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月22日19:30】“AT建筑+”第二讲 | 袁烽:超物建造(对谈嘉宾:周榕、马岩松)

34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2-03-23

AT建筑+(Architecture Plus)是由《建筑技艺》杂志打造的线上栏目,每次邀请活跃在一线的著名建筑师,围绕建筑但不局限于建筑,展开讨论。期待通过这一栏目,向大家呈现真实的、立体的建筑师群体,看他们如何把个人的体验、情感、对美的追求、对经济性和实用性的思考投射到建筑,在保留建筑的专业内核的同时,打破建筑的专业外壳,让专业化的建筑活动为人所理解,回归生活,回归大众。
2020年5月16日,“AT建筑+”重磅上线,首讲邀请朱小地&金秋野共话“建筑未必建成”,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点击标题可看回放)。5月22日将开启第二讲,袁烽、周榕、马岩松精彩对话:“超物建造”,敬请期待!


本周五(5月22日)晚19:30

“AT建筑+”第二讲重磅来袭!


主讲嘉宾

袁烽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客座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VA)“托马斯·杰佛逊”教席教授。


袁烽多年来专注在后人文主义视野下的建筑实践,强调技术创新与建筑文化,以及建筑环境与伦理观的有机融合。同时,不断寻求从性能化与人机协作工艺等视角。探索当代建筑的建构意义。提出了建筑性能化建构理论、开发了建筑机器人智能建造软件、硬件装备以及多项生产工艺。并一直着力于人才培养与推广建筑数字化设计方法与智能建造技术的社会传播。


学术观点——思辨“超物建造”

面对当代自然环境问题不断恶化、Covid-19带来的不确定的未来,后人文主义同时还影射着一个存在论层面的问题——人类是否应该或仍然是世界运转的唯一核心。蒂莫西·莫顿(Timothy Morton)在《生态思想》(The Ecological Thought)一书中引入的“超物体”(Hyperobject)便是对这一后人文主义存在论问题的思辨。“超物体”指的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尺度极大的事物,其存在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范畴且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但同时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所生存的世界,例如生物圈,太阳系,核废料,经济体系等。借用“超物体”的概念,彼得·特鲁默(Peter Trummer)认为建筑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被视为是超越于人类存在意义的超物体。同时,建筑本身也不再必须遵循从人类抽象思维到真实物质建造的过程,而是可以绕过人类的存在,通过物与物或物与机器的对话而创造出来。


在后人文主义存在论的背景下,建筑既可能不再为人类而设计,甚至也可能不再被人类而设计。对于前者,我们可以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更多的实例,例如新的经济运转模式下对于数据传输和储存速度的迫切需求,使得纽约曼哈顿到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专门用来储存服务器的建筑物。对于后者,人工智能设计工具以及机器人建造工具的发展已经越发清晰地投射出无人环境下自动化设计建造建筑物的未来可能性。这些趋势或可能性都在本质上挑战着人文主义背景下的建构意义。建构形式的表达由两组主客体关系组成——建筑师主体对某种建构形式客体的设计与建造;物质化的建构形式客体被栖居者主体感知与解读。后人文主义背景下,建筑师主体或栖居者主体,亦或两者都可能不再是人类本身。这时,从建构形式为人类提供文化映射的本质作用看,建构一词也许本就不再具有继续存在的价值。然而另一方面,建构类比于超物体,也可能演化成一种超越于人类感知与认知,却又与人类栖居息息相关的形式。这种建构形式由复合的人机协作主体所创造,因此也可能同样在复合的人机协作主体下产生身体体验与栖居意义。

 

建筑作品

“互联网之光”乌镇博览中心,浙江-2019

“水西东”林盘文化交流中心,四川-2019

西岸人工智能大会B馆,上海-2018

竹里,四川-2017

思南书局,上海-2017

池社,上海-2016

卜石博物馆,上海-2016

苏州园博会,江苏-2016

香格纳画廊,上海-2016

松江名企艺术产业园区,上海-2015

Fab-Union Space艺术空间,上海-2015

五维茶室,上海-2011

兰溪庭,四川-2011

J-Office军工路办公室,上海-2010


艺术展览

游木(目)-(深圳)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获得学术委员会大奖,2019
Unknown City-深圳坪山艺术博物馆,2018
个展Collaborative Laboratory –德国柏林Architektur Galeria Berlin建筑画廊,2018
竹里、云市-威尼斯双年展,2018
竹里、池社-美国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永久收藏,2018
竹里、池社、Fab-Union Space-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2017
微风之城 -(深圳)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获得公众奖,2013

学术专著

《建筑机器人——技术、工艺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年5月
《Robotic Force Printing》,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
《Collaborative Laboratory》, Oscar Riera Ojeda,2018年7月
《从图解思维到数字建造》(From Diagrammatic Thinking To Digital Fabrication),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
《建筑机器人建造》,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工作营

“DigitalFUTURES” 工作营发起人。

今年是“DigitalFUTURES”工作营第十年,主题:DigitalFUTURESWORLD: ARCHITECTS UNITE,将“数字”与“未来”关联起来,重新审视数字技术、知识传播以及共享文化,探索数字技术带来的设计变革与未来潜力。众多全球的知名建筑学者、设计师、技术专家将共同发起持续一周的全时区线上工作营与论坛。工作营更多信息,请点击


直播时间


5月22日(周五)19:30-20:30

活动形式:主旨演讲+嘉宾对话+听众互动


听讲方式

本课程为公益讲座,无需缴费,点击右侧链接→进入直播间,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直播间。


本期协办单位


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两家之一、国内第一个在规模化生产碲化镉薄膜组件产品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8年,以“自主创新,中国创造”为发展愿景,坚持走“先强后大”的发展道路,专注于碲化镉薄膜技术研发及生产,涵盖以国产化为基础的高端装备制造、生产技术输出、原材料供应、光伏电站投资及运营等,“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率先在中国实现了碲化镉薄膜太阳能技术产业化 ,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产品应用项目: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光伏屋顶、中国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光伏幕墙、西宁中国光电展示馆、嘉兴光伏科技馆、 瑞典彩色光伏车库、荷兰医院幕墙、大同未来能源馆光伏幕墙等。


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

瑞典彩色光伏车库


/    《建筑技艺》精彩课程回放     /


/    《建筑技艺》学堂     /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4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13716569903,894675596@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建筑技艺》(月刊)2020年定价为32元/ 本,挂号费3元/本,赠送全年3期《建筑幕墙》杂志,全年420元,可从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进入“建筑技艺商店”即可订阅。咨询电话:010-88375434,18518525741(微信同号)。

(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城市建设、青年建筑师及其事务所、校园改造、老年人健康环境、城市更新、绿色建筑、数字建造、站城融合、世园会、风景与建筑、会展建筑”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