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WK + PARTNERS | 以设计改变行为:刘少瑜教授对谈建筑畅言网

LWK + PARTNERS 2022-12-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建筑畅言网 Author 建筑畅言网


▲ LWK + PARTNERS 大湾区工作室设计研究总监刘少瑜教授

建筑设计是引导建筑用能行为的关键,是减碳的基因,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基本手段。


带领事务所进行低碳设计研发的设计研究总监刘少瑜教授,最近接受建筑畅言网访问,讨论建筑设计如何带领城市步向零碳转型。

拥有 30 余年建筑实践、研究及教学经验的刘教授,认为零能耗建筑是未来绿建趋势。他在访谈中谈及以人为本建筑后评估的技术理念,并分享了新加坡在营造绿色建筑方面可供中国借鉴的成功经验。城市更新在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角色甚少被提及,刘教授也就这方面作出了分享。


1


 “十四五” 期间,

我国将完成近 22 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您对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有什么见解?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将各个功能空间充分衔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和文化需求,是所有建设者面临的问题。在老旧住区改造过程中,要对 “新” 和 “旧” 进行抉择,保留既有建筑 “灵魂” ,对其进行更新提升,以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需求。如何让原住民与新模式、新技术以及物联网时代带来的变化互相磨合与适应,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更新应秉持 “以人为本” 的思想理念,要避免 “人去楼空” 。

▲ 中国成都猛追湾城市更新项目总体规划,期望再度拉近社区河畔的关系。

▲ 国香港和昌大押经活化后,连带周围的街道一并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



请谈谈对 “可持续建筑” 的理解。

建筑设计如何促进实现生态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社会、环境。在过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先于对环境的保护,随着人们对环境认知的逐步提升,人们发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发展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环境的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日趋重要。建筑业中的节能减碳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 “关键一环” 。技术创新是根本,建筑设计是引导建筑用能行为的关键,是减碳的基因,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基本手段。LWK + PARTNERS 一直以设计改变行为、创造新时代文化,因此可持续建筑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 国香港荃湾体育馆为楼梯空间营造翠绿氛围,配合优美海景,吸引人们使用 。


3


针对中国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您提出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以人为本的建筑后评估技术理念。能否详细阐述这一概念?


中国已在 2019 年颁布《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国家标准,为迈向零能耗建筑提出了 “被动优先、主动优化、可再生能源最大化” 的技术路径。在此基础上,以人为本的建筑后评估意在收集使用者对建筑物体验的主观感受,评估建筑物在人性化体验方面的表现。这些实时数据让运营方了解如何调整他们的操作,为用户提供最舒适的环境,同时提升节能、减碳和成本效益。建筑师也可以善用这些数据来完善未来设计方案。


4


 “碳中和” 背景下,

建筑工程相关设计人员如何适应大趋势?


建筑工程相关设计人员的未来角色在碳中和背景下有了新的担当。建筑是实现净零未来的关键一环,零能耗建筑作为未来绿建趋势,不仅对环境负责,更对推动健康、智慧的城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人们健康发展。除此之外,随着人工智能持续发展, LWK + PARTNERS 也致力引入相关科技以建立全面响应式环境,助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群不断转变的需求。


▲ 中国广州南天名苑二期因应岭南气候,加入半开放空间,引入阳光及自然风。




据您了解,近年来有哪些创新型的

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工艺?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绿色施工、低碳工艺和绿色建材将会得到鼓励发展,例如对创新型木质材料的使用,在低碳环保的基础上,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使用者更加亲近自然环境。建筑的节能减排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从墻体、门窗、屋面等多个度考虑节能减排,才能达到建筑整体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 中国珠海天恒 ‧ 湾景的景观设计结合可持续材料和海绵城市的原理,设有集水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在城市和自然环境之间发挥过渡作用。




您在中国大陆、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地有丰富的建筑实践经历。在这些地区做设计

有什么不同感受?


在建筑实践中,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设计条件和需求。最主要的设计考虑因素可有四个方面,分别是 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strategies(策略)passive(被动的)climatic(气候)的有机结合。而且,建筑要与自然相联系,不可以脱离与自然的联系。建筑设计因地制宜,才能在不同地区打造其所属的绿色可持续建筑。


▲ 新加坡善用 “组装合成” 建筑法(或称模块化建筑)的建房模式值得其他亚洲城市参考。



7


新加坡在绿色建筑标准制定、花园城市营造方面,是否有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


新加坡塑造和重塑绿色建筑、绿色花园,甚至绿色城市,在应用外部环境和室内空间的生态设计方法都值得中国城市的借鉴。例如中国南方城市的建筑形态及布局,建筑的外型和座向直接影响热能接收、采光和通风,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指出,制冷相关的能源需求是建筑物最终用途之中增长最快的。传统的矩形建筑多由一系列彼此分离的封闭空间组合而成,不但阻碍天然风进入建筑,也妨碍内部空气流动。相反,如将建筑体量分拆为多个虚疏叠起的水平面板块,便可产生对流通风,同时每个平面也为下面的楼层提供局部遮阳。以 LWK + PARTNERS 来说,团队会因应中国不同地区的地势和气候,以及当地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作息,构建有利自然通风和采光的空间,加上环保的绿化景观设计,鼓励低能耗、低碳生活的同时,又兼顾到使用者的便利、健康和舒适度。


▲ LWK + PARTNERS 在一个办公楼设计竞赛项目中,拓出明亮开阔的中庭空间,抬头是层层叠叠的绿化景观和体验式场所。



关于 LWK + PARTNERS


LWK + PARTNERS 发展逾 35 年

为思城控股有限公司 

(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1486)旗下成员

扎根香港、领先行业

至今已在大中华、东南亚与中东及北非地区

共开设 12 所工作室

创造世界级设计及建筑方案

融合当地文化及客户需要

LWK + PARTNERS 创造无限可能



点击 LWK + PARTNERS 
招聘小程序

一键提交



往期精彩消息回顾

电子通讯第 240 期

浅丘原麓 风雅境开,长春中海阅麓山项目

两项目勇夺 2022 年德国设计奖

南昌中海锦城

对话建筑师:大前海时代中的香港视角

携手 DDON 胜出前海时代景观设计竞赛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