志
远洋地产设计院执行院长
《 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广义理解》
北科建创新园展示中心
临空皇冠假日酒店
商务部国际官员研修学院
在人类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建筑师能够完全熟知并掌握所有与设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也正因为如此,建筑设计一体化才更加重要和凸显他的价值。建筑设计一体化是减少建筑遗憾的手段,是追求至臻建筑境界的愿景,更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设计一体化是由设计者自身、密切参与方、相关参与方、关联参与方及涉及参与方等多层级密切合作、共同达成的。面对如此多的参与方,需要从设计理念、合作方式、流程管控三个维度来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设计的一体化。建筑设计一体化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建筑师在设计及设计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扩展,另一方面更要学会如何与各类参与方充分沟通、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凌克戈
上海都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建筑师
《 建筑的自序》
鲅鱼圈保利大剧院
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
花山花海、金色与红色的搭配在春晚很常见,在国内的室内中也常见。但在一个现代的建筑内,这种色彩的搭配显得有些不协调。建筑是一个整体,出现内外风格的脱节,主要是设计过程的分裂以及决策流程的影响,所以一体化设计是特别有必要的。
鲅鱼圈保利大剧院是我第一次尝试室内外设计的一体化,剧场大厅墙面没有选用常见的弧形,而是选用了和外立面相对应的折线造型。在公共大厅部分的设计中,室内空间杜绝纯粹的装饰,强调空间感,室内和建筑使用同一种语言来表达。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是我们第一个由建筑师完成建筑、室内、景观设计的项目,从设计到竣工只有12个月时间,所以建筑、室内务必一体考虑,出图也只能有一套图。外幕墙施工时间只有两个半月的时间,只能依靠模块化提高速度,现场10个工人组同时进行。由于幕墙体系采用模块化,只在底部和入口有一些较为复杂的设计。其实,因为建筑物本身是一个弧形,同样一个单元模块不规则的组合后形成有一定规律的节奏,并不呆板。室内设计中材料和工艺为了效率,也必须标准化,所以装饰材料的种类和做法都比较少,外墙的一些做法也在室内得到了运用。在光谷希尔顿酒店大厅和重大建筑城规学院建卒厅改造中,建筑师在室内设计中对于结构以及机电的统筹能力得到了体现。
建筑、室内设计乃至景观设计都是广泛意义上的建筑设计,在国际上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分成不同的设计体系,建筑师牵头方能保证建筑内外的和谐统一,一体化设计也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青山周平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家——城市、自然、生活》
L形胡同住宅改造
未读线下书店
当建筑的内与外被讨论时,或许忽略了城市中我们的家与城市空间的内外关系,是越来越私密还是开放?在40多平方米的L形胡同住宅改造中,极其有限的空间可能更加需要一个共享、开放的生活空间,小院落向胡同开放,而另一侧通往后面的胡同;同时,这个家的内部空间,在客厅、卧室、餐厅、孩子空间、卫生间的不同区域对应不同高度,不同家具随空间也进行相互变换,并通过天窗采光使得空间更加舒适;打开门,小小的室内空间就可以与室外空间直接连通。另一个案例未读线下书店设计,与传统书店不同,其在线上售书,线下考虑的是城市中共享书屋的概念,每周一本书放置在一把把可自由旋转的椅子上,人们可以来此看书,自然就会交流、聊天,这里成为城市中人们的共享书屋。城市越来越大,我们生活的空间需要打破传统界线,创造更多的开放与共享!
宋晔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多系统整合的可持续设计》
贵安新区BRE科技创新园区接待中心(摄影:夏至)
在一体化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多系统整合的可持续设计,而且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同于通常说的绿色建筑设计,更与星级、标准无关,是关乎社会公平、环境友好、经济发展的的可持续设计。我们更注重设计中,将声、光、热、风、PM2.5、二氧化碳浓度、湿环境、太阳能等整合在建筑中,并检测、评估人的舒适度、满意度,以此反馈于设计。在贵安新区BRE科技创新园区内,我们完成了园区的第一个建筑——接待中心,主体木结构框架、轻钢体系填充体及围护结构实现了预制装配,更重要的是实践了建筑中间凸出部分用以采光、通风,并尽可能实现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同时整合热、水、光、电等系统,加入地道风系统;根据太阳能和风的考量,建筑立面使用了四种不同孔径的当地藤编板作为固定遮阳,并没有采用高科技的方式;所有材料均是可持续的、可重复利用,并考虑后续的维护。此建筑作为一个可持续的系统,我们进行了包括风、光、温湿度等在内的所有实测,验证设计策略的适宜性,希望以此为原型探讨建筑设计中技术的整合,实现真正的可持续设计。
吴蔚
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区合伙人、首席代表
《建筑内外,一脉相承》
无论是数个世纪前的文艺复兴还是现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建筑作为完整的艺术品,无论内外,浑然一体。中国人寿数据中心整个建筑的设计语汇在建筑内外方方面面均有体现:包括圆角长方体块,盒子套盒子,材质与凹缝的运用。建筑室内还需要考虑与幕墙和地面铺装的衔接与过渡。上海海南航空总部大楼,旨在通过裸露的钢结构把结构的力量与秩序体现出来,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土建阶段对管线与结构加以考虑。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结构在室内与室外是连续与贯穿的,在室内可以感知结构。考虑到室内的特殊声学要求,室内虽然部分采用了穿孔铝板,但是与室外的铝板外观保持一致。北京嘉铭中心的公共区域,特别是无需门卡抬脚步入的区域,大到色调小到家具都应让使用者感受一致。位于外滩风貌保护区的外滩soho,通过挺直的线条,竖向石材与玻璃的结合,与周边天际线融合;室内办公区同样采用了锯齿状的多折线,通过不突兀的基色更符合办公的需求。
徐宗武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直营总部)总建筑师
《意象统一,内外兼修》
福州文化中心
福州文化中心白色陶板
福州文化中心是中国中建设计集团(直营总部)与芬兰科研院院士佩卡·萨米宁先生合作的项目,设计以福州市花茉莉花为意象原型,以“达意”为目标导向,通过对“象”的建构、提炼、整合,最后形成“意象统一”。项目整体是由茉莉花群形成的建筑群,音乐厅、歌剧院、多功能厅、博物馆、电影院构建了一组五瓣的茉莉花,临岷江还设计了一个茉莉花广场。建筑设计难度很大,BIM技术团队帮助完成了这个工作。设计提取中国传统元素陶、瓷、竹、宣纸、水,在表皮、景观、室内设计中加以运用,如外表皮采用以宣纸白为色彩基准的陶板,用当地黏土烧制,共计使用4万多块1.76米陶板,应该算是国内最大的白色陶板建筑。设计中利用多技术团队合作的方式,通过微气候、日照、通风、声环境、光环境、建筑声学等技术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建筑造型、表皮设计、材料选择结合,打造室内外空间,使设计结果言之有据、逻辑合理、内外统一。
对于大型项目的设计一体化,作为设计总承包,是否能够享受到PPP模式的红利,同时将总承包的优势发挥出来;其次,团队的构建和多专业协同非常重要;最后,设计一体化必须与建筑师负责制相结合,才能得到很好地推行。
韩文强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
《 内外之间》
曲廊院
有机农场
内外之间既是指一种模糊内外的空间状态,同时也作为一直以来建筑营工作实践的思考方式。现实环境可以分为室内、建筑、城市、景观、宇宙从内到外不断嵌套的层级。人对于场所的感受,主要来自于这些层级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中国传统园林正是利用了从内至外的复杂层次,产生了一个“微缩宇宙”,激发了人对于环境的综合感官体验。接下来结合具体项目阐述如何在室内设计中,创造“花园”、“园林”、“村落”等类室外环境意向,让人们感受到室内与外部自然的关联;在“曲廊院”等改造项目中,将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建筑与新的使用结合起来,利用新与旧的叠加并置激活旧有的空间;在“有机农场”等建筑项目中,主动经营庭院与建筑、结构与材料等的相互关系,创造自然、有机的综合性场所。
杨琨
门老爷科技有限公司品牌总监
《门面建筑艺术提升建筑价值》
门面,是建筑的脸面,又是建筑中为数不多的可以“活动”的构件,自古就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现代建筑中仅仅把“门”作为装饰的附属品,由五金件简单拼装而成,缺乏原创设计、美学、个性,售后服务也严重缺失。门老爷打破了固有模式,将门面做为建筑中独立的一个“专业”深入研究,首创“门面整体解决方案”,用“一站式原厂服务”的理念贯穿设计、研发、生产、安装及维保的整个过程,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从“解决安全隐患、解决使用功能、解决环境适应性、解决个性化需求”四个维度综合考量,使门面风格与建筑出入口的功能、个性需求有机统一,通过富有艺术效果的门面作品,提升整栋建筑的价值。杭州国际博览中心(2016杭州G20峰会主会场)、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2014北京APEC峰会会址)、平安国际金融中心(600米,华南第一高楼)、深圳证券交易所(世界最大的悬挑建筑)、深圳国际机场T3航站楼等都是门老爷在门面建筑艺术方面实践的成功案例。
查庆宁
吉博力中国技术总监
《让你的灵感成为可能》
吉博力是卫浴空间的优化专家,专注于卫浴空间优化设计。吉博力以独特的同层排水技术,无论在较大还是较小的卫生间,都能实现充分利用空间,以假墙为设计元素进行装饰、收纳及分隔空间,一改凌乱、局促的卫生间布局。同时结合不同的空间,如使用矮水箱配合气动面板的应用,还有不同的存水弯设计与不同的器具布置。在广渠路15号金茂府项目中,卫生间降板10cm, 还有面层做法11cm; 北京的万科大都会项目,万科接手时楼体结构已做完,对它的原有功能重新定位,不可能降板,而面层只有10cm, 大部分采用吉博力同层排水技术,走不下的地方采用穿层,整体采用了同层+穿层的结合方式;上海中心项目,卫生间面层做法有15cm,没有降板,同样采用吉博力同层排水方式。可以说,吉博力作为卫浴空间优化专家,可以为空间设计带来更多灵感。
刘伟平
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
《做好文化场馆建筑师的工匠》
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是未来的趋势,就我国当前的建筑一体化语境而言,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的跨界,并非单纯指形式上的内外统一,那么,具体要怎么打破建筑和室内这种常常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内外之分,实现各个跨专业的整合?
作为剧院建设专家与领导者,中孚泰公司在室内设计与装饰一体化理论的基础上,积极介入到建筑规划设计阶段,以期延续建筑师的风格,把建筑师对于建筑的理解、对于建筑的期许用艺术性的语言,表现在建筑的室内设计与施工上。诸如享誉世界的广州大剧院、哈尔滨大剧院,均是一体化思维的艺术精品。哈尔滨大剧院中,原本设计为全实木,但无法满足消防和自然声要求,为此中孚泰在室内精装设计、深化设计、细节、节点大样以及施工图等方面与建筑师经过充分沟通和讨论后,最终提出以GRC为基底材料+表面装饰木条的方案,呈现出实木形体与白色墙面的冷暖对比,透出雪山木屋特有的温暖,实现了建筑师的构想,最终造就了哈尔滨大剧院纯自然声剧场的美誉。
论坛主持人
本次论坛共有四位主持人,除了报告专家中的徐宗武,另三位分别为《建筑技艺》杂志社主编魏星、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唐文胜、《建筑技艺》杂志社副主任吴春花,他们的精彩点评也为论坛增加了不少亮色。
(从左至右依次为:魏星、唐文胜、吴春花)
论坛所在地亮马桥外交办公大楼,正是一个一体化设计完成度较高、为项目带来综合收益的成功案例,由弘石设计完成。大楼包含两栋5A写字楼、国际会议中心、官舍艺术商业馆、会空间美术馆等。从建筑到室内整体风格融洽,各功能彼此之间连接自然,办公与商业空间互为补充,艺术创新活动频繁,为该地区带来了新的活力。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凤兰、周宏智和深圳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梁鸿文以及建筑师费曦强的水彩画联展——“流光·溢彩”,吸引了众多建筑师观展。
本次论坛得到了门老爷科技有限公司、吉博力中国、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配合本次论坛,《建筑技艺》杂志11期也刊登了“跨越边界:建筑师之于建筑表与里的策略”主题,敬请大家关注。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29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迎订阅2016年《建筑技艺》杂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77。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
2016全年《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示
《建筑技艺》最新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