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戳爷:我不是同志偶像

北京同志中心 北同文化 2019-08-28

2019年4月22日的晚上,天下着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渐渐挤满了人。他们大多是年轻面孔,脸上难掩兴奋,正在等待着排队检票。


当晚是南非裔澳大利亚歌手特洛伊·希梵(Troye Sivan)——也就是中国粉丝们口中亲切称呼的“戳爷”(以下也简称戳爷)——在内地第一次开演唱会。去年,他刚刚发布了新专辑《Bloom》,并陆续开始了全球巡演。


8点将至,馆场里人山人海。兴奋的气息如同会传染一样,触动着现场的每个人。许多人拿出了手机和荧光棒,静静等待着。


终于,音乐渐响,舞台上亮起了灯光。戳爷一身红色西装出现在舞台上,唱了演唱会的第一首歌《Seventeen》。


场内欢声如浪,大合唱此起彼伏。而从戳爷出现的那一刻起,各个角落便开始陆续出现彩虹的标志。没有什么刻意安排,人们就仿佛是心有灵犀一样,自发在脸上涂了彩虹图案,或者带了彩虹的旗子和扇子。就连手机、荧光棒在黑暗中点亮的斑驳摇曳的光,也如同彩虹一般。


后来,许多粉丝在微博上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国内演唱会上见到如此多的彩虹旗。


大家好像早就彼此默认了,戳爷的应援色,只能是彩虹。因为在他们眼中,他不仅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流行音乐歌手,还是某种象征:一位Gay Icon。



2013年8月7日,刚满十八岁不久,早已是YouTube知名博主的戳爷上传了一个时长大约八分钟的视频。视频里,他坐在位于澳大利亚珀斯的家中,一双蓝色的眼睛有些紧张地看着镜头。


“这大概是我人生中最紧张的一次”,他说,语速很快。

视频名字叫“出柜”。


三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8月7日,15岁的戳爷正式向家中出柜。为此,他经历过一番挣扎。


对当时的戳爷来说,“出柜”二字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小时候,他曾经对同性恋感到恐惧,当发觉自己有很“不对劲”的倾向和想法时,他很慌张,想努力摆脱这些念头。


有一天,阴差阳错地,他向自己的好朋友Kayla第一次吐露了心声。这一幕就像他配乐过的同志电影《爱你,西蒙》里,西蒙在车里和朋友对话的场景一样,只不过现实中的他,更加不知所措。


没想到,这件他以为藏得很好的事,朋友早就有所察觉,还直接问他:“特洛伊,你是双性恋吗?”


他开始大哭,然后抱住了朋友。


但实际上,他对一切根本没有准备好。后来因为这件事,他很长时间不和Kayla说话,因为心里有很多说不明道不清的感受,愤怒、不甘,还有害怕。他像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进了水里,一直在挣扎,甚至几次想要将这些“奇怪”的迹象和想法从脑海中抹去。为此,他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举止、穿衣打扮,害怕自己一旦出柜,很多人事就会发生改变。


那时,对他来说,接受自己本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出不出柜”带来的一种自我与他人认知的矛盾(他以为朋友不知道,实际上朋友对他有了判断),又让他承受着不小的落差。


14岁到15岁时,和朋友“冷战”的戳爷开始在家里看YouTube上其他人拍摄的出柜视频和影片。六个月来,这些人的经历常常浮现在他脑海里。他看到他们健康幸福的样子,好像慢慢从中获得了某种力量和勇气。一天晚上,他和父亲聊到了宗教的问题。他问父亲,如果可以改变宗教中的一件事,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他的父亲认真地说:“对我来说,和同性恋有关的所有事都很不合理,为什么宗教会反对同性恋呢?这本就是一件自然的事,是人们本来的样子。”


这番话像一根救命稻草,给了戳爷希望。他在一瞬间感到喉咙仿佛被卡住了一样,激动地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漫长的沉默后,他正式向父亲出了柜。他父亲看着他,哭了,戳爷也哭了。俩人抱在一起,一直聊到天亮。


这件事让戳爷长久压在心里的负担终于烟消云散。之后,他陆续向自己的母亲和其他亲友们出柜。令他感激和欣慰的是,他周围的人并没有因此改变对他的任何看法,而是都给了他拥抱,告诉他没关系。


他感到自己如此幸运,身边有一群这样好的人。

 

而这也是他录下这个视频的原因。


向家人出柜的三年后,他决定以这样的方式向网上出柜。他说,他已经习惯了在网上分享他的生活,也把网上的许多人当成他的朋友,因此,他不想隐瞒自己的这一身份。除此之外,他提到,他能够顺利接受自己,很大一个原因也是来自于YouTube上其他视频的帮助。他希望自己成为其中一员,给更多人希望,让他们可以更好的看待自己、接受自己。视频快结束时,他留下了自己的Email地址,鼓励大家和他聊天,向他咨询。最后,他以他标志性的眨眼做了结尾。

 

如今,这个关于“出柜”的视频播放量早已超过八百万次,且流传范围越来越广,被多次报道。很大程度上,这件事成为了戳爷身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他的出柜史不再仅仅关乎于他,而是成了一种象征,对他的受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两年后他正式从视频博主的身份转向音乐人,逐渐占据流行音乐一席之地时,“同志”这一身份,更是一直深深烙印在他的整个创作和社会活动中。


而他也开始以他的方式,为LGBTQ群体发声。



戳爷最初走红,便是因为他在YouTube翻唱了歌曲《Tell Me Why》。那时他年纪尚小,但相貌可人、声音干净,很快吸引了大批粉丝。到2014年,戳爷已被《时代》杂志评为“2014年网络最具影响力少年25位”。同年八月,他发了一张名为《TRXYE》的EP,取得在美国Billboard音乐榜上排名第五的好成绩,也开始了他由视频博主向歌手的转型。第二年,他发布专辑《Blue Neighborhood》,正式走进流行音乐领域。


《Blue Neighborhood》这一专辑青春活泼,但又十分优雅,受到诸多好评。有评论家认为,其在流行音乐中“找到了深度和凝聚力”。连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听到专辑中的歌曲《Wild》之后,也在推特夸赞其“令人惊叹,很了不起”。


这张专辑中出现了大量同志元素。戳爷借此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身份认同,也渐渐让音乐成了他为LGBTQ群体发声的主要渠道。


比如,在为专辑的“三部曲”《Wild》《Fools》《Talk Me Down》拍摄的MV中,戳爷以微电影的方式讲述了两个青梅竹马的男孩彼此倾慕,但最后还是因家人恐同而无法在一起的悲剧故事。尽管三首歌曲风格不一,但随着电影剧情的开展与变化,三个MV仿佛融为了一体,细腻刻画了青少年从最初的张扬、爱慕,到最后走进死胡同的无奈与悲伤。完整展现了青少年同志群体的渴求和困境。


除此之外,专辑中还有一首名叫《Heaven》的歌曲,这首歌恰巧在特朗普就职前夕放出来。戳爷在其中唱道:


没有失掉部分自我,我何以奔赴天堂?

Without losing a piece of me, how do I get to Heaven?

没有改变部分自我,我何以奔赴天堂?

Without losing a part of me, how do I get to heaven?

我的时间被荒废

All My time is wasted

仿佛我追求本心也是罪过……

Feeling like my heart’s mistaken …


整首歌的歌词围绕LGBTQ群体的心境而写,也是戳爷对LGBTQ历史的一次理解和诠释。由于《Heaven》发布的特殊时间,它很快也被当成一种宣言,一次重要的发声。而MV中,戳爷靠在男朋友雅各布胸膛上的画面也被很多人看作是在当时社会环境里,进行同志抗争的注解。


随着人气上涨,很快,戳爷便成了一位公认的同志流行歌手。历史上,同志歌手并不少见,从上世纪50年代的小理查德到后来皇后乐队的弗莱迪·莫库里,再到现在涌现的各种各样LGBTQ歌手们……可以说,LGBTQ群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流行音乐、摇滚乐的发展,不论是隐性的,还是公开的。不过,戳爷给人的感觉却有所不同。


《纽约客》认为,他是像泰勒·斯威夫特和贾斯汀·比伯那样的存在,如果说泰勒的歌曲传递了年轻少女的悸动,那么戳爷的歌则表达了少年同志初长成的仪式感和心路历程。有音乐评论家也说到,戳爷音乐里透露出的雅致和忧郁感,不仅能让人找到一丝同志歌手乔治·迈克尔《Careless Whisper》的感觉,同时也会令人回想起从前那些关于同志解放的经典小说,包括福斯特的《莫里斯》等。


更重要的是,正如一位名叫史密斯的同志歌手谈到的那样:“现在的音乐界,很大程度上还是恐同的,LGBTQ艺术家想要在这块地盘获得认可和支持,仍旧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戳爷作为其中一个代表,且越来越受到年轻人欢迎,他这样的人是有可能带来更多可见度和改变的。


不过,考虑到许多因素,戳爷并没有在第一张专辑过多涉及关于性的议题。但在去年推出的新专辑《Bloom》里,他显然弥补了此前的遗憾,表达的东西更为大胆。


如果说,在第一张专辑里,他得体、礼貌地唱出了自己的故事,那么在《Bloom》中,他明显得到了更多释放,也力图借此为LGBTQ群体中更为边缘的人群发声。


在他的主打歌《Bloom》里,“性”和“阴柔化气质”成了主题。他曾经谈到,他常感到无法真正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性身份。在很多时候,他是一个喜欢并且希望自己保留一些阴柔气质的人:“我想为我的指甲涂上指甲油。我有意识地打破社会强加给孩子的这些关于性别与性的愚蠢规则。”他也说道:“大众似乎还是有一种深层的恐同情绪,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有两种主流的刻板印象:同志要么是很娘的,要么是很阳刚的。如果介于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这不仅仅是对同志群体,也是对所有酷儿群体来说——那么大家就会觉得难以理解。”他想要尝试打破这样的二元偏见。


于是,在《Bloom》的MV中,他化上浓墨重彩的妆,穿上性感的服饰,在花丛中摆动、舞蹈,唱着:“我只为你绽放”(I bloom just for you)。画面里也时常出现另一十分健美、具有阳刚气质的身体,镜头拍摄上面的肌肉与汗水,将其与戳爷的画面交织,暗示着性的张扬和魅力。


除此之外,此专辑中的其他歌曲也展示了比以往更加多元的同志群体和关系。比如,在抒情慢歌《What a Heavenly Way to Die》里,娓娓讲述了两位年已迟暮的同志伴侣是如何互相陪伴、彼此依靠的;而在《Seventeen》中,他则描绘了一位十七岁少年和更年长者的恋爱经历。在他看来,这样一种“忘年”的情感关系需要得到承认和再现,不应避讳或进行偏狭的道德审判,因为他了解到很多同志都有过类似的故事。巧的是,在之前的热门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同样也讲述了这样的关系。


很显然,对戳爷来讲,音乐是他表达自我身份认同的有力武器,也是他为这个群体发声的一种主要方式。他的音乐影响了不少粉丝。有一位今年刚满十九岁,曾因遭遇校园霸凌而退学的男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是在听到戳爷的《Fools》之后,决定向自己出柜的:“我不只是出柜,我简直是跳出来的。当戳爷涂了指甲油以后,我也开始涂指甲油,并开始寻求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不过,戳爷曾经也想过,如果自己不是同志,那么他还会获得如此成功吗?


“人们也不会觉得好的,”他在一次采访里笑着说,“百分之百不会。那样的音乐,不会有现在那么出彩。”



除了在音乐中提高了LGBTQ群体的可见度之外,戳爷也一直关注着与LGBTQ相关的其他议题,并多次发声。


他对无家可归的LGBTQ青少年群体十分关心。据2012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大约有40%的流浪孩子是LGBTQ身份,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的拒绝抚养。戳爷曾到过Ali Forney Center这样一个专门为无家可归LGBTQ青少年群体提供帮助的组织。这个组织主要是给这些孩子找到住处、让他们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在那里,戳爷和三个中心的孩子拍摄了视频。他们通过对谈等方式来让这些孩子讲述他们的故事,并寻求帮助他们的办法。之后,戳爷也曾通过演唱会巡演来呼吁人们关注此议题,并进行募捐活动。


除此之外,戳爷也和澳大利亚杜蕾斯公司有多年合作,希望能提高人们对艾滋和HIV议题的关注。


在2014年,他曾在脸书上写到:“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这一天思考如何进行安全性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几周前我曾上传了一个关于这个议题的视频,但我觉得这需要再谈一遍,因为它太太太重要了:不要感到尴尬,只要能保证你的安全,你尽管可以去了解具体信息、做检查、买避孕套、和朋友父母老师对话。”2015年,他也在一个视频中谈及许多关于艾滋病的许多误解和迷思,包括“同志是不是更容易得艾滋病?”等问题。

 

自我身份认同的确立、音乐与影像的表达、对相关议题的关注……可以说,戳爷这条从自身探索开始,到逐步为整个LGBTQ群体发声的成长道路,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其看成新一代的Gay Icon。


Gay Icon可指被LGBTQ群体拥护的一些公众人物。不过,他们并不一定都是性少数。最著名的,像是早期在电影《绿野仙踪》扮演多萝西的朱迪·嘉兰。朱迪·嘉兰并不是性少数者,但她的经历以及其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却和LGBTQ群体十分相似。这也是她被当作Gay Icon的原因。当时,电影中那句经典台词“Is he a friend of Dorothy?”常常被视为“Is he gay?”的一种隐性表达;而歌曲《Over the Rainbow》也在同志群体中有了非凡的象征意义,成为“彩虹”意象的出处。


如今,Gay Icon呈现的面向更为多元,在流行文化中的可见度也越来越高。就音乐领域来说,大批音乐人为LGBTQ群体发声,并借此实现了音乐创作上的突破。比如,独特、叛逆、始终关注平权议题的歌手Lady Gaga就是当代最著名的同志偶像之一,她不仅音乐风格大胆,常常致敬以往的Gay Icon,更在白宫就LGBTQ权益问题进行了发言,还向奥巴马喊话。


又如,华语地区曾唱过《不一样又怎样》《玫瑰少年》等歌曲的蔡依林,如今的她一直关注女权和LGBTQ等社会议题,并且在音乐上不断突破自己,成功从一个商业流行歌手转型成了一位真正的平权艺术家。


这些偶像的存在提高了LGBTQ群体的可见度,为相关议题的再现提供的一种渠道,使性少数者有了更多争取话语权的空间。


戳爷显然也在成长为这样的代表之一。


不过,就戳爷自己而言,他对“Gay Icon”这一称谓的使用却感到十分谨慎。尽管他的许多同志粉丝都将其视为一种精神支撑,但他并不认为这样的称呼放在他身上十分妥帖,甚至觉得自己“不是一位Gay Icon”。


在一次采访中,他谈道:“对于‘gay icon’,我会很礼貌地拒绝用这样一个称呼。在众多无法被听到的声音中,我不过是其中一种而已,所以我只是尝试着讲自己的故事……我代表不了每一个人。”


他接着又说道:“我太幸运了,来自澳大利亚一个白人中产家庭,有着世界上可能最容易的出柜经历……我不想被这样称呼,因为还有很多人的声音需要被听见。”


戳爷不认为自己算得上一位Gay Icon,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代表不了所有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声音遮蔽了更多需要倾听的声音。不过,尽管他无法代表所有的种族、阶级、地区,但不论是对他自己本身还是对于歌迷而言,他的讲述已经构成了某种话语力量,是流行文化里一次有力的再现,也是一种具有引导意义的存在。


人们需要Gay Icon,便是因为需要这样的共鸣和支撑。

只是,的确正如戳爷在接受采访时所谈到的那样,虽然目前LGBTQ群体在音乐中的再现情况已经是此前不曾有过的好,“但确实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发声小组


 我们是谁?


北京同志中心发声小组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消除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与偏见。

—普及性少数群体的相关法律知识。

—保障性少数群体的权利及权益。

 

 我们普及哪些方面?


—婚姻家庭:结婚与同居、财产处理、家庭暴力、领养与生育等。

—求职就业:就业歧视、职场性骚扰等。

—医疗与强制治疗:扭转治疗、伴侣签字问题、艾滋病、抑郁症等。

—跨性别:性别手术、身份证问题、荷尔蒙治疗等。




作者:阿昕

编辑:Tenlossiby

图源:YouTube@Troye Sivan

豆瓣电影《爱你,西蒙 (Love, Simon)》下剧照

微博@LiveNation @Troye_Sivan @蔡依林工作室



【文章精选】

Be Together| BT出柜小组带领者招募

媒体部志愿者招募丨彩虹下,等风也等你

志愿者招募:整个中心都是我们空间运营志愿者的天下了!

8月17日|跨儿空间:只为等你出镜

「眼神杀」下的穿衣自由

实习生招募 | 通往北同最近的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