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婚、出柜、和孩子一起组建多元家庭,她说“我想做我自己” | 回顾

北京同志中心 北同文化 2020-08-18

 

荐语


北京同志中心媒体部主管核桃:这是一个强大的酷儿女性的生命故事,也是一篇非常详尽的多元家庭育儿经,我觉得对柜里柜外的同志们都可以带来许多参考,全文有11500余字,大家可以缩进悬浮窗慢慢阅读!


北京同志中心社区运营主管七:娜娜的生命故事像是每个社群伙伴的缩影,自我的探索,出柜的尝试,还有很多朋友关心的育儿经验,也许你会在娜娜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今年妇女节,我们邀请中心的老朋友娜娜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生命故事。13年前,娜娜在无伴侣陪伴的情况下独自生下了孩子;一年后,娜娜偶然地去参加了一个拉拉线下文化活动,就自己是不是女同性恋开始了自我认知的探索;半年后,当娜娜比较明确地确定自己是拉拉后,决定与前夫离婚;历经2年漫长的离婚官司,2010年娜娜终于在法律层面上恢复了情感上的自由之身,从此开始了自我探索的漫长之路。从做同志机构的志愿者,到最后成为中心的全职员工,一路走来,娜娜将近十年都几乎没离开过拉拉社群。十年过去了,娜娜仍未停下脚步。她曾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逍。为什么要改名?这就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01


启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我(此处及后文中的“我”均表示娜娜以第一人称叙述)记得,小学快毕业时,我才开始体会到,读课外书原来是如此美好的人生体验。这是因为,某天中午,我在朋友家看到了一本小说,是一本拉拉爱情小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桌子上放着这样一本书。我现在还记得书的名字叫做《圆圆的世界》。正是这本书,对那时还是孩子的我而言,冲击实在是太大了。晚熟的我,几乎还没注意到,这个世界有男性这个物种,竟然就看到一对拉拉生死缠绵的爱情,反正现在想想,这也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的影响,中学时期,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东京爱情故事之类的那种日剧,但看的最胆战心惊记忆犹新的却是里面有同性恋情的日剧。基本都是偷偷看,瞒着父母,很奇怪的感觉。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偷偷看,而不是光明正大地看。
02


觉醒:“拉拉原来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我说了,我比较晚熟,直到大学毕业,我才开始尝试恋爱,也正是那时,我遇到生命中第一个拉拉。那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拉拉。我记得那是2005年,我在参加一个短期培训,有一天下雨,我衣服湿了,她就作为坐在我旁边的同仁,一起陪我去隔壁楼的宿舍换干衣服。进了宿舍,我突然发现,她不敢看我换衣服,当时我太奇怪了,为啥呀?我心里想,我俩都是女的,她为什么要背过去?为什么那么害羞?为什么状态和气氛那么奇怪呢?潜意识里我一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但当时真的没往拉拉那边想,因为我一直板上钉钉地认为,拉拉爱情故事,都属于电视上、书上的事,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
       所以,记忆点回到我结婚生子后,参加2008年那次拉拉聚会,其实直到这次聚会,才让我明白,这个群体,都是活人,甚至,都可以是普通人。从聚会回来路上,我想,既然如此,我有没有可能也是呢?当然,到后来,我越来越明白,我本来就是,只是我没机会去知道这件事而已。 
03

离婚:“既然我已经知道婚姻对我而言是一个错误我就要结束它”
       聚会之后,经过半年理性和感性的探索,我决定离婚。虽然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对我而言是更对的生活方式,但我深深感到我的婚姻绝对是一个巨大而互相伤害的错误。倒不是因为我和前夫是相亲认识的,是为了听父母的话,随大流,在没有什么爱情基础的情况下就结婚生子了。其实,我觉得没有爱情我也是不会离婚的,因为我本来就不相信爱情。我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是因为我没办法带着愧疚去喜欢我喜欢的女孩子。毕竟,从法律角度,从心理层面,我都做不到身上背着一个和男性的婚姻,再同时去和同性谈恋爱。我做不到。那对我来说太压抑,也太分裂了。所以,那次聚会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我离婚了。不是因为某个具体的人我才离婚的。
       至于为什么参加那次拉拉聚会,现在回想一下,应该有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我太需要情感互动了。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我的整个世界只有婴儿,将近两年没见过什么可以交流的朋友,特别渴望情感的交流和互动。第二,我上学时就喜欢参加辩论队、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大学时还自己写剧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爱情搞笑音乐剧在全校巡演。这种文化沙龙活动,本身对我就很有吸引力。第三,我前面也讲了,我从小就受到这么多启蒙,用后来的词汇描述,也算是个腐女了。那么既然我从网上看到了这个活动招募,有机会去探索现实版本的拉拉社群聚会,对我而言,是个非常可贵的机会。第四,那次活动主题是中国第一个拉拉电影的演员见面会,电影叫《今年夏天》,嘉宾是石头和吴幼坚。因为这个电影我看过,感觉挺很喜欢的,所以也想去和大家见见面聊聊电影。虽然没想到后来和女主演石头有很多交集——这让我又忍不住想说那句话:“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04

失去抚养权:痛苦是内生的,也是外赋的
       你问我一路走来,哪一步走得最辛苦?那一定是是失去孩子的抚养权。不得已放弃抚养权一定是痛苦的。这个痛苦不像生孩子只在生他的时候疼,这种痛苦会成为从做完这个决定那天开始、延续一个女人一生的痛苦点。但同时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妈妈和孩子分离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文化对母亲身份的要求和描述,都让一个想要离婚的女人认为妈妈失去孩子是会疯的。社会总强调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你就会无意识开始也用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做不好就会感到巨大的迷茫和自责。更不用说为了所谓的自我和情感自由放弃、甚至是说抛弃自己是ta母亲的那个孩子,你就会不断过分地去苛责自己。我记得在我犹豫要不要离婚的那半年,几乎隔三差五就以泪洗面。那是一段痛苦到不堪回首的时光,以至于我现在再去回想那时的事,好像没什么画面能连贯地回忆起来,好像大脑自动删除了那个部分,估计是ta也觉得太痛苦了吧。


       “母亲”是个身份,但也是个标签。“女人”也是一样,“拉拉”也一样。我们最根本上,是个人。我想明明白白告诉我的儿子,社会一直在向所有妈妈们洗脑,那种无私的天生的母爱不是真相。成年人之间更不可能存在无条件的爱,包括成年的孩子和爸妈相处,大家都有自己独立的需求和渴望。我相信任何爱都是有原因的,天生母爱,也是应该被打破的刻版印象。尊重并接纳人本身,在任何时候和关系里都应该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希望,我对儿子,以及儿子他对我这个妈妈,我们都能理智去看待所谓的母爱期待和亲情期待。因为这份期待一旦过量,对谁都不公平,也容易被伤害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我更有安全感,更自由,更快乐。我在试图弥补我生命中“失去抚养权”这样的不可逆转的错误。 
05

出柜:出柜是一生的持久战
       我是12年前,也就是2008年年底,先和弟弟出柜的。紧接着和爸妈出柜,然后陆续和所有的工作伙伴、客户、朋友、亲戚出柜。三年前,也就是2017年,儿子十岁的时候,我决定也对他出柜了。从那时起,这个世界上,再没什么人需要我刻意去告知ta我的性取向了。
       关于出柜,其实是我不太想聊的部分,因为我不觉得自己的出柜经历特别典型或者适用于别人。但很多社群的朋友,不时就会问我关于出柜的问题。所以我大概想了一下,想到三点我自己现在回看、总结,对我自己而言比较有效的注意事项:
1. 循序渐进
       就好像我是先向我弟弟出柜的,因为大家年龄相仿,受教育程度相似,感情也很好,所以依照这个分析,对他出柜,我是有一定信心的,感觉不太会被直接伤害到。我说的这个伤害,是说不管是对我的伤害,还是对他。事实和结果也正是我预料的这样:我说了,他哭了,因为心疼我,怕我人生路途崎岖。在这之后,很快正好赶上春节,我决定和爸妈出柜,用的方式非常激进,直接带当时喜欢的女孩子回家过年了。这个方式我不推荐大家用,因为太冒险,但因为我比较了解我父母——她们非常爱面子,在外人面前,不会到翻脸到不认人的程度——才出此下策。但如果重新来过,我可能也会对父母循序渐进地出柜吧。所以循序渐进是出柜形式上我最推荐的。


2. 一生的自我认同
       我身边很多朋友对自己是女同性恋,都发自心底不太能接受。那么可想而知,父母接受和她们自己不同的我们,就更难了。虽然我出柜12年了,但我依旧不觉得我爸妈接受了我是女同性恋这件事,他们其实打心底还是非常排斥。因此每当有小冲突,我都会努力克制自己,因为我总有种想矫正父母的冲动;但我知道,只有大家给对方保留一些界限,在这个基础上不苛求对方,就已经是很好的状态了比如她们不许我告诉亲戚,那很有可能我会对她们说,好,我不对某个亲戚说我是个女同性恋!然后,现实生活中,我很可能就会告诉那个亲戚,但我同时也会告诉亲戚不要告诉我爸妈我告诉了她这件事。我觉得这种阴奉阳违算是曲线救国。我不和她们硬对着干,但我依旧坚持我自己想要说任何话的权利。当然我也不傻,我也会去评估告诉谁、不告诉谁。告诉谁,我舒服,对方也不至于很不舒服;告诉谁,有可能会让我的父母在人际关系上很被动,那这类人我是绝对不会告诉的。
       再比如她们(我父母)常常睁着眼说瞎话。我明明无数次对她们说,这是我的伴侣,不是友谊,但她们非要纠正我说这是闺蜜关系。以前我也忍不住想要纠错,但后来很多年和爸妈打持久战的经验让我开始认识到,她们怎么舒服就怎么说吧,大家心知肚明,我非要撕开窗户纸,这无异于撕她们的脸面,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这就是说,即使我对家人出柜了十二年之久,依旧做着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因为她们情绪好的时候,不会拿这个伤害你、攻击你,但情绪低落或有什么事发生时,她们会觉得你是家门不幸,是她们一生最大的耻辱,等等,这都是有可能的。反正我是常常感受到这种无形压力不时逼近,只有你做好准备,大局为重,才能不每次都被伤到。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一生的自我认同”,不仅仅你我她作为一个女同性恋需要自我认同,父母一生也在反复认同或不认同所以,我不建议你对自己说“我啥时候出柜啊”,幻想着只要有一天自己对爸妈说出了那句话,你是个同性恋,你的人生都明朗了——不一定哦,要做好长路漫漫的心理准备,但该为自己做的,请一件事也不要耽搁就行啦!


3. 重要界限绝不后退
       比如爸妈想让我陪着他们一起去旅行,但我就会要求伴侣也一同去,而且不管他们多么不情愿,我都很坚持;比如我妈前年有一天坐在沙发上,对我推心置腹地说,你不要和你好朋友那么亲密,牵手什么的,我就会马上反问,那么换了我弟和我弟妹,如果在你面前同样也做这些举动,牵牵手什么的,您什么感觉?我妈坦诚地说,那挺好,他们多好啊!我接着对我妈说:


       那就是说,你并不是不能接受晚辈在你面前表现亲密动作,而是因为我们是两个女孩子,你就感觉很别扭,不能接受。这么说的话,我不同意,妈妈。首先,您应该了解我,我不是一个腻歪的人,当着人的面非要秀恩爱,这事我只在朋友圈才做的出来,在人前,我心里是有度的。所以我的决定是,我依旧会做这些举动,如果您以后依旧看着特别碍眼,我可以减少在您面前出现的次数。但您觉不觉得,这样的话,就可能会影响我们母女感情的亲密度呢,您真的想这样吗?


       看我妈的表情,我觉得我说动她了。她肯定依旧不能接受,但她衡量了一下,估计也不想付出伤感情的代价,就默默打算做一些退让了。我提起这件事,就是想说那句听着有些俗气但很好用的一句话:温和而坚定的坚持和表达。这是我认为对于出柜也好,原生家庭也好,都是非常实用的一个方法。 
06


对孩子出柜:忧惧与责任感的天人交战


       对成年人出柜和未成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对孩子出柜之前,我也不断在问自己,我儿子这么小的年龄,该如何去思考同性恋这件事呢?这是一个合适的时间告诉他吗?告诉他之后,会不会引发孩子认知里对自我的攻击呢?对他性取向会有影响吗?(其实儿子明确自己喜欢女孩)之所以我会选择在他十岁的时候,对他出柜,其实也是迫不得已。我原本的意图是想等他再成熟一些,再对他出柜。但因为他一直跟我前夫生活,而我前夫比较恐同,不断用我是同性恋的身份胁迫我。他不止一次威胁我,如果他再发现我或者我儿子和任何一个同性恋在一起玩,他就再也不让我看我的孩子了。一方面受这个胁迫的隐隐制约,一方面作为一个母亲,我也确确实实担心我的孩子,作为一个未成年人,他对同性恋是一个什么样的接受度?因为太多未知带来的恐惧,我一直都没有打算向我的孩子出柜。
       直到我发现如果再不出柜,我就根本没有办法再向我的孩子展现真正的自己,跟孩子展现我是谁、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一方面,我口口声声觉得自己是个女同性恋没有什么错,这又不是病;另一方面,我却配合着我的前夫去隐瞒孩子。其实我心里特别明白,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关系模式。孩子是小,但他不傻,他天天看到这些细枝末节,会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判断?难道他感受不到自己的妈妈总是受制于他的爸爸,听着他的爸爸公开诋毁同性恋都应该被枪毙吗?这种情况下,这个孩子应该如何学习精神独立,更谈什么自主?
       所以,左思右想,我选择了对孩子出柜。 
07


相信孩子:用爱与坦诚守护Ta的多元世界


       我知道大家肯定很想知道孩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想知道孩子接受度是怎么样的,现在我们的关系又如何。我想简单讲几个故事,让大家自己去感受,我对孩子出柜后,孩子的感受。
第一个故事
       我对孩子出柜那年,我儿子小学刚刚升到五年级。我后来和他一次偶然的聊天里,听闻他其实早就知道同性恋。他说早在他小学三年级时,因为放学后常常被滞留在校图书室等着他爸爸下班后来接他回家,他就偶然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一本多元家庭的绘本,里面孩子可以由不同的家庭成员抚养长大。绘本里的抚养人,除了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的家庭,还有两个爸爸的家庭,还有爷爷奶奶为抚养人的家庭,还有养父养母的家庭……很多很多,我不一一扩列,书里也解释了为什么,以及这些家庭都是可以的,是被允许的;不一定是普遍的,但也是这个世界的原貌。


       后来就这件事,在他六年级时——大家注意,那时我已经和孩子出柜了——我和我的伴侣还有孩子,三个人自驾去北京郊区有机菜地学做农夫。白天玩得非常开心,晚上夜宿那里一个非常好的民宿,我特意带了那个绘本,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深入这个绘本,各自发表感受,分享体会,神聊了整整一个晚上。其乐融融的同时,也是为了和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这是第一个小故事。 第二个故事
       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他的同学问他,你怎么看待同性恋?我儿子告诉我这件事后,我心里一惊,赶紧问儿子“那你怎么回答的啊?”儿子说他对那个同班同学说,同性恋,没什么啊,我妈就是同性恋啊。当时我整个人都是懵的,故作镇定地观察正在做作业、顺口讲述这个事情的儿子。一方面我很惊讶,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和同学们探讨什么是同性恋的问题了;一方面又很骄傲,我对儿子做的同性恋去病理化工作,看来是做到位了,他貌似觉得自己有了女同性恋的妈妈,也不是什么大事!又很是有点担心,他毕竟还年纪太小,未经世事,就这么直接这样说自己的妈妈是同性恋,其实他肯定没深想,这样说也意味着新的问题——他的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有没有可能离异?听到他回答的那个人,ta会怎么看待同性恋?以及ta会怎么看待同性恋的子女?……我的儿子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真诚直率,又政治正确的回答,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却很容易被人利用和伤害。所以那天我就顺势给孩子,心平气和地说了很多延展的东西。
       我讲了很多我工作中碰到的真实的恐同事件,毕竟在拉拉社群工作近十年,面对面直接沟通过的拉拉也不下5000,我给他讲了一些作为同性恋的当事人,因为某些人恐同,而无端所遭受的伤害。我希望孩子明白:
       有些事情是你的隐私,不一定都要告诉别人;有些事情,因为中国大环境和国外不太一样,就如同之前你看到的那个绘本,也是国外读物,在中国生活成长的你我,都要留个心眼,也要有个意识,学习保护好自己,对于这种类似的问题,不冒失作答,必要时,适当保持沉默,都是一种更适合的策略。除非对方是你经过了解、没有任何恐同意识的,再考虑要不要告诉ta这个事。再说,不管你说不说妈妈的性取向,都不会影响你们的关系啊,这是两个不同的事情。

       但后来我儿子补充了一下,让我还是挺感动的。就是他之所以选择对他那个同桌说自己妈妈就是个同性恋,也是因为他发现,他同桌和另一个他们班的女生,是一对拉拉!


       听到这个小故事各种剧情逆转,我瞬间很感动,逐渐明白儿子是想给同学一个明朗的鼓励,才说自己的妈妈就是同性恋的。这说明他不仅仅思考了,还怀着一颗善良而体谅别人的心。这样的孩子,这样的思考角度,真的很令我这妈妈欣慰。这是第二个小故事。 第三个故事
       我刚刚对他出柜后,没几天,我带孩子去搭朋友的顺风车,计划一起去篮球场打篮球。开车的人,是我们的一个拉拉朋友,我还特意提前开心地分享了一下几天前我和我儿子出柜的喜讯,意思是说可以适度在车里说话了,不用太假装。
       但途中还是发生了一件我没想到的事。路途很长,大概两个多小时,开车的人是我那个拉拉朋友,我和儿子坐在车的后座上。突然,副驾那位拉拉的老婆猛地回头,直接就向我儿子提问说,你对你妈妈是同性恋怎么看啊?因为那时我刚刚出柜,心里其实也没底。我假装不动声色,把这个问题全然抛给儿子,想看看他的想法和回应。结果,正在很投入玩手机游戏的儿子,一秒钟都没犹豫,脱口而出:你觉得这件事我有选择吗?我妈她开心不就好啦!我看到提问的那个朋友,被这个十岁孩子随口一说的回答惊呆了,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这就是我想讲给大家的第三个小故事。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在我的儿子已经快13岁了,和我伴侣以及我的很多拉拉朋友,都在各种彩虹家庭聚会上,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虽然再回头看我对这么小孩子的出柜,算的上是被逼无奈,被动出柜,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成了一个结果很不错的选择。鉴于此,如果有人问我意见,我会对她说,不要低估你的孩子,不要只看ta的年龄就认定,ta不能接受、不能理解你喜欢女人这件事。我觉得,与其让孩子更不能理解你的那些虚假掩饰,让ta更迷惑于成年人情感的无解序列,倒不如让ta明白,世界原本就是如此多元,妈妈也可以很不同。这不会让孩子自己感觉到有可能缺少了爱
       以我和孩子十几年的互动经验看,我觉得孩子要的,只是一个愿意陪伴ta,并且是一个用开心的状态陪伴ta的妈妈而已,而不是一个自己有着各种纠结各种隐瞒的妈妈。毕竟,你有可能会因为很多迫不得已,不可能瞒住所有一切,尤其是有某个或某些成年人并不会配合你在孩子面前演好你想要的戏,试问,这样一个复杂妈妈在孩子面前的呈现,又会带给孩子什么呢?
       所有能对孩子表述清楚的事情,都不复杂,比如同性恋。但如果你觉得很复杂、太复杂了,难以说出口,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时你可能要反问一下你自己,有没有可能你自己还没接纳好自己是个女同性恋这件事呢?其次,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你是大人,才这么想。孩子可能不是这样想的,也许在孩子内心深处,只希望你不要骗ta,ta只希望你开心并且爱他。
       我在我儿子经历的过程中发现,孩子觉得你骗ta,ta就会有种恐惧感,怕你丢下ta,怕你不爱或者少爱ta了;但如果你坦诚,即使你表达的是相对而言不那么平凡的事,起码孩子不会感到恐惧和害怕,因为,起码有你和ta一起去解决。那么能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以我的经验,孩子最害怕的、天大的事,就是害怕被父母遗弃、丢下、不爱、不喜欢。即使现实是我们并不会这样对ta们,这也是ta们这个年龄段,最巨大难过的来源。所以不要怕对孩子出柜,但要留意不要让孩子认为你忽视ta或者嫌弃ta。这也是我对我儿子,一直持续想要做到的努力。
07


育儿建议:发现美好,对抗焦虑
       我在内心深处,出于一个妈妈自带的焦虑感和自发期待,不自觉又不无刻意的会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自信,是不是不够果断,是不是不太善于表达。如此种种是我在家庭和养育孩子遇到最大的问题。而且我其实能清楚的感受到,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这个做家长自发焦虑的问题。因为我去假设孩子有哪些不足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成为我在看待他、甚至他自己看待他自己时的障碍。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断把自己描述成某个固定的消极的面貌,我们还怎么能成为自己渴望的样子呢?消极的想法是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直与之抗衡的。


       我,作为一个妈妈,如何讨论自己、描述自己,是个非常重要的榜样力量。而他,作为一个孩子,如何理解自己,我觉得其实影响也挺大的。有了这个认知,我开始尝试着用一些小观察和儿子谈论,试图和他一起去学习怎么样才能够看懂你自己,怎么样才算得上是接纳真实的你自己。我努力地去引导他,让他明白:你不用更好,甚至不用很好,但你一定要做自己。这听着特别老鸡汤+身心灵,但我真的是在细枝末节这样去做的。我不断在寻找各种各样孩子遇到的小事件,去听他陈述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然后,告诉他,他真的处理地非常得体、非常好了,不要再难为自己了。同时,不断在我自己心里给自己做工作,要相信这个孩子自我内部有向好的成长力,而不是用一个四十岁老女人的自我要求去要求一个孩子,孩子可能比你更有内心力量做好他自己呢?你作为一个成年人,前半生经历了那么多挫折,你怎么知道自己没有在自我攻击,反倒没有一个孩子内心有力量呢?所以,我选择了相信他,只需要随时给与他需要想要的支持力量就够了。再多,就过了,就会起到反作用力了。


       这说着很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到现在我都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娜娜,你知道你需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吗?你只需要做一个能用心陪伴他,并且在这些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少的陪伴时间段里,去真心实意地做个让孩子一看到就由衷想微笑的妈妈就好啦。并不是和他同在一个空间、一起去郊游就是陪伴,更重要的是,要做个在看似陪伴的悠闲时刻,依旧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发现孩子原本美好的那个人 
08

给社群小伙伴的建议:往前走,不要停下来
       你问我对社群其他小伙伴,有什么建议?其实我现在超级怕提建议,不是怕自己说错话带坏小孩子,而是建议本身就意味着是由别人的人生总结出来的,未必适合你我她。我就说我最想说的吧,大家认同的部分,就趁热拿;不喜欢,当耳旁风。我对别人给我的建议,一直也都是这样践行的。
       有句话,在我回忆过往的过程里深有同感,那就是“不觉得痛,才是最大的痛”。现在大家听到的我,感觉好像一片片残缺的碎片,只能试着用时间和耐心,慢慢把自己重新组装起来。其实我在那些过往的每个当下,都并不知道、也无意识哪里疼痛。但你就能感觉出来它在累积,接着它就会变成一种莫名的攻击力,使得我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真心实意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自己又能怎么做。


       我需要时间,需要学习,需要停下来,需要慢慢明白一些我错过的、好像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非这样做不可。这就是我现在很多不明白里的明白。这也是我改名的原因,我觉得我想把史逍,身份证上那个史逍,留在2019年,因为我想好好在心里回到童年,去善待那个叫娜娜的小女孩,去把我前半生欠缺的东西找回来。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被自己善待过的女人,我能去尽可能消解那种根深蒂固的压迫感和对自己的不喜欢。过去我习惯了以别人的评价和期待为动力来源,个人界限非常模糊甚至缺失,很难澄清和坚持自己的个人意愿,心理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很差,所以我做过很多貌似青春期孩子一般叛逆的举动,其实不过是为了缓解我内心挥之不去、随时袭上心头的被批判、被评价、被期待的焦虑。我就想干脆我不如直接让自己置身于焦虑之中,用这个以毒攻毒破罐子破摔的方式幻想打破那个东西。
       举几个例子,我曾因为发现自己因为容貌美丑是否有女人味而焦虑,于是我干脆去剃了光头;因为性自主权的焦虑,我直接去尝试了开放关系;因为工作上的焦虑,最后我选择了离职……事实证明,这些很幼稚的行为,都没办法真的帮到我。我只能自己去直面自己。


       我想说的是,生活和心智的成熟永远不容易,但唯一要做的是不要停下来。和大家共勉 
09


女性的独立自主,由我自己定义
       当你们找我做三八妇女节嘉宾时,提到说你们期待的这期主题是那些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没有工作的我,好羞愧于独立自主这四个字啊。然后,我忍不住开始反问我自己:凭什么有工作才是独立自主?试问,所有有工作的人都真的拥有独立自主的追求吗?还是被生活逼着过活?我反问自己:什么时候我才能用不羞愧的方式这样介绍我就是个没有工作的妇女呢?我知道这个问句的回答不在别人,而在我自己。


       我曾经做过书店店长、做过拉拉社群活动负责人、做过公益机构运营管理、做过拉拉乐队、做过幼儿心理培训师、做过卖花姑娘……如果说社会只能认可这些是一个女人的独立自主之路,我也可以很大声的说“我做到过!”但我是被迫做到的。为什么我说是被迫呢?我上的大学是自考类专科大学,一路走来基本都是垫底学渣。现在你问我26个英文字母,我可能都会说错。所以在整个人生奋斗过程中,我深深发现我所受过的教育背景和智力程度,远远不足支撑让我成为我想要的那个自己。虽然自己能做过那么多类型的工作,我只能很糙地说,我是咬着后槽牙,通过后天的各种努力,硬生生爬上去的。但即使这样一边硬着头皮去做一些我不一定适合的工作,一边害怕自己成为那种不知不觉被工作榨干了人类本该有的感性的人类,其实我知道,很多时候我已经是了——“被”工作、被榨干到筋疲力尽。
       之所以改名,是为了反抗之前的一些自我认知。2008年我在书店工作时,我莫名其妙地有了巨大冲动剪掉了及腰长发,才开始不明白自己以前为什么会有“等我长发及腰,你来娶我可好”的想法。2019年我离职,尝试过卖花、写公众号、做活动。用过各种不靠谱的谋生方式之后,我又莫名其妙冲动地去剃了光头,接着又看似心血来潮一样,放纵自己变身成一个胖女人,开始在我的朋友圈发那种不修图、很不好看的狼狈照片和自己的视频。似乎在潜意识里,我想要摧毁过去十年不断迎合别人价值观念所建立起来的一切。我甚至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摧毁,或者这些种种看上去只是一个内心脆弱迷茫而又孩子气的自我攻击。所有这些奇怪的行为举止,让我自己非常缓慢地试着脱下某种社会期待或自我期待,虽然这种脱下的方式会挺牵连自己的。


       回头看,我只不过看到自己在不断去攀附和搭乘别人的梦想。然而,既然这个梦想是别人的,终究不可能为我量身定做,各种事业上的灰头土脸和碰壁,让我有种一直走在黑暗隧道里的感受。于是我问四十不惑的自己:我想干嘛?我的回答是我不想干嘛。这将是我之后一个很大的人生课题,即,没有了工作的我,还是不是我所追求的自由独立的我。


       我什么时候才能不被哪些所谓的社会期待、他人期待、主流价值观所影响呢?什么时候我能阳光灿烂地去做自己想做的,并无需愧对什么人呢?这是我现在的迷题,还没有答案,我觉得我需要时间去好好想想。最重要的,是我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本性来做事。也许未来会有答案,这也许是下次有机会我们再约时间去探讨的话题…… 
10

以上就是娜娜的全部分享内容了。下面是来自小伙伴的提问: 问: 想问下娜娜面对结婚时候的心态?是因为什么进入婚姻的?娜娜:戏谑、儿童的心态。因为前夫是爸妈同事的孩子,相亲认识九十多天就结婚了,只是为了回应父母的期待。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一路哭着去领证,到了民政局门口也不想进去。我觉得做出这个决定是对“不这样做的生活”的恐惧,这种唯一选择的生活来自父母的压力,身边人的集体经历。我自己可能有点“毁灭式”的心态,其实真的不好。 问:请问您和您伴侣维持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没有共同的孩子,怎么维持长期亲密关系?只靠感情维系么?娜娜:我觉得自己的年龄还可以继续生孩子,但现在的伴侣不想要孩子。孩子并不是维持长期亲密关系的原因嘛。我不太相信爱情,更倾向于战友关系,我觉得这比爱情更加稳固。衡量关系稳定的标准是双方都觉得这段关系可以继续往下走,这就可以了。不要被其他的声音影响,因为唯一重要的是自己和伴侣的想法。这是我和伴侣作为战友的默契共识。简单来说就是,你俩觉得好就行,其他人怎么想都无关。 问:那娜娜现在靠什么为生呢?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什么想法呢?因为娜娜也说了经济独立很重要,对这个部分有什么分享的?娜娜:有五点比较重要:1)有一些积蓄;2)伴侣的支持;3)原生家庭的支持;4)年龄到了一定程度,生活下去的物质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积累了,那么生活成本其实会相对减少;5)要有一个生活发生重大变动时能够快速谋生的预案。我现在觉得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什么时候去工作我也有自己的考虑,并且有安全感。我暂时没有职业规划,只有生活规划——解决自己的迷茫,而这正需要“不工作”。 问:我和前任有一个孩子,都4岁了,曾经我觉得不可能分开了,但是后来,她还是劈腿了,孩子并不是维持关系的纽带,更多的应该还是感情,平平淡淡的陪伴,娜娜怎么看?娜娜:孩子不是维持关系的纽带,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的人,如果关系好当然锦上添花。感情和孩子没有关系。 问:所以应该怎样正确理性的给旁人普及同性恋知识?娜娜:没有想过普及,但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支持。我会和伴侣排练出柜过程,要尽量组织清晰的语言,这有利于在实际出柜时去回应父母的问题,并且支撑长期的出柜。我没有主动和人说要聊聊同性恋,除非是工作或者聊到了,也不会把同性恋/任何标签影响到交流过程。 以上就是第一期酷儿达人堂的分享内容了,希望娜娜的故事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或者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如果你有话想对娜娜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编辑:小周


【文章精选】

除了PUA,你还见识过哪些恋爱中的渣行为?

|北同315鉴渣晚会

情漫漫路弯弯,世人总有多感叹

|「拉拉扯扯」活动回顾

2月Newsletter | 北同2月都做了什么

实习生招募|互助团体推广及运营

疫情中的她们做了什么 | 妇女节专题

“与疫情相遇—LGBT群体支持性心理小组”招募(免费)

爱恋是一场高烧,思念是好不了的咳|疫情期间的爱情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