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观察:别弄丢了“乡愁”!

江西日报 2024-01-04

      近来,南昌这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频频登上热搜,成为新晋网红城市。作为一名地道南昌人的曹先生,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招待五湖四海的“吃货”朋友,走街串巷品尝南昌特色美食。

  9月23日,又是一个周末。“羊子巷这里的水煮很有名。”还没等曹先生介绍完,外地朋友就质疑道:“这里路牌写的是‘羊子街’,你该不会带我们走错了吧?老南昌!”

  一度怀疑自己带错路的曹先生看着路牌连连发愣,原来自己从小念到大的“羊子巷”竟是“羊子街”。

▲门牌上的“羊子街”

  筷子街、羊子街、松柏路 老南昌都“自我怀疑”

  发出类似曹先生困惑的“老南昌”其实并不少,不少南昌网友就提出,例如多年前火遍南昌的电视剧《松柏巷里万家人》中的“松柏巷”,标准名称其实是“松柏路”;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的邱娥国,曾工作的筷子巷派出所,“筷子巷”标准名称是“筷子街”……

  对于南昌路名中“巷”“街”“路”混淆的现象,不少市民表示十分不理解。家住系马桩的黄先生就发现,“羊子巷”既写在了公交站台上,也写在了店铺招牌上,却唯独没写在路牌上。“我也不记得哪一年改了说法,同一条路叫法混乱,本地人心里有数,来南昌的外地人添了不少麻烦。”

  在羊子巷开小吃店的刘阿姨坦言,确实有外地游客拿着手机地图软件询问,“羊子街”和网红推荐打卡的“羊子巷”是不是同一条路。“我也担心两个叫法导致商铺在网上定位不准,对生意或多或少也有影响。”

  家住松柏路的王先生也发现,每当填写家庭住址时,自己会下意识先填写“松柏巷”,然后再修改为户口本上的“松柏路”。“有时候自己写对了地址,回头检查时也会陷入自我怀疑。”

  “无所适从”的历史记忆

  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黎传绪教授看来,“巷”是南昌这座千年古城的重要印记。“巷”,一般是百姓居住,门对门,户对户,一提及就有“人来人往”“炊烟袅袅”的印象。

  以“羊子巷”为例,据《南昌市地名志》记载,清乾隆五十九年《南昌县志》载称羊叉巷,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载称羊子巷;原为回民集居地,有羊交易市场,故名。“古时,南昌城居民基本是汉族,几乎都不吃羊肉。羊子巷就是因回民买卖羊肉而得名。”黎传绪介绍,羊子巷旁边还有一条小巷叫“马家巷”,也是因为住在附近的回民姓马者较多。“羊子巷的叫法能够反映当时回民迁徙南昌城的一段历史,轻易改名让这段历史‘无所适从’。”

  除了指向性、指代性外,老地名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筷子街”上嬉戏的孩童

  可能弄丢了的“乡愁”

  在筷子巷住了一辈子的郭爷爷今年已年近八旬,谈及筷子巷的得名由来,如数家珍。一是小巷长而窄,形似筷子;二是希望早生贵子、快生贵子,得名“快子” ;三是过去小巷住户多为富足人家,希望子孙科举高中、快着紫袍,于是把“快紫”叫做“筷子”。

  在1997年出版的《中国移民史》曾记载:南昌的筷子巷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移民集散地之一。元朝末年,由于连年战乱,湖北湖南安徽等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明朝初年,朱元璋下令从江西移民到湖北湖南安徽等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江西填湖广”。而从南昌迁徙的移民最后一站出发地,就是南昌古城里的筷子巷。在湖北很多地方,每年祭祖都离不开“筷子”。祭祀时都会在供品上面插一根或两根筷子,头朝向东南方的江西,以寄托对祖籍地筷子巷的怀念。

  郭爷爷也见证了很多这样的场景,常有湖北人来南昌筷子巷寻根问祖,他们的家谱上清楚地写着,他们的祖先在明朝初年从江西迁徙,末站就是筷子巷。

  “筷子巷改名筷子街,无形中消亡了这段可歌可泣的移民历史,等于切断了历史根源的联系,让他们在寻根问祖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弄丢了。”黎教授因此呼吁,“地名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也蕴藏着社会变迁的历史印记和时代的乡愁,历史印记让地名留痕,而地名又将历史指明位置,因此不宜轻易改动地名。”

  声音:升格“街”“路”本土文化的自信缺失

  南昌这些路名原本是“巷”却升格为“街”“路”的情况是何时开始的?据南昌市地名办介绍,早在1995年,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洪政厅〔1995〕54号)就提出,将44条“巷”升格为“街”或“路”。

  44条“巷”中,除了南昌市民如今仍耳熟能详的松柏巷、筷子巷、羊子巷外,不少道路叫法在多年后也发生改变,例如算子桥街、下水路、大士院街、皇殿侧路曾经都是以“巷”为通名。

  文件对该做法给出的解释为:“在街道中,以巷为通名的占48%。与京九线上唯一省会、特大城市的地位不相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不少称‘巷’的道路均已拓宽并铺装路面,再以‘巷’称名已与实不符;‘巷’内均有不少企业单位,普遍感到对外业务联系地址用‘某某巷’有损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持有不同意见的黎传绪教授认为,北京的“胡同”并不影响其国家首都的地位,上海的“里弄”并不影响其国际都市的形象。“弄巧成拙”的改名实际上对南昌地名文化造成巨大冲击,更体现出南昌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自信。

▲“松柏路”路牌已满是灰尘

  老地名一砖一瓦皆记忆

  除了南昌,全国各地都曾因地名引发讨论。例如,2015年河南省郑州市宣布将祭城路改名为平安大道,随即引发反对声音,祭城路因道路两侧有大量祭祀的遗迹和历史文化遗存而得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平安大道则显得过于普通;2019年安徽省宣城市拟用文房四宝命名主干道,当地不少居民认为,变更前的路名是旧宣州城门名称,相较“笔墨纸砚”承载的内涵更厚重……

  一砖一瓦皆记忆,中国也有很多城市在旧城改造中特别注重保存老地名,例如成都宽窄巷子、上海田子坊、北京大栅栏……国际大都会中,这些老地名更显得光彩照人,南京市甚至在全国率先将“南京老地名”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南京已有120个老地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了地名非遗的“情感性保护”到“制度性保护”实践转向。

  老地名不仅仅代表道路,还拥有时间的深度。现代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与道路的关系变得逐渐扁平,对于老地名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

  就有网友对此举例称,作为一个没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用数字命名道路是美国一大特色,所以美国道路命名基本上采用数字化,非常简单有规律,却略显单调。而中国历史悠久,地名所承载的,除了基本的指路功能,更延展着历史文化,蕴蓄着时代风情。

  话题:如果改回“巷”,你怎么看?

  保存南昌老地名并不意味着原封不动地保存老街巷,而是在南昌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保留老街巷的“脉络”基础予以再造,同时通过制作路牌等办法,标注老街巷的名称、历史,让老街巷获得新生,焕发持续活力,与摩天大楼交相辉映,共同见证南昌城市发展。因此,有不少网友建议,南昌市应该恢复有历史渊源的老地名,从一些“街”“路”改回“巷”开始。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

推荐阅读

1.再夺金牌!江西妹子徐诗晓好样的!


2.在赣游客请注意!江西新一轮冷空气来了
3.206.83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来源:大江网

文字:全媒体记者杨文超 肖立宇 实习生胡紫玲

编辑:朱叶

复审:冯星星

审签:邵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