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野兽」

阿紫 北京校园 2023-06-29


写在前面

《青春变形记》在近期热门电影热度排名第一,评分同样。

这部电影给我很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国内院线,而是直接上了流媒体。要知道,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实在的华流电影,你基本挑不出什么问题。

就目前的环境,让国外拍关于华流题材的电影多少都会有争议,要怎么样去避免国内观众觉得这是西方刻板印象,要怎么样去让国外观众了解中国文化。

二者演化,给了导演最大的一个问题——怎样去同时讨好两边的观众?

不过至少我看来,《青春变形记》在尊重和宣扬这两方面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01

家庭、宗祠、竹林

《青春变形记》里的中国元素以非常自然的方法呈现在观众眼前。从群像到个人,你都能看到细节满满的、属于我们的元素。

如果你走上家门口的小路,遇到的邻居或是近亲总要和你唠两句;

每当节日聚餐,各种亲戚总要问长问短,甚至是讨论最基础的“像妈妈还是像爸爸?”



还有中式教育里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爱」与「过度保护」。

回家迟到了几分钟就被父母一套连问;拿到了优异的成绩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度夸奖。



还有父母对于孩子人际关系的主观评价,比如觉得某个朋友很奇怪;会直接看孩子的日记,发现不合自己心意的(主要是青春幻想)就要去找日记里的主角大闹一番。

问题解决后(至少在家长自己看来是解决了),还要问孩子“有什么是我应该知道的吗?”,在家长眼里,他们觉得知道并解决这些隐私问题理所应当。



而主角美玲的塑造完全就是华裔的翻版,数学超好,卷王,最重要的是回答父母问题时,要思考什么样的回答是父母喜欢的。

我想很多尤其是青少年阶段的观众,很难不在美玲的生活里找到共鸣。


人像之外,在背景方面,电影也下足了功夫。

电影关于传统继承方面的讨论,被宗祠」这个元素所代表。

“我们祭拜的不是神灵,而是祖先。”

这个元素在电影中被应用于美玲的家庭背景。宗祠是美玲历代长辈传统思想固化的形态,是电影关于中国传统信仰的体现;同时,美玲家的宗祠又是唐人街的小景点,每天有许多西方游客观览。

宗祠对于中西方呈现不同角度,在双方观众看来,都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

这就是讨巧,既达到了升华电影主题的先提因素,又让这个元素在观众方面完成了「对内尊重,对外宣扬」的效果。



而我最喜欢的一个元素,出现在美玲回归到自己内心的精神海洋,而这个精神海洋是被竹林构造的。

四季常青、虚怀若谷、谦卑与释怀,中国上下五千年所关乎的内心追求,都被竹林这个元素代表了。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这一定算得上“爽点”。

迪士尼与中国元素,完成了一次惟妙惟肖的融合。



02

青春、初潮、情绪

其实本片的原名《Turning red》会是对电影更加直截了当的解释,Red在电影里是外表、青春情绪、月经初潮的象征。

每当美玲的情绪失控时,美玲就会变形成为一只小红熊猫,这是表层的“Turning red”。



当美玲第一次惊讶于自己变成红熊猫时,她躲藏在厕所里,美玲母亲还误以为是美玲来了第一次月经。

这时就是青春期的一个典型问题,是否应该直截了当与孩子交流生殖发育?

母亲不敢直接称呼“月经”而是说“大姨妈”、父亲听见了马上觉得自己应该回避。

这种青春期的小尴尬是电影的小亮点,也是“Turning red”的另一层含义——生理层面的从女孩成为女人。



而电影最本质的“Red”,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与代沟。

父母希望孩子重视学习、参与积极活动、拿到优异的成绩,有一个所谓光明的未来。

但在青春期的孩子眼里,他们想要的无非是和朋友一起去唱卡拉OK,去追自己喜欢的明星,听一场一生一度的演唱会。

同时又因为无数期盼压在他们身上,他们希望自己能让父母满意,拿到父母“过度夸奖”。



这二者很多时候无法兼容,彼此间的矛盾就融合成了每个少年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做父母希望自己做的,还是做自己想做的?

在电影里,前者是黑发的美玲,后者被幻化为美玲变形成为的红熊猫。



美玲历代的女性长辈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熊猫,她们会通过一场封印仪式将自己的红熊猫封印起来,使其不会因为情绪失控而显露。

自然而然的,在历代的继承之后,每位女性都认为这场仪式理所应当且不能失败,下意识认为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红熊猫是不好的。

但在美玲自己的经历中,许多同龄人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小红熊猫,孩子们和熊猫合影、购买熊猫的周边,这让美玲从一个独立于群体的“卷王”变成人人都爱的“毛茸茸”。



红熊猫一定是不好的象征吗?正如年少时候的一些无关于成绩和未来的小幻想,一定是错误的吗?

美玲在最后和母亲说“抱歉我不够好,我不够完美”,并且在最后的封印仪式上,毅然决然的保留了自己的红熊猫。



即使历来的长辈都认为红熊猫是不好的,但真正在美玲的生活里,红熊猫一样会被别人喜欢,被自己喜欢,这是美玲自己的一部分。

是做父母希望自己做的,还是做自己想做的?

这个关乎于青春的问题,片子在名字就给出了答案,“Turning red”、成为自己。



写在最后

《青春变形记》也许不够深入、不够创新、不够比肩于皮克斯巅峰作品的耳目一新。但我们很需要一部这样的电影,去正视初潮、正视青春、正视我们每个人的小红熊猫。

这不是我们拍不出来的,华流应该有,也值得有这样的片子。

最后的寄语,就给每个观众吧。

希望每个人都能与自己的小红熊猫共处,无论好坏,都是我们自己,受他人喜欢,受自己喜欢。



配图/《青春变形记》

配乐/十指流玉 - 半夏

觉得不错记得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