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亚运会33年变迁,中国从取信到自信
从1990年到2023年,亚运会三次来到中国。如果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中国的变化也藏在这三次亚运会的变迁中。
1978年是马年,1990年也是马年,改革开放正好一轮生肖年的中国,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可喜的变化,很自豪地邀请全亚洲的兄弟姐妹来串门,正好也晒晒家底。彼时,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还是国际认可某种发达地位的重要标志。韩国汉城(首尔)1986年举办亚运会、1988年举办夏季奥运会,俨然是对“汉江奇迹”迈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加持。所以,说北京主办亚运会没有特别期许是不现实的。
犹记得1990年,历经一个月的火炬接力,亚运圣火穿越了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那时重庆市尚未成为直辖市),行程18万多公里,参加者达1.7亿余人——这个纪录,在这个星球上极难打破。
其实当时我们的实力还不厚实,整个国家还在发展积累当中。那一年,中国的GDP只有1.89万亿,人均排到全球131名,而印度是126名。全国人民最后热心募捐了2.7亿元,才把北京亚运会办下来。那届亚运会开幕式,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就是万人表演的团体操,胜在人多势众和刀砍斧削一般的整齐划一,开创了大型团体操表演的新时代。
1990年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1991年,印度就被我们超过。随着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改革开放更进一步。我们很快迎来另一个分水岭,2010年,广州市GDP超过1万亿元,仅仅一个城市就相当于1990年全国GDP的一半以上。中国也在本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年,我去采访广州亚运会时,留在记忆中的,除了竣工不久造型别致的广州塔“小蛮腰”,还有开幕式的“搞搞新意思”。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代表,乘坐一艘艘具有中国特色的花船次第登岛进场;另外就是流光溢彩的珠江两岸,那场绚烂至极的“红棉花开”焰火奇观。
如果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砥砺前行的助推者,广州亚运会则是中国重新站到世界舞台中央的见证者,而以“心心相融,@未来”为口号的杭州亚运会则是科技亚运和绿色亚运的引领者。
从规模上看,杭州亚运会报名人数超过1.2万人,而明年巴黎奥运会的预估参赛人数为1.05万人,亚运会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奥运会。在物联网、5G、AI、智慧城市的加持下,以本人这两天来的体验来看,杭州亚运会运转有条不紊,特别顺畅,这就是硬实力!
杭州亚运会,中国不再需要证明什么,为贯彻绿色环保的理念,自信到开幕式的焰火表演都以AR技术来表达,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的效果,一样是火树银花的绚丽。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杭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从“节约”到“节俭”,从取信到自信,中国亚运33载,它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呈现一场体育盛会,更见证了中国从贫困走向富强,以梦想照亮现实的全过程。
开赛第一天,中国队已摘下20枚金牌。亚运会现场,我们固然珍惜来之不易的金牌,同样为每一位没能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鼓与呼,这是杭州观众的素质,也是体育精神的应有之义。
(摄影丨江西日报特派全媒体首席记者杨继红)
推荐阅读
1.祝贺!中国代表团夺得杭州亚运会首金
3.亚运会开幕式快评|庐山烟雨浙江潮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复审:胡麟兰
审签: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