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霏霏:是什么操控了我们的性别表达?| 517特别推送
是什么让我们拥有现在的性别表达?
“上个世纪的美国,女性穿裤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古时候男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坚决不剪发,然而今天的男性留着一头长发,却被视为在挑战传统。”霏霏说,我们不能一味的把歧视和偏见归因于传统文化和封建思想。
霏霏是一名跨性别公益人,2007年开始从事跨性别公益活动。她在TED演讲中讲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和对性别表达的思考。
《柳叶刀》杂志指出,世界上0.3~0.5%的人是跨性别者,这样推测,国内约有420~700万跨性别者。然而ta们却一直被社会所忽略和误解。
作为跨性别者,霏霏从四五岁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想做一个女孩子。她想穿女装,可是父母却说“不可以,因为你是男孩子”。她这种性别不一致让霏霏一度想要了却生命。
她说:“在美食广告,他们把食物送进嘴里的时候,洋溢着满脸的幸福和美妙。那样的一幅画面,就是我想到死亡时候的感受。”然而她发誓,即使要死,也要做了女人再死。于是,28岁那年,霏霏终于改变了自己的法律性别。
虽然终于拥有了与认同一致的性别,但霏霏对自己的探索并未止步。
可能有人会觉得,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如愿做一个女人,对霏霏来说是一种蜕变。然而霏霏后来发现,学习怎样做一个女人,才是一种蜕变。
由于霏霏先后拥有过男性和女性的身份,她能切身体会到一些顺性别者无法体会的事情。霏霏说,在自己社会性别还是男性的时候,曾经以为是女性发自内心喜欢做家务劳动,也曾以为美丽又有好身材的女性精心打扮自己,让身边的人赏心悦目,是一件很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当她也被要求这样做的时候,她才开始反思这样是否有道理。
霏霏说,当自己终于能够以女性的身份去生活的时候,她才明白原来自己之前一直是父权制度的受益者。
霏霏意识到,“很多心灵鸡汤,都在告诉女性,你十几岁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二十几岁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你看的这些哲理的文章,它们没有告诉我们,四十岁的女性如何才能变优秀、当我五十岁的时候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我开始怀疑,如果我按照别人教我的去生活,那么当我到了六十岁的时候,除了跳广场舞,还有更多的选择吗?”从此她开始自己定义自己是什么样的女性。如今的霏霏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时,穿着简单的马甲和长裤,但谁又能说她不是优秀的女性呢?
其实很多时候,性别表达和性别刻板印象是源于父权社会的规训。
男性出于自己的审美可能会对女性的外表进行要求,而父权社会的传统让我们不论男女都将自己置于男性的审视下。因此,男性在男性的审视下不得不增强自己的男性气质表达,而女性在这样的审视下不得不增强刻板印象中“女性”的气质表达。尽管有很多人认为这种表达让自己舒服,但同样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内心并没有那么想成为一个那样刚强、精致的人。但或许,这些人就这样顺从了这种要求,而不会思考这是否是应当的。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顺性别者,难以理解另一个性别生活中太多事情其实并不那么“理所应当”。
其实当我们想到女性的时候,总觉得她们会长发飘飘,穿裙子跳可爱的舞蹈,而那些浓妆的男性艺人也曾被全网嘲讽。然而,女性就一定要长发飘飘,身段妩媚吗?偏爱中性风格的女生和男生,就必须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和质疑吗?其实这从来都不理所应当。
正如霏霏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女人,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女人。不是因为我穿上了高跟鞋,也不是因为我穿上了裙子。”我们是时候反思自己对“性别”这个词是否加上了太多桎梏了。
性别只是一个标签,它没必要与其他的标签(打扮、身材、事业、家庭角色)关联。
可能有人会认为很多男生天然就喜欢工程、喜欢挑战,但这样的事实,并不意味着男生必须喜欢工程和挑战,而女性就必然在这方面更弱的规范。无论你的风格是否符合大众审美,你都值得认同自己,得到与所有人一样的善良对待。
从这个意义上讲,跨性别的一个天赐就是可以真的“跨”越性别,看到性别桎梏之上的意义。
正如霏霏所说,“在我身上冲突感比一般人多很多,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社会认同上的矛盾裹挟着我。我人生的冲突感曾经是那么的强烈,但是我努力活出真实的自己、自洽的自己,从性别到人生。”
愿社会少一些桎梏,让每个人都活出自洽的自己,拥有快意的人生。
作者:Emily
排版: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