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叶刀》颠覆性研究:摄入更多脂肪能降低死亡率!

脂肪,尤其饱和脂肪酸会导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因此低脂的饮食结构更加有益于我们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到,脂肪摄入量应该占每天总能量摄入的30%以下。


然而,《柳叶刀》杂志本周刊发的两项研究报告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和汉密尔顿健康医学医院的研究人员根据一项大型流行病学(PURE)研究指出:“与脂肪摄入量较低、主要通过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的人群相比,适当提高脂肪摄入量,不仅没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反而降低了总死亡率。”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结果无疑让“吃货们”很开心,终于可以敞开了吃,等一下!“最新研究”并不意味着“最后结论”

在这项前瞻性的大型研究中,研究者从世界5大洲的18个国家,选择了高中低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区,共招募了13.5万名志愿者通过统计志愿者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来计算营养组成,并对所有志愿者进行了平均时长达七年半的跟踪调查,追踪他们的死亡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通过分析,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两篇颠覆性的论文。

观点一:脂肪与死亡率

研究发现,与脂肪摄入比最低(10.6%)的人群相比,脂肪摄入最高(35.3%)的志愿者总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中风发病率还要低一些。


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则对健康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当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超过总能量的60%时,志愿者的总死亡率开始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


这个研究结论也解释了,在南亚等脂肪摄入量较低,但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较高的死亡率。”


上述结论在很多人看来颇具颠覆性, 对脂肪摄入如何影响临床症状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该图显示了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从左至右)分别与总死亡风险(上)和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下) 的相关性。总死亡风险排除了非疾病死亡的情况。

观点二:生食蔬菜

研究讨论了水果、蔬菜及豆类摄入量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经研究,每日摄入375~500克果蔬、豆类的志愿者,其死亡率较低。而当进一步增加摄入量时,带来的好处不大。

 

与熟食蔬菜相比,生食蔬菜与降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在东南亚、南亚及非洲地区,人们很少有生食蔬菜的习惯,应当强调这一差异。

 

豆类在南亚、非洲及拉丁美洲的菜谱上极为常见。而在其他一些地区,豆类并不属于常规食材,因此在欧洲和北美增加豆类摄入量或许将很有帮助。

专家评论:关键问题没有解决

在发表这两篇论文的同时,《柳叶刀》杂志还发表了一篇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挑战了健康饮食的定义,但关键问题并没有解决

在这篇评论中,作者并没有赞同研究者的结论,而是指出了以下三点:

第一,在这项研究中,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动物食品(肉和奶制品)。这些食品也是锌、铁、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微量成分的良好来源。而在脂肪摄入量低(从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人群中,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入可能是不足的。所以,“脂肪降低死亡率”这个调查结果,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富含脂肪的这些食物解决了人群某些微量营养成分的缺乏”

第二,在这两篇论文中,一篇的结论是“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增加了死亡率”,另一篇的结论是“蔬菜、水果、豆类摄入量高降低了死亡率”。但是,蔬菜、水果和豆类,都富含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对于健康的影响需要分开讨论,比如细粮和粗粮。

第三,混杂因素会影响到结果,尤其是人们的健康意识。比如在欧美发达地区,人们有更好的健康意识,比如遵守医嘱、合理的睡眠、控制饮酒、食用“推荐的食物”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不一样的“声音”

首先,这项研究涉及到5个州18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也就意味着人种、气候、环境、医疗条件、社会文化习惯等等对健康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几乎不可能被排除。样本来源越复杂,数据分析时需要排除的混杂因素就越多,结果的可靠性就越差。


其次,饮食不是单一变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三者构成“宏量营养”。这一种摄入得多,那么另外两种就必然摄入得少。比如这项研究的数据中,摄入碳水化合物最高的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是77%。这就意味着蛋白质和脂肪加起来的供能比才23%,不可能满足人体的基本需求。而脂肪和蛋白质所附带的那些微量营养成分,自然也就会不足。也就是说,这个组的人群不仅仅能是“碳水化合物多”,可能同时也是“蛋白质不足”“脂肪不足”“某些微量元素不足”。背锅的,到底该是谁呢?


以前,不管是WHO还是中国或者美国的膳食指南,都是建议控制脂肪,多吃蔬菜。营养师们讨论“健康饮食”,往往也是以控制糖为重要标准。而现在,《柳叶刀》这种顶级医学杂志说“多吃脂肪能降低死亡率”,不禁让人风中凌乱。今后的饭,到底该怎么吃呢?


来源 | 麦克马斯特大学

编辑:冯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