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导读】基于文化意象的建构——《建筑技艺》2023年11期

38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4-09-08

   AT  2023 年 11 月刊   

基于文化意象的建构


文化,从来都是抽象的,但又常常是具体的。提及三星堆遗址,蜀人的青铜时代如此瑰奇,无不令人惊叹。那么,面对古人生动、丰富、独特的文化表达,应该以怎样的当代建筑语言去联结、承载、传达这种文化内核,是至关重要的。本期“AT建筑”特别探访近期建成开放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将从“基于文化意象的建构”视角出发,回溯并展现建筑师从概念捕捉到意图表达的设计历程。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场地位于鸭子河岸南侧,西南方向与老馆相邻,远处即是古蜀国早期都邑及城墙、月亮湾,这些自然、场所要素与三星堆文物共同构成了文化意象的整体。当站在入口广场,随着新馆三个曲面单元堆体朝向西南由近及远而由大变小,逐渐指向老馆的螺旋体尖塔,犹如一曲奇幻雄浑的赋格拉开第一乐章,既是新馆向三星堆文化的遥望,也是向老馆的致敬。走进为消解过长流线而设置的集散大厅与“时空螺旋”序厅,自然光由巨大的倒梯形洞口“眼睛”投射进来,引导着人们穿越时空,悠长的咏叹即刻转换为回旋的复调。循着一件件装扮各异的头像、器物、金杖直到青铜树,以及穿插其中的可一览鸭子河的休息空间,这复调在变奏中轰鸣着达到云霄。当人们重新回到“时空螺旋”序厅,沿巨大的悬挑坡道螺旋而下时,老馆再次显现,历史与当下、空间与时间交织在一起。夜幕降临,凸出的玻璃与青铜遮阳板又似炯炯有神的“眼睛”,于有形与无形之间“凝望”三星堆。


三维空间加三千年的时间跨度,构筑起神秘的四维时空。在这四维时空里,遗址与现场、老馆与新馆、具象与抽象的意象建构随处可显现。听,历史性与当代性赋格在时空里交汇、回响。


—— 吴春花 《建筑技艺》执行主编



 目  次 

AT建筑

历史的图像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设计

/ 刘艺


情感与理智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其形式生成解读

/ 范路


“通约”的技艺

——品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AT作品

多维的相融

——成都市天府美术馆

/ 刘艺


科技的图腾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

/ 刘艺


设计研究

原型结构与非常形结构的建筑离地性阐释

——从勒·柯布西耶到雷姆·库哈斯

/ 王欢 王冬


基于仿生原理的建筑柔性折叠表皮

适应性设计研究

/ 任晓涵 张龙巍 康馨予 战莹

 

原竹建筑耐候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 钟冠球 柏芦苇


建筑师说技艺

渐进式更新

——武夷路333 弄改造工程设计札记

/ 李雪峰 秦曙 章明


空间再生

——“云海吾乡”文化中心变“形”记

/ 栾奕牧 李松松


城事

两种秩序的重建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学二食堂改造设计

/ 马欣 任祖华 王建午




AT 建筑

历史的图像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设计

刘艺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是在特定的大遗址环境中的设计,需要回应遗址与河流等宏观层级的环境背景,也需要回应园区和现存老馆等具体层级的文脉关系。建筑以低调克制的态度融入地景,同时通过立面和空间的戏剧化语言,建立与古蜀文明的对话,树立自身的文化形象。设计在内部空间和材料建构方面也进行了精心考虑,实现博物馆建筑内容与形式的自洽与平衡。


情感与理智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其形式生成解读

范路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从形式生成的角度,解读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其情感结合理智的设计过程,并对设计成果进行反思。


“通约”的技艺

    ——品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是近年来最受瞩目的新建博物馆建筑之一。面对神秘瑰丽的历史文明、极限的建设周期以及巨大的人流量容纳需求,项目通过感性的意象、克制的形态、实用的空间、简明的结构系统,完成了让历史“重生”的命题。其中历史与当下、内部空间与外部景观、建筑“物”与博“物”、结构表现与空间表现、传统设计理念与时代发展等种种二元关系,以“通约”的状态,为扩展建筑学视野提供了讨论范本。具体研讨要点包括:

    ◆ 历史的“重生”

    ◆ 历史性 vs 当下的历史性

    ◆ 在地环境之于展览空间

    ◆ 建筑“物”与博“物”的平衡

    ◆ “隐”的结构智慧

    ◆ 时代发展下的建筑学视野



AT 作品

多维的相融

    ——成都市天府美术馆

刘艺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天府美术馆以多维度的设计,体现了艺术与自然、专业与大众的融合。今日的美术馆既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场所,也是城市竞争的地标。建筑一方面用经典的方盒子展厅回应策展人对于展览功能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外部雕塑感的形体和曲面包裹的公共空间,回应了媒体时代对文化建筑的视觉传播需求。这种二元混合的模式,通过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与表皮材料,实现空间、功能、建构关系的统一。


科技的图腾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

刘艺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超算中心是介于工业建筑与科研建筑之间的特殊类型。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是对这一类建筑的新探讨。特殊的环境地段使得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变得更为重要,开放性的功能策划和总图设计促进了与城市的积极互动。建筑的像素化立面也被设计为迷人的独立表意系统,将科技内核外化为图腾的形象。



设计研究

原型结构与非常形结构的建筑离地性阐释

    ——从勒·柯布西耶到雷姆·库哈斯

王欢 王冬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将“离地性”研究作为切入点,通过引入离地建筑形式结合抗衡重力的结构语言——原型结构和非常形结构,分析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和构造、结构逻辑的创新和架空悬挂的营造等方法,研究结构如何呼应建筑荷载及结构支撑和协调作品的设计意图,为现代建筑在离地新语境下拓展新的结构逻辑以契合设计意图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基于仿生原理的建筑柔性折叠表皮适应性设计研究

任晓涵¹  张龙巍¹ ² 康馨予¹  战莹¹

1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2 辽宁省区域建筑学与寒地人居科学重点实验室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适应性建筑折叠表皮在减少建筑能耗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潜力,通过系统梳理仿生学中与折叠表皮相关的内容,总结灵活应变的柔性折叠表皮设计方法,为提升建筑品质和可持续性提供了创新路径。


原竹建筑耐候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钟冠球¹ ² ³ 柏芦苇¹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 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3 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原竹建筑进行调研与案例分析,分别从屋顶位置和构造细部对原竹建筑的耐候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原竹建筑自然因素侵蚀角这一概念,整合有屋顶覆盖情况下的影响因素。



建筑师说技艺

渐进式更新

    ——武夷路 333 弄改造工程设计札记

李雪峰¹ 秦曙¹ 章明¹ ²

1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上海市长宁区武夷路的城市更新被规划为一个时间的历程,通过对333、335地块更新改造设计过程及其中的思考进行系统回溯,展示渐进式更新模式的一种典型和尝试。


空间再生

    ——“云海吾乡”文化中心变“形”记 

栾奕牧  李松松

海南生态软件园集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云海吾乡”文化中心是海南生态软件园的重要实践之一。总体设计团队从“正合”设计理念出发,运用南北轴线、东方庭院、光空间等手法,将已完工的主体结构改造为全新气质的建筑形象。



城事

两种秩序的重建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学二食堂改造设计

马欣¹ 任祖华¹ 王建午² 

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2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通过注入新秩序,营造具有日常性、多样性和生长性的建筑教学交往空间。将工程问题转换为设计机会,创造积极而有温度的空间使用与体验。


本期责任编辑:付丽娜


点击上方↑杂志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本期杂志



 


公众号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发生权属不清导致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近期活动









| 全媒体展示平台



| 更多信息
官方网址 | www.atd.com.cn
杂志订阅 | https://www.ytsjk.cn/store/s-2007
010-88375434(订阅)/57368807(物流)
商务合作 | 010-57368776/1371656990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T建筑技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