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发声了!多元性别视角下的心理行业如何实现专业化?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2017年7月5日下午,“多元性别视角下的心理行业专业化发展”研讨会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主会议厅举行。国内外精神及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性少数组织相关代表出席。本次的研讨会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同志项目”的支持下,在北京同志中心的组织和协调下完成。会议目的是贯彻及落实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理念和要求,受邀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展开了对话和讨论。
研讨会主题
受邀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是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旗下威廉姆斯学院的高级研究学者Ilan Meyer和耶鲁大学公共健康学院流行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教授John Pachankis。两位教授前来北京与中国的精神及心理学专家进行学术讨论,并且建立学术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多元性别视角下的心理行业专业化发展。本次的研讨会上两位教授分别介绍了他们基于性少数人群心理健康状态的研究发现,并分享了在性少数人群遭受到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暴力和歧视的情况下,从公共政策到心理健康服务的倡导措施和干预手法。
会议现场
研讨会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大学和北京同志中心联合发布的研究成果汇报视频中拉开序幕。随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副国别主任何佩德(Patrick Haverman)致开场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同志”项目代表杨震,北京同志中心执行主任辛颖分别发言。开场发言结束后,Ilan Meyer教授和John Pachankis教授分别从两人的研究领域出发,介绍了美国性少数人群心理咨询发展现状及国际趋势分析。Meyer教授从美国心理学界和行业内对性少数人群的认知和定义的发展历史背景介绍引入,阐释了性少数人群在生活中普遍面临到的压力模型。随后,Pachankis教授从心理健康服务的角度,介绍了从社会结构到个人层面的各个层级中可以相应展开的干预方法。
(右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副国别主任何佩德(Patrick Haverman)、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同志”项目代表杨震
北京同志中心执行主任辛颖
(左起)John Pachankis教授 和 Ilan Meyer教授
(左起)北京同志中心心理主管四月,项目主管小妖
两位专家学者的分享得到了参会人员的热烈反响,接下来的Q&A的环节里,性少数相关的组织代表结合他们各自的服务行业和具体经历,对于西方社会在性少数人群服务方面的经验展开了提问。在对话当中,专家学者介绍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应的倡导和服务当中可以借鉴参考的内容。研究分析表明,即使是给性少数人群实施了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并改善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和自我认知当中的内化恐同,一旦回到他所在的具有强烈恐同和歧视性少数人群倾向的社区或宗教环境当中,被治疗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维持干预之后的良好状态,有可能出现反弹。专家学者分享,个人层级的干预和社会范围的倡导同等重要,而寻找到行之有效的社会倡导办法任重而道远。乐观的是,一旦民众的意识和接受程度随着保护性少数人群的相关政策的推行而转变,参考美国性少数人群维权的发展轨迹,将会加速LGBT的反歧视运动。
部分专家分享心理健康研究
本次研讨会参考了西方研究学者介绍的多元性别视角下心理咨询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在40位来自精神卫生,心理咨询,教育,法律,公益从业者及学生的共同参与中,不仅深入了解了性少数心理健康相关内容,并且结合了中国国情和行业现状共同探讨了未来在中国心理行业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包容多元性别的具体方法。我们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性少数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真正实现在公共卫生领域内的多元平等。
想要了解更多具体内容?
耶鲁大学公共健康学院专家学者John Pachankis将于本周六下午2:00-5:00在北京同志中心举办【LGBT社群心理健康自我照顾】主题活动。
敬请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
编辑:Seashell
【活动推荐】
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研
和《切切乐》一起追问性别的意义 | 7月7日电影私享会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