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滴滴试运营规则撩起了我的一点回忆

刘小远子 北同文化 2020-08-31


吃了喜欢的意大利面和提拉米苏,喝了啤酒,看完李安的新片《双子杀手》,夜跑半小时,浑身舒爽的我洗了个澡准备睡觉,却手贱看了一眼手机。


然后,我看到了滴滴公司调整试运营规则的热搜。然后好死不死去翻了评论......这下好了,气得半死,睡不着了。



这个话题有好多角度可以切入,网上也吵得不可开交了。但是此时的我却想到了往事,想到了我在2017年11月10日邂逅的一个厕所。


我至今都记着那个脸红的绅士,飞速地抖了抖下体,系好裤子,急匆匆地走出了那个厕所,全程避免眼神对视。旁边排队等隔间的不同年龄、不同人种的女性的目光大大方方追随者他,然后随着他最后的衣角消失在了缓缓合上的门缝中,大家无所谓地转过头,继续看着自己的手机、看着别的女性的衣装、看着厕所的装饰,总之,无所事事。


如果您对我说的这个厕所感兴趣,并且对这个厕所和滴滴事件的联系有点儿兴趣,就请稍微耐心一些,听我给您慢慢讲来。


我永远忘不了我与那个厕所的邂逅。地下一层的厕所,演出厅右边大门的斜对面,白色的主基调,淡黄色的光柔和了白色的冷意,给每个如厕的人最温馨的体验。


在那个厕所的所见所感真的是让我“脑震荡”(blow my mind),所谓的男性凝视(male gaze)和性别权力(gender in power)等等概念全都活生生地融在了那个厕所的设计中。


因为那别具匠心的设计,一个厕所成为了一件艺术品,所有的赶着去上大号小号的人都成了表演艺术家同时也是观众。因为那个厕所坐落在纽约大学Skirball演艺中心,纽约大学便成了我心中的学术殿堂,永远的白月光。


2017年年底,在美国纽约州读硕士的我被毕业论文压得喘不过气来,决定去纽约市过周末放松一下。提前联系好了在纽约的朋友收容我,去纽约的成本就是往返60刀的车票,完全可控......


然后我想着,难得去一趟,不看一些音乐类语言类表演怎么行呢?于是我随手一搜,发现了一个将在11月10日周五晚上上演的脱口秀,我下了大巴车刚好能赶上。


脱口秀题目是“Asking for It:......”点点点的部分我没有仔细阅读,但是我知道了这是一个one-lady show,就是一个脱口秀女演员从头和你吧啦到尾。


Adrienne Truscott


在喜剧圈,女性本就是稀有动物,更何况是一个女人的一小时以上的脱口秀,那肯定是全世界都能排上号的。所以,毫不犹豫,我买了票,表演的地点就是NYU的Skirball演艺中心。


下了大巴车,出来便是8大道,42街。层层叠叠的霓虹广告牌像是从天上劈头盖脸拍了下来一样,又像是我纵身一跃跃进了这个世界大都市流动着的灯红酒绿的河中。我背着我的大书包,兴奋地汇入了人群中。


要知道,在美国有一句话,“出了纽约,才是进了美国”。纽约和大多数美国城市都不一样。我读书的地方是个大乡村,当初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们的指导员在迎新会上说了一句话:


Please don't walk outside when the night falls. Some bad guys may drag you into the bushes. You may never get out, even you voice.(晚上别乱走,小心被ooxx)


那个迎新会是专门为留学生准备的,在场的大多数留学生都是亚裔。指导员没有特别强调是男生或是女生需要注意,因为在那边的穷凶极恶的罪犯眼中,只要是亚洲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属于弱势群体,很好下手。有传言,亚洲男生比亚洲女生更受欢迎。有个都市传说讲,曾经有个亚洲男孩因为遭遇了小树林事件,被美国政府直接授予绿卡——因为他的遭遇闻者落泪,美国政府也愿意尽其所能给与男孩子一定的弥补。


然而,我和我的女性朋友都属于闲不住的类型,大约一年后,当我们适应了美国乡村生活,便开始在附近的小树林里仲夏夜游。老天保佑,我们看到了小鹿和兔子,看到了萤火虫,没有遇到野兽或者穷凶极恶的人。我们遇到了一只臭鼬,不过好在有惊无险。


说了这么多美国乡村,就是为了渲染一下那一夜我抵达纽约的激动心情。对于一个生在长在中国的人来说,将近一年生活在一个没怎么见过人、不能散步四处游玩的地方,我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反复试探了。突然之间,来到纽约,被包裹在人群中像迁徙的野牛一样快速步行,那种爽感,我希望你能理解。


亢奋的我,从42街8大道,一路冲到4街5大道,步行了将近一个小时。一路上,我经历了各种神奇的事情。我见到了面对要合影的游客时被迫营业的纽约条子。一个流浪汉边走边嚎叫,说着“美国完蛋了”之类的话,然后旁边一个游客在打电话,激动地说:“我在纽约了!我在纽约!这边的人崩溃了尖叫是真的在尖叫!”


我见到一个中年白人老绅士和一个中年黑人老绅士在路口拌嘴,然后黑人老绅士去牵起白人老绅士的手,说:“别闹了,好不,咱们去吃......”


我在一个路边卖艺的爵士乐队旁边驻足,因为他们的音乐太好听了,在夜色中的纽约尤其应景,我这个穷学生也忍不住去捐献了一美刀。


然后,一个站在旁边跳舞的流浪汉走过来,和我说:“姑娘,你有眼光。你付钱给唱片店的音乐,是付钱给音乐的现在。你付钱给街头艺人,是付钱给音乐的未来。”


我喜欢在纽约走路。在纽约,走路都有一种在与整个城市跳舞的感觉。

 

纽约人走路都很快

 

总之,怎么说呢,作为一个女孩子,我家人从小对我进行安全教育,但是从没有过“限足令”之类的东西。世界这么大,每分每秒都有事情在发生,我怎么能忍住不去看看呢?

我买好票的脱口秀演出八点才开始。演出结束后,我约了我的朋友去吃夜宵,之后再去喝一杯,听一听小酒馆的现场音乐。


The night is still young.


说了这么多,终于要说到那一夜我邂逅的厕所了。


提前十几分钟抵达演艺中心的我觉得膀胱有些紧张,当然想在演出开始前解决一下。我询问了工作人员厕所在哪里,漂亮的小姐姐给我一指,就在大门的斜对面。


顺便提一下,在现场的我发现这个演出还挺正式的,来的人很多都穿了正装,三三两两文质彬彬交流着。好在,毕竟是大学的场地,像我这样穿着厚重羽绒服背着大书包的人也不少。


我和一个穿着晚礼服的女士同时走到了那个厕所门口。通常,我们去到公共场所的厕所,会先找一下男/女的牌子,对吧?在美国,经过了多年的性别平权运动,大多数场合都有了whatever gender的厕所,就是那种小单间的厕所,不论什么性别都可以去使用,往往会与一间传统男厕和一间传统女厕并置。


让我和那位女士困惑的是,这边只有一个门,而附近的走廊上都没有其它的门。门旁边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厕所(Restroom)”......

  

感谢朋友后来的摆拍

 

我们回头看了一眼刚才引路的小姐姐,发现她正和别的身着正装、光鲜亮丽的客人相谈甚欢。周围所有人看起来都优雅淡定,应该没有受到膀胱的困扰,也没有人像我们俩这样困惑。


从上幼儿园开始就频繁使用公共厕所的我们,此时像是需要回幼儿园重修。被迷惘、好奇、社交压力包围着,最后,我们对视一眼,在没有任何言语交流的情况下,达成了某种默契,结成了某种联盟,两个人各伸出一只手放在那扇门上,合力推开了这扇神秘大门。


推开门后,我们两个心里平衡了。看来这个时候会尿急的不只是我们两个。门正对着的前方,是排队的六七个女性,大家在排队等待右边的一排小格子间空出来。女人的厕所,你懂的,永远都在排长队。


我和那位一起进来的女士互相谦让了一下,最后,我让她排在了我的前面,因为她穿着高跟鞋,比较辛苦。


等我们俩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后,之前的不确定性稍微减去了一些,我们才注意到到前面排着队的女性都或直白或隐晦地在向左边看,然后我们注意到了左边的水声。


你一定听过这种声音,一股细而猛的水流灌入瓷材质的器皿中的声音,通过声音你可以判断那股水流先是肆意释放,然后声势渐缓,最后隐去,变成了几声嘀嗒声......


循声望去,我这才发现左边是一块窄长的空间。空间的左手边是一排依墙而设的小便池,每个小便池中间都有玻璃阻挡,但是那个玻璃呢,有还不如没有。想象一个一个身材火辣的大美女穿着省布的比基尼的样子,你就懂那个玻璃的作用了。


而空间的右手边、小便池的对面,是一排镜子,镜子上打着光,像是高清屏幕一样,呈现着小便池区域的全景,包括那个正在上厕所的绅士的微微分开的双腿和驼着的背脊。我们这一排女人,最含蓄的,也在用余光看着镜子。


然后就出现了这篇文章第三段描述的场景。在被众多女性盯着的情况下,那位绅士(他的复古西装和帽子真的很好看,脸蛋也很好看,越娇羞,越诱人)似乎是产生了某种羞耻感。但是他不能指责我们看他,因为那个时刻、在那个地方,也许是因为我们人多势众,也许是空间的设计让那个小便区像是专门的展台,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错觉:在那边上厕所的,不就是给我们看的吗?总之,绅士红着脸,低着头,自己匆匆离开了这个空间。


我一向喜欢游历四方,喜欢探索新环境,喜欢结交新朋友。我有着基本的危机直觉和安全意识,走夜路也能最大程度保证自己的安全。我能基本分得清亡命之徒和猥琐之徒,在被猥琐之徒盯着看的时候,我会瞪回去,在觉得比较安全的情况下,我会笑眯眯问他,看什么看?


如果说,女性正在被过度保护或者说在被“围猎”,我一直认为我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所谓的性别权力确实存在,但我觉得,我一直活得挺胸抬头,理直气壮。


直到那一晚,在那个厕所,我和其他女性同胞一起,只靠着“凝视”就让一位男性落荒而逃,连对视都不敢,我才真真正正意识到,什么是所谓的性别的优越性,什么是gender in power。


那大约十秒钟的感受,让我整个人有种“脑震荡”的感觉。


直到今日,我都感谢那位男性。因为那一天如果不是他刚好在那里上厕所,刚好有一排女人看着他,我是无法领悟到这个厕所的设计的小玄机的,也不会有那一晚的体验。


之后的一年中,我又多次去Skirball看演出,也数次使用了那个厕所,却再没有见过有男士用那边的小便池了。大概是一开始的几位绅士出去说:别用那边的小便池了,太尴尬了,我们阻止不了别人看我们,我们就放弃我们使用方便快捷的小便池的权利,去和女士们一起排队吧。


简单说一下之后的脱口秀。等我坐在位置上,全场熄灯,然后又亮灯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全裸的女性站在舞台上,手拿着啤酒开始侃侃而谈,我才后知后觉地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强奸”主题的脱口秀。艺术家Adrienne Truscott将整场演出把控得很好,从开始的些微不适感,到迅速与观众建立信任,到近乎完美地平衡幽默和严肃性,满分十分的话我给她十二分。这篇文章就不详细讲她的演出了。

 

脱口秀表演的官方照片

 

我至今都记着那一晚的体验和成长。从纽约的街头,到纽约大学的厕所,到脱口秀,到之后见到了许久未见的朋友。美食,美酒,我们用学生证买着打折车票、演出票。我们晚上蜷缩在客厅、沙发,我们久别重逢,相谈甚欢。那是非常美好的岁月。我们可以和流浪汉聊艺术,在厕所中领悟社会学概念,看着裸体女艺术家滋生出使命感......


我们,“women”,这些女人们,在那一夜的八点到凌晨三点,学习着,享受着,沉思着,成长着。就是这样。


滴滴这件事情可以由很多角度来切入。可以从一个网约车平台必须达到的法律要求来说,可以从一个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来说,可以从无良营销和利益最大化角度来说。


可以说说我们的公民教育和两性教育。可以说说女性的的安全问题和过度保护的弊端,女性的夜行权和选择权,等等。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让我气得半死的言论,也看到了很多公正的,严谨的,幽默犀利的言论,看得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啼笑皆非。


但是,请原谅我,提笔多次,最后只是写下了两年前一个夜晚的经历。


我想说,限制女性的出行是不对的。即便有人说这只是一个公司为了解决问题的暂时措施,我也不会买账,因为这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至少不应该是一个历时一年想出来的解决方案。最简单的道理,当时的姑娘是中午遇害的,滴滴却搞出来一个晚上八点之后不接女性乘客。即便其背后的“受害者有罪论”,“所有司机都是潜在强奸犯”,“男性八点之后才能勃起”等等逻辑都正确,这个时间段也不对。


有人说,这只是顺风车,你们为什么要揪住顺风车不放呢?打别的车不行吗?我可以在这里说,我从没有打过顺风车,但是我却觉得必须要写点东西。因为这个政策背后的逻辑就是剥夺女性(在这个事件中并未犯错的群体)的平等机会,言外之意还是“女性八点之后出门,就是明知有危险还不自重”。一个泱泱大国的知名公司,公开这样的神逻辑,如果现在网上没有吵闹声,才是真的可怕。


女性遭受暴力,首先是因为大部分女性在生理上是弱势群体。在这种不公平的基础上,又加上受害者有罪论,同为女性,我看不下去。女性有权力选择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地,以及选择出行或者不出行的。女性有权利去应酬,去玩乐,在有基本的安全感的基础上去体验各种人生。


那种神逻辑,就和纽约大学那间厕所里面的男绅士的遭遇一样:你只有一个人,你周围那么暴露,我们围猎你,你有什么说的呢?你觉得不舒服,那你别用那边空着的厕所呀?对,别和我们对视,别说话,别觉得不开心,提好裤子赶紧走就对了。


那个厕所的设计,让使用小便池的男性可以体会一下弱势群体的感受,也让我们这些女性体会了gender in power的爽感。但是,走出那个小小的空间,走到如今这个社会,不论是在裸体脱口秀可以在大学舞台上上演的纽约,还是在中国或者任何一个国家随便的一个小城镇,都是一样的:女性仍旧是弱势群体。


我们不妨想一下,当初设计者为什么要设计那样一个厕所呢?我想,设计者是想给大众一个机会,去跳出原本的身份和视角,极速体验另一种人生,去发现另一种可能性。我不认为在社会意义上,女性会永远是弱势群体,要相信,性别的平等迟早会到来,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但是,想要改变真正发生,是要行动的。那个厕所便是一个创造物,一个激发大家想象力的创造物。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意识到有其他的可能性存在,是寻找更优解的第一步。


网上有吵闹,是好的事情,至少说明不是所有人都和滴滴公司一样,绞尽脑汁才想出那么一个解决方案。


我们要多读书,要努力去创造。那个厕所中,女性对男性的反向围猎也并不是平权运动的终点。但是每一个当下都是起点。


聪明的可爱的你,一定能想到比时间段限制更好的、能保障司机和乘客(不论性别)的安全的方法吧?


The dawn is about to come.


我去睡会儿。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发声小组


• 我们是谁?


北京同志中心发声小组

 

•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消除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与偏见。

—普及性少数群体的相关法律知识。

—保障性少数群体的权利及权益。

 

• 我们普及哪些方面?


—婚姻家庭:结婚与同居、财产处理、家庭暴力、领养与生育等。

—求职就业:就业歧视、职场性骚扰等。

—医疗与强制治疗:扭转治疗、伴侣签字问题、艾滋病、抑郁症等。

—跨性别:性别手术、身份证问题、荷尔蒙治疗等。


作者:刘小远子

编辑:Sergio


【文章精选】
第二期志愿者基础培训圆满结束
招聘 | 心理部门培训项目专员
北同心理—咨询师团队介绍
民法典同性婚姻拼量动员
社群发展实习生招募
为了被别人认同,你会放弃做自己吗?
科普 | 从《姿态》看voguing简史(上)
科普 | 从《姿态》看voguing简史(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