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故事·学子篇】陈心怡:坚定理想,在钻研中精进
作为求学者的她,获得国家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等奖项;作为挑战者的她,担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并以负责人的身份主持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一项;作为科研者的她,荣获省“挑战杯”三等奖,成功授权专利一项,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一篇。
她,就是化材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19级本科生陈心怡,一位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矢志不渝的挑战者。她,今年成功考取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破茧成蝶 从迷茫到坚定
“我对木材专业的学习,经历了从迷茫到坚定的一个过程。”谈及大一初入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时的生活,陈心怡颇有感触。入学之初,她曾在是否继续学习木材专业上产生过动摇,但在班主任等老师的建议和帮助下,她加入了木材专业的导学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跟着师兄师姐开展实验,在基础研究与实验项目中探索前行,不断收获成长,并坚定了专业的方向。
“要制定明确的目标,下决心实干学习,努力做实验钻研论文,即使会经历无数失败,也要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陈心怡认为制定目标是开始学习的第一步。首先夯实基本的学业,继而主动投入实验室。在优秀的导师与科研团队的熏陶下,她始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学业与科研,在枯燥中寻得乐趣所在,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创造自我价值。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陈心怡趁青春正当时,奋发图强,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的蜕变。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陈心怡坚信: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木材专业都有独到的优势。因为它属于工科类,在就业、考研中竞争压力相对小些,并且木材专业的导师与企业有着紧密地交流合作,可以实现就业与考研的精准推荐。
“要想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剩下的就是拼。”在导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在寝室同学致力于实验项目的热情激励下,陈心怡带着浓厚的专业兴趣,朝着确定的木材研究方向努力前进。
兴趣驱动 主动跳出舒适圈
“人一旦跳出舒适圈,克服了不舒适就会重新适应,舒适圈也就更大了。”在探索兴趣中,陈心怡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圈。作为中共党员,她担任了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每个月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实现党建工作与学习生活互融共促;开办读书会,不断丰富党员的理论知识;组织广大党员走访企业,坚持学习与实践同步;按时整理归纳党员档案,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
“学生党建工作量大,党员的资料繁多,需要我耐心细致,这不断提高了自己处理统筹和落实的能力。”在党支部的工作中,陈心怡锻炼了组织与协调能力,学会了在繁琐中有条理地开展工作,增强了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科研探索的兴趣驱使陈心怡主动跳出舒适圈,她对多功能木基储能材料的研究来缓解能源短缺的新型节能方式进行了探索。作为团队负责人,陈心怡主持了省级“新苗人才计划”,以“多功能木基储能材料在家居产品上的应用”为研究主题,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路。
创新求索 踏上木材科研之旅
“导师团队指引我一步步前进,我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方才看到木材研究的广阔天空。”陈心怡在郭玺等导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感染下,选择了相变储能的研究方向。这一研究在太阳能的利用、电力的移峰填谷、废热和余热的回收利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和空调的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大学期间,陈心怡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多次获奖。在团队的密切合作中,以《蓄热中转站——木基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在建筑家居领域的应用》为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荣获浙江省挑战杯竞赛三等奖;在导师的带领下,她研究pH响应型相变储能刨花板的制备方法,并成功获得专利;在导师与师兄的指导下,她对实验一次次修改与完善,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关于热能储存建筑材料应用的ph响应性木质相变材料》的SCI论文。
科研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陈心怡也面临诸多困难。考试的压力、时间的冲突,都给她的科研之路带来障碍。陈心怡努力平衡学习考试与论文研究之间的冲突问题。她的室友及师长也为她度过难关提供了很多帮助,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让陈心怡的科研之路并不枯燥乏味。在周围人的带动下,陈心怡吃完饭就去实验室,有闲暇时间就读专业书,甚至在暑假时也留在学校做实验,虽经常废寝忘食但却一直乐在其中。
“兢兢业业、永远走在提高自己的道路上”,这是陈心怡的人生信条,也是她给所有学子的寄语。在木材研究的旅途中,陈心怡认为前进的道路不会孤单,选择了何种目标都应坚定地勇往直前。未来的木材学子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钻研学术,只要是在提升自我,前路便是四通八达的坦途。
她一直坚信,每朵绽放的花瓣都能得到欣赏,每份不懈的努力也都能得到回报。
精彩回顾
浙江农林大学
图文 / 化材学院 章健 沈雨青 程军美
排版 / 金睿希
责任编辑 / 尧甜
审核 / 郝璞玉
终审 / 陈胜伟
出品 / 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