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枪 | 社会性别主流化——北京世妇会后,上升、出圈和开倒车
有些东西在进步
有些议题出圈了
有的人在高速公路上开倒车
对于理想主义
25年教会我们一件事情
旧的问题不会自动消失
新的问题总会不断涌现
我们回忆世妇会
我们从历史碎片中找宝藏
——投枪工作室
致敬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种推动一个社会达到性别平等的全球性策略之一。它的萌芽自1975年,联合国在墨西哥市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妇女会议中,宣布未来的十年为“妇女十年(Decade for Women)”,并责成各国全力推动妇女权益。在推动妇女权益保障的过程中,各国发现,如果仅从妇女权益保障的观点出发,想要达到性别平等的目标特别困难,因此在1995年北京举办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中,与会者通过了《北京宣言》,正式以“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行动策略,要求各国将性别平等作为政策的主流。
» 复制链接获取文件全本:
https://www.unwomen.org/~/media/headquarters/attachments/sections/csw/chinese_pfa_web.pdf
性别主流化系指,所有政府的政策要具有性别观点,并在形成决策之前,对于该政策对于女性和男性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研究。政府在规划国家的各项政策时,应该全盘地从性别的观点去思考。对于既存的各种国家法律、政策与司法制度都要从性别的角度出发,重新检验既有的政策是否符合性别平等的目标。
典型的例子,可以从近几年国内逐渐流行、并且莫名其秒引发争议和批评的“性别友善厕所”谈起。根据统计,男女生通常使用厕所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1:3。但是在一般学校公共场所公共厕所的建设,往往采取男、女厕所的间数为1:1的比例。因此,传统而常见的情况是女性在公厕面前大排长龙。
» 性别友善厕所标识
另外,从传统厕所也可以反映公共设施规划和使用的一个侧面——公共空间的使用往往只考量到单一性别的需求。这种狭隘的性别视角,给男性和女性都带来了不便,例如北京同志中心曾在报告中指出,跨性别者在公厕等设施的使用存在极大不便,甚至经常出现被误解情况。再比如我国为数不多的母婴室的设置都和女厕相连,实际上预设了“女性承担照顾婴儿”责任的前提;而抽烟室的设置往往放置在男厕旁或直接与男厕相连,又在某种意义上给女性施加以规训。
过去人类社会为了达到性别平等的目标,往往从妇女受到压迫,如何给予妇女更多权益的观点出发,但是在事实上,传统社会给予男性的性别角色的压抑,也造成对于男性的某种压迫。同时,Gender丨性别丨社会性别,作为一种概念,逐渐从生理性内涵发展出更多的社会性内涵。社会性别的流动属性,本身也意味着“性别议题”需要容纳更多的人群,比如性少数.
为此,呈现“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求在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时,从“仅从妇女议题的角度”,改变到“从性别议题的角度”。当在设计如何达成性别平等的目标时,除了要看到“妇女的生活状况与资源”是否已经获取某些方面的改善之外,还要思考男性和更多非传统性别人群的生活状况与资源的改变情形如何,并藉此思考如何达到一个平等的社会。
不同性别者
(男性、女性或其他非传统性别者)
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
所谓不同性别者包括跨性别者、性别酷儿等等,应该在我们的社会中享有同样被尊重的权利。社会不应该以“娘娘腔”或者“男人婆”等名词污名化TA们。
投枪工作室曾经在5月报道了“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的17岁高三少年徐誉舒同学坠楼”事件,少年生前在日记中写道:“对自己深深的不认同,对自己性别角色的抵触,对异性身份的强烈向往,以及对人际交往的排斥在反复折磨着我。”少年的挣扎反映了我国在义务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性别平等观念的缺失,在投枪的内部讨论中,有如男性因为“娘”、女性因为“男人婆”而被嘲笑和欺负,老师、教育部门甚至是家长对于这类被欺凌同学的无视;有人谈论到自己在高中“被出柜”的经历,而在自己经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的“审判”而感到绝望时,不管是爆料者还是搬弄是非者,都没有因此受到惩罚;有人谈及自己长久以来都得不到外界的理解和支持,陷入自己是“病人”、“变态”的错误自我认同里,甚至产生了自伤的行为……2020年,北京世妇会25年后的今天,主流对于性别的想象依然狭隘。
不同性别者
都应该可以成为改变的行动者和受益者
2020年,再谈这个看上去毫无争议的问题已经有了新的背景,女性主义群体的分裂、污名与被污名、自我倒退等,引发了在性别议题上的巨大分裂。
例如,虎扑等某些所谓“直男”的匿名平台上,对“女拳”的调侃、挖苦甚至是极端的仇视,时常让我们忽视了某些所谓“打拳行为”背后正当的权益诉求——比如某些虎扑上轻佻调侃女性的帖子,大多数用户本身也非常反感。
同时,以微博平台为代表的“网络新兴女权“,也引发了很多女性主义者的批评,”新媒体女性“指出,不管是打着MVPU旗帜、提高自己作为类商品在婚恋市场价值的ayawawa,还是鼓吹女性主体的自恋消费主义、强化男性义务的咪蒙,以及近期引发争议、以“反婚反育”为口号、更善于使用情绪武器而非理性讨论、制造更多性别对立而非倡导了平等的某些新兴网络女权,都已经从女性主义的起点走向了女性主义的反面。在今天,我们在谈论女性主义时,不得不回到25年前一切方兴未艾之时,思考什么是重要的、值得我们关心和努力的性别议题。
给予不同性别者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正如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指出,过去人类认为不同性别者在社会中的不同发展,主要是导因于生理结构的不同所致——“男性家长主义”因此而产生,因为女人会生育、胆小或者体力不够,因此能力不足需要被保护。男性则因为生理结构较为强壮,因此较有能力。社会性别主流化策略则要求从不同角度看到男女差别、并在这个认识上给予不同性别更多的发展自由。
» 美剧《摩登家庭》在十几年的更新长跑中,逐渐赋予了每一个角色更加非传统的和自由的性别符号,任何人可以脆弱、被允许哭泣……和观众一起成长
通过打破传统社会中对于男女刻板角色的想象男性、女性和其他性别者都可以找到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和人生可能性。比如,男性可以请育婴假陪伴自己的小孩成长。女性亦可以从事传统男性的工作,不同性别者因此可以在生活的样态与规划上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 银杏公益基金会半月前的公告
1995年到2020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之后的二十五年。
今天,我们重提“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我们所热爱的国家和土地,在发展过程中,努力将成果平等地惠及每一类人;
今天,我们重提“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当今的青年和我们一样的迷惑,连最基本的定义都使我们迷惑,男性与女性、女性与性少数、女性与跨性别、女性与男同、女同与男同、婚姻与自由……这些概念之间的张力在中国社会被创造出来,像一把刺刀把我们撕扯向水火不容的两边;
今天我们谈论“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因为各种本该葬进坟墓里的幽灵,各种封建的、顽固的、家长主义的,以各种各样自称是“传统”、“激进”、“消费主义”、“女性贞洁”的腐尸复活,甚至是大行其道,把恶臭的观点包上糖衣,在我们取得的成就上开倒车。
Some of the points of this article is abstract from the course of Hwei-shin Chen Proffessor, Law Departmen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wan. And most of the data comes from UN website.
投枪树洞
-如果您有合作意向,任何问题、想法、线索或其他想法想要与我们交流,我们非常欢迎您的来信。投枪工作室的官方邮箱是:TouqiangStudio@protonmail.com我们向您承诺在沟通中您的对话信息是绝对私密和安全的我们会在收到邮件后的一周内回复您。-加入我们:北同投枪工作室成立暨作家征集计划-推荐阅读
让我们的骄傲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