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第十届“技艺成就建筑之美”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亮点纷呈!
开幕式及颁奖典礼
开幕式由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建筑技艺》主编魏星主持,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志鸿,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毅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刘志鸿副总裁提到,在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既要重新思考建筑师的历史使命,更要把为社会和人民提供高品质的建筑、营造美好家园作为重要任务,力争把每一个项目做成精品工程。优秀的建筑师不仅要重视创新,更要注重建筑创作应从尊重、敬畏自然与传承历史文化中,从新技术、新模式、信息化的融合中,真正为人营造场所、为社会营造环境。杨毅总经理提到,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一直倡导“平衡建筑”的设计哲学和以“平衡建筑”理论为指引,在建筑创作中追求艺与技的平衡,营造美而温馨的建筑空间;围绕众多重点领域开展前瞻性与应用性的研究,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为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嘉宾
开幕式结束后,又隆重举行了“2021建筑技艺奖(AT Award)”颁奖典礼,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顾问总工程师汪大绥作为评审组组长宣布2021建筑技艺奖(AT Award)获奖作品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志鸿和汪大绥大师共同为主创团队颁发奖杯、证书及10万元奖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代表主创团队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随后刘志鸿副总裁和汪大绥大师又为江苏园艺博览会主展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市集上的美术馆、东钱湖教育论坛大师创作室5个入围作品设计团队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2021建筑技艺奖(AT Awards)获奖作品颁奖
▲2021建筑技艺奖(AT Awards)入围作品颁奖
学 术 论 坛
本次学术论坛共计邀请了18位院士、大师、知名建筑师和材料专家进行了主题报告分享,现整理主要观点如下:
崔 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用工业化思维做设计》
建筑师在进行文化性思考的同时,也应关注如何提升技术美学,使工业化、艺术化、本土化相辅相成。不断提升和展示技术之美是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不仅是设计理念的提升,更是行业转型发展的需求。
通过近期的设计实践——南浔城市展览馆、景德镇圣莫尼卡学校、南京园博园未来花园、徐州园博园儿童友好中心、成都天府农博园、科兴大兴办公楼改造,说明工业化设计思维在建筑设计、结构体系选择、建造过程中的应用及优势。只有少一些装饰,多一些技术美,才能让建筑呈现真实的美和长久的美。
▲南浔城市展览馆
▲景德镇圣莫妮卡学校
▲南京园博园未来花园
▲徐州园博园儿童友好中心
董丹申
浙江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走向平衡,走向共生》
分享了从业40年来,在理性精神的鼓舞下,对专业以及职业的感悟。在近10年的建筑创作中,沿着平衡建筑的学术框架,追随着情理合一、技艺合一、形质合一的学术价值,形成了浙大设计院独特的学术环境与追求作品原创的职业气质。同时,通过将平衡建筑观与当下社会发展相结合,提出了从平衡建筑学到政治建筑学发展的可能性。报告结合一些城市公共建设,围绕在执政为民的社会大背景下,探究建筑师该如何更加坚定地坚持从以“人”为本到以“民”为本的设计理念的转化,从而真正体现当下建筑师的社会价值。
▲义乌市文化广场
▲大禹纪念馆
▲溧阳望楼
李兴钢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道-馆-景-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设计的四个层次》
从四个层次全面介绍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工程设计。结合三项一体、从无到有、体态共生、世界领先的工程背景,从基于山脊南坡、气候保护、BIM融合、弯道回环的“选坡铺道”,到出发/运行、结束/广场、制冷/冰屋、凌水穿山的“顺道建馆”,从基于结构配重、跨道观赛、联亭步道、屋顶观游的“登馆观景”,到游赛叠置、消隐山林、结构环境、胜景情境的“揽景入境”,详细分析环境、场地、工艺、技术、建筑、景观、情境在设计思考中的内在关联和递进关系,引申出对体育与生态共生、人工与自然互成境界的营造,实现自然与感知的拟合。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人工地形气候保护系统实景
▲赛道回转弯
▲出发区1
▲屋顶栈道
王骏阳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技艺的呈现》
“技艺”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且应该理解为恰当应对和处理一切建筑学基本问题的一门“技艺”。建筑学问题涉及建筑学的外延和学科拓展,而建筑学基本问题属于学科的内涵和核心。对建筑学问题的回应有时更需要政治和社会力量,但对建筑学基本问题的应对和处理可以被视为“技艺”。
“技艺”取决于思辨(反思能力)和对感觉的把握,它应对的建筑学基本问题在不同项目中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些问题比另一些问题更重要。在“呈现”方面,我们可以区分古典的呈现和当代的呈现。古典的呈现尽量压抑异质性,将异质性呈现为同质性;而当代的呈现追求且表达异质性。一旦放弃了对同质性的追求,把异质性作为日常,今天的建筑实践也许会发现更多呈现的可能性。
▲东钱湖教育论坛大师创作室对弱形式的处理
▲琴台美术馆体现思辨
▲鹿特丹美术馆与现代的对话、反思、批判、超越
曾 群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建筑师
《时间的形状》
建筑是包含时间信息的空间体,时间的基因会以叠加、拼贴或融合的方式呈现在当下的物质体中,这种时间的密码和建造方式结合在一起,重构了建筑的内涵。博物馆尤其是能诠释这种时间和空间微妙关系的建筑,讲座以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和大寨博物馆两个博物馆实践案例,来探讨这种具有时间性基因建筑的设计,两个设计分别以“空间考古”和“空间反思”为思考起点,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和建造策略,来重构建筑的场所,设计不是历史符号的描募与再现,而且发掘空间中时间影响的深度和密度,从而创造建筑的当代性。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
▲大寨博物馆
郭屹民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结构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
《结构的意匠》
自由女神像和艾菲尔铁塔似乎是给出了结构与形态关系的两种极端:隐藏结构的自由形态,以及结构作为形态。自19世纪以来令人眼花缭乱的结构工程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确有理由相信,近200年来结构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建筑,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的结合将会成为必然。我国的结构建筑学先驱们也开启了对基于结构的建筑形态设计方法的研究,确立了以结构的力流转换作为空间形态的塑造依据。不过,结构似乎又保有着作为符号的观念性角色。无论是将结构构件化的外观,还是强化的象征性,甚至是弱化的扁平性,结构作为符号的观念作用,在意义表达方面可以也有着强大的潜力。巨构,不修边幅的直接与机智,即兴诗意的呈现,都似乎在表达着结构中的Bricolage、Eventualism、Amateurism……作为结构的意匠,结构不仅有着作为力流载体的一面,更有着作为观念表现的能力。
▲自由女神像和艾菲尔铁塔
▲Bucharest 2000 & Office Tower
▲结构的意匠
柳亦春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结构与场所》
以两个民间建造和两个设计建造作为开场白,描述了结构与场所的关系的几种状态。第一个民间建造是正定考古现场的遮阳棚,一种自发的但是巧妙地利用了材料和周边条件达到了建造的目的;第二个是水乡城镇的木梁石板桥,可以说是工匠根据经验的智慧建造;第三个是瑞士结构师康策特在山谷中精巧设计与建造的步行桥,几乎是纯粹工程性的,如工业建筑一般;第四个是何陋轩,有先入为主的文化意义介入的设计与建造,但是建造本身又是取自民间经验技术。大舍的近年作品,其设计与建造都能从这四种状态中找到接近的内容与探索。
▲正定考古遮阳棚
▲何陋轩
▲边园
▲金山岭上院
宋晔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素朴工作室合伙人
《砖技艺试验》
砖作为一种砌块材料着悠久的历史,在可持续设计日益被重视的今天,砖同样是一种低蕴能量或低碳排放且具有地域性属性的砌块性材料。如同语言,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砖尺寸,和各种各样的“方言”变种。中国砖尺寸遵循“八分制”,与德国薄型标准砖一样。砖的砌筑有各种方式,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不同国家建筑师用砖方法,有同有异,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魅力无穷。河南云寨游客中心是工作室一系列砖建筑试验中的一个,塑造了全时服务村民和游客的建筑体系。海南生态软件园数字智慧中心则是用陶板砌块,表达了可持续设计的关注。
▲海南生态软件园数字智慧中心
谌 谦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高级别赛事背景下的大学体育建筑设计》
以时代当中的体育建筑设计的特点和趋势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在高级别赛事背景下,高学体育建筑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其中以天津理工大学体育馆、天津工业大学体育馆、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体育馆、河北北方学院体育馆5个高校体育馆为例,阐述了大学体育建筑设计的综合策略:重大赛事背景的要求、符合校园的规划要求、城市角度的标志要求、平赛结合的功能要求、服务功能的技术要求。最后分享了几个近期的项目成果:武夷新区体育中心、保定市体育中心方案设计。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馆
▲天津理工大学体育馆
▲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馆
▲天津职业技术示范大学体育馆
▲河北北方学院体育馆
▲武夷新区体育中心
凌克戈
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建筑师
《EPC项目的完成度控制——设计把控是源头》
大型开发项目中存在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个是生产组织模式的问题;第二个是社会采购体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通过市场化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现有的是一种平行的组织模式和生产模式,即结构、机电、建筑、幕墙、灯光都是一样重要的,不存在建筑是“龙头”的情况,因此协调成本会很高,而且往往不能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采用社会采购的模式进行最优化的选择是设计体系最重要的一环. 基于设计体系,才有了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系统。EPC管理系统这与我们常说的设计是没有关系的,更多的是一种设计组织、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展示的这个系统通过对设计的管理提前预判施工中的”偷工减料”堵漏洞,以“造价”作为全程管控的核心,让业主、设计、施工三方基于共同的造价认知透明的工作达到建设的高完成度,复杂的后台体系经过软件化,易于使用从而降低了epc项目设计管理的难度。
▲管理体系
马 进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南京邦建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复杂功能与形体的综合处理——南京禄口空港新城会展中心及温德姆花园酒店》
南京禄口空港新城综合文化中心是集会展中心和高档酒店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综合型公共建筑。建筑要有力地回应如意湖和城市绿轴这样两个重要的城市公共景观。会展中心和酒店能够有机结合,实现建筑空间、功能和形式的一体化。建筑形式展现了空港新城所属地区的现代航空业所特有的科技感。设计者探讨了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关系,实现了设计和建造中标准化和可变性的平衡。
▲南京禄口空港新城综合文化中心
胡慧峰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历史语境下的现代性——以徐渭艺术馆为例》
徐渭艺术馆及青藤广场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场地复杂背景下的古城更新、工业遗存再利用、社区振兴等关键社会问题。概念启发自青藤书屋建屋造园之精髓,通过对历史古城更新中的地标式公共文化建筑的反思,采用“纵向五进、横向三折、不等边人字坡屋面”的建构逻辑,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设计表达,以此联结以传统民居小尺度为主的周边建成环境,同时满足当代艺术展览对大空间的需求。设计整体呈现了古城绍兴典型的黑白灰基调,通过“乌片如墨,顶地同泼”的建筑营造与场所演绎,探索绍兴古城历史语境下的现代性表达。
▲徐渭艺术馆及青藤广场
郑世伟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第三建筑专业院院长
《创造绿色健康的工作生活新模式》
结合科兴系列项目探讨城市与社区、工作与生活。提出“为人类健康而生产,为城市生态而营造”的目标。凯信园区扩建中关注城市风貌,创造城市风景。关注人的情感需求,创造更具幸福感的工作环境。天富园区改造是采用微介入的方式营造园区的活力共享中心。科兴社区设计中提出幸福生活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期望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城市,创造城市风景,共享服务资源。创造将人引入“户外”的绿色生活模式,创造近零能耗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候调节舱。创造”生活+健康+大学“的科兴社区模式,从功能单一的职工宿舍到绿色、健康的幸福社区。
▲科兴系列项目
欧阳元文
上海通正铝结构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建科铝合金结构工程研究院院长
《把产品炼成作品 ,让技术成就艺术》
建筑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关系。建筑艺术随着时代的审美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对于建筑的功能、艺术、文化及科技等属性的进一步需求,促进建造技艺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建筑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建造技艺的不断创新。通过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南京牛首山佛顶宫、普陀山观音圣坛、北京科兴景观廊壳及上海世博温室花园五个项目,介绍了在项目的前期阶段,建筑“工匠”通过“开放式协作创新模式”如何参与到项目创作之中并获得的卓越成效。
▲南京牛首山佛顶宫
▲上海世博温室花园
▲南京园博园未来花园
▲普陀山观音圣坛
包 钢
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龙瑞新能源工程(杭州)有限公司CEO
《碲化镉薄膜助力建筑碳中和》
“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占全球总碳排放近40%的建筑业,减少建筑能耗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行业必然选择,而建筑光伏一体化是实现这一重大目标的关键路径。龙焱通过14年时间的碲化镉电池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和丰富的BIPV项目应用,积累了丰富专业的技术、产品和项目施工经验。系统分享了BIPV项目设计开发流程、碲化镉电池产品材料特性优势、各类BIPV应用场景技术解决方案、光电建材创新发展应用、节能减排分析以及经济性分析等干货内容,最后还从“顶、墙、瓦、棚”等应用场景为大家展示了大量应用碲化镉光电建材的优质光电建筑项目。未来,龙焱将通过不断迭代升级实现更高的转化效率,更低的制造成本,从而实现更低的度电成本,最终达到BIPV平价上网的目标。
▲碲化镉光电建材的不同场景应用
▲金属镀膜新型碲化镉发电玻璃
▲鄂州机场综合楼的光伏发电幕墙
李春超
北玻股份天津北玻玻璃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设计材料相聚,共创美好生活》
讲述了北玻与苹果公司合作的故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让北玻认识到建筑工艺玻璃和建筑玻璃的区别,认识到什么是极致完美的玻璃;讲述了“双碳”背景下如何实现产品设计人性化、建造低碳化、生命周期长寿化;讲述了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制造复杂曲面幕墙玻璃、创造最小半径175mm建筑弯弧钢化玻璃、“点亮冰丝带”的艰辛历程。每一个突破性项目的圆满完成,离不开业主的支持和设计师的创意,三方完美结合,才有了北玻敢于在行业提出10年钢化玻璃零自爆质保、30年中空玻璃惰性气体零泄漏质保的底气,才有了24m超大尺寸玻璃等不断刷新的世界吉尼斯纪录,才有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北京副中心图书馆、上海浦东美术馆、德国新国家美术馆超宽玻璃、迪拜世博会场馆、东京第一高楼TAP等从纸面到地面的标志性建筑。新冠疫情3年来,也让北玻认识到,只有苦炼内功、加速创新,坚持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赛道,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设计、中国产品、中国文化。同时天津北玻已经从2021年开始在行业推广使用,商业综合责任保险和产品质量保证保险,让设计师和业主更安心!
▲德国新国家美术馆
▲苹果总部
▲北京国会二期
傅春燕
杭州金星铜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铜材料在现代文旅地标建筑的应用》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铜文化历史,铜始终追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形成丰富多彩的铜文化。在当代建筑中,如何运用材质和技术达到功能与美学的统一,让铜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用铜文化赋予建筑新内涵,是金星铜工程的孜孜追求。金星铜工程经过多年发展,集现代科技、民族文化、传统技艺于一身,拥有着一支“高精尖”的技术队伍,凭借精益求精的态度,佳作迭出。以普陀山观音法界、江苏园博园铜建筑和新鲜面世的杭州中国版本馆文润阁为案例,呈现金星铜工程在当代文旅地标建筑的独特韵味表达。
▲杭州国家版本馆(青铜屋面)
▲江苏园博园南京园
▲大禹纪念馆(铜穹顶)
刘 勇
上海宏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紧密型屋面系统在大型公共空间的应用》
主要结合紧密型屋面系统在国内公共建筑上的应用,通过国家会议中心二期、西交利物浦大学、长安书院等案例阐述了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应用解决方案,展示了紧密型屋面系统,可以适用混凝土、钢结构等不同结构基层和不上人屋面、上人屋面、种植屋面、直立锁边、金属装饰板以及瓦屋面等屋面形式,通过结构、保温以及防水的紧密结合,与常用的屋面构造比较具有构造简单、隔音降噪、防水抗风强等优势,解决了目前大跨钢结构建筑屋面渗漏及抗风弱的通病。在目前国家倡导绿色低碳建筑的大背景下,紧密型屋面系统在钢结构种植屋面、光伏屋面上应用具有屋面自身刚度高、保温和防水耐久性好等特性给建筑师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长安书院
▲松江体育馆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
▲西南角路演中心
论坛主持人
本次论坛学术报告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孔宇航,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左玉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徐宗武主持,他们的精彩点评也为论坛增色不少。
项 目 参 观
8月23日上午,主办方组织参会代表参观了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大禹纪念馆。大禹纪念馆是绍兴大禹陵提升工程中的重要子项,设计充分尊重原有自然空间格局,与山体、祭禹广场、九龙坛、山顶大禹像、远处的香炉峰、永和塔和谐相处,共享共生。建筑通过深入挖掘大禹纪念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象征的精神内涵,将“天、地、人”作为华夏精神的共同体抽象化表达在建筑设计中,守正出新,赋予古城复兴重要的动力源泉。建筑面积地上4800m2,地下22000m2。设计试图从更加广阔的场所中,通过外物的参照寻求建筑内在的线索,轴线既串联起了历史与文脉,也限定了建筑的朝向与布局。
该项目将传统的空间构成与城市的形态意匠广泛应用在设计中。这是对传统文化元素新的理解与尊重,它平衡了历史性与当代性,并作为国之重器承载民族集体记忆与精神信仰,摒弃物质的具象,以共享平等的民本精神,激扬人文情怀,获得平等和谐的共生智慧。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胡慧峰和项目负责人及杭州金星铜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傅春燕分别就项目设计和材料应用进行了讲解。
专 题 展 览
“2021建筑技艺奖(AT Awards)”入围作品展
在崔愷院士和李兴钢大师的指导下,《建筑技艺》从2021年7期开始全新改版并设立“建筑技艺奖”,以“技艺”之名,既明确建筑中建造技术的价值;又强调建筑不仅仅是技术,而是技艺之创造性,促使人们追寻正确的技术变革与创新发展的结合,为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进行新的注解。作为《建筑技艺》改版后的主打栏目,“AT建筑”每次实地品鉴一个优秀项目,从设计者深度阐述和专家现场品评两方面对作品进行详细解读,被品鉴的项目同时也作为“AT建筑技艺奖”的入围作品参与大奖的角逐。本次展览即为2021年六个入围项目的全方位展示:江苏园艺博览会主展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市集上的美术馆、东钱湖教育论坛大师创作室、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走向平衡——UAD之绍兴在地实践”展
绍兴,是中国保持历史风貌最好的城市(地区)之一,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UAD)坚持认真审视人文精神和建筑遗产价值,谨慎地对绍兴历史古城街区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再利用,“历史语境下的现代性”是UAD近些年持续探索研究的设计方向与学术课题。“走向平衡——绍兴在地实践”展通过绍兴饭店改扩建提升工程、徐渭艺术馆、枫桥古镇更新、绍兴文理学院改扩建工程、绍兴枫桥学院、中共诸暨县一大会址纪念馆、融创越州府等数十个项目,从文脉出发,展示UAD在绍兴地区的设计实践,展示UAD通过历史街区规划梳理、价值重塑、改扩建新建等手段实现古城的保护更新与活态再生,多元化地为古城创造更加适宜的文化和经济环境,从而完美地实现历史遗存价值的保护、提升与振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致 谢
本次论坛得到了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上海通正铝结构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北玻玻璃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金星铜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宏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另外还有多家优秀企业在会场外也设置了展位,与参会代表近距离交流,充分搭建了供需交流平台。参展企业有: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上海通正铝结构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北玻玻璃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金星铜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宏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三鑫膜结构有限公司、奥雅丽固新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上海艾努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江苏见竹绿建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筑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三达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景橙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益汇达清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现场展位
同 期 活 动
8月21日晚上,还召开了2021年度建筑技艺编委和理事会。《建筑技艺》主编魏星汇报了杂志社2021年的主要工作,并代表团队特别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建筑技艺》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未来会更加努力,不断提升杂志品质,也为行业搭建更好的交流平台 。《建筑技艺》杂志编委会主任崔愷院士、副主任李兴钢大师致辞,充分肯定了AT的工作并希望再接再厉。
随后,在《建筑技艺》运营总监杨琳的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颁奖礼,表彰2021年给予《建筑技艺》重大帮助的单位和个人。共颁发AT精诚合作奖(单位)17个,AT特别贡献奖(个人)12个,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志鸿、崔愷院士、李兴钢大师,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常务副总经理、《建筑技艺》杂志主编魏星、建筑技艺与智能电气所所长熊文文担任颁奖嘉宾,整个活动始终在热烈温暖的气氛中进行。
AT精诚合作奖(企业)
附获奖单位和个人名单
AT精诚合作奖(设计院)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CDI悉地国际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T精诚合作奖(企业)
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上海通正铝结构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宏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简一(集团)陶瓷有限公司
北玻集团天津北玻玻璃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三鑫膜结构有限公司
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T特别贡献奖(个人)
汪大绥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任庆英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王骏阳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刘家琨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柳亦春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曾 群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建筑师
郭屹民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结构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
宋晔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素朴工作室合伙人
张 准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联合创始人、主持设计师
林波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孔宇航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张 彤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结语
“技艺成就建筑之美高峰论坛”作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建筑技艺》杂志社共同打造的年度品牌会议,自2012年起已在上海、北京、徐州、广州、成都、长沙等地(点击地名查看详情)成功举办了九届,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本次论坛联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大家一致认为,论坛水准越来越高,希望能一直把这个主题延续下去。
-END-
36万粉丝点击关注↓
36万粉丝点击关注↓
36万粉丝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