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烟台丨当天夜里,有13人为他输血1530毫升

烟台日报 烟台日报 2024-02-12

于作文指着他的肩、腿和胳膊,幽默地笑笑说,“它们会跟我一起走进坟墓!”

第10期


手榴弹要爆炸了,他却扑了上去

作者:林新忠 李渲 柳程大


“当时,我离井口约有五米多远,而离手榴弹最近的七八个看热闹的孩子却只有一米多远。小孩子们立刻吓得大声惊叫起来。”于作文用他那只残手比划着,“我来不及思考,大喊一声‘快跑’!身子已飞向了井边。”
夕阳西下,在栖霞市桃村镇卫生院家属楼前,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妻子的搀扶下,说说笑笑,蹒跚前行。这位老人就是一等功臣、一等伤残军人于作文。53年前,在手榴弹即将爆炸之时,他挺身而出,舍身救人。18位人民群众的生命保住了,于作文却被手榴弹炸成重伤。
50多年来,于作文从不居功自傲,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人,默默奉献着光和热。7月的阳光热烈地铺洒大地,77岁的于作文一边散步,一边讲述着那段令他刻骨铭心的记忆。



1



1970年3月19日下午四点多钟,正在工作的于作文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出于军人敏感,他和战友们立刻向爆炸声的方向跑去。
部队的前面是胶南县泊里汽车站,汽车站前面有眼井,井边围了一圈人。“我刚跑过去,就看到水井旁边,一颗手榴弹正在哧哧地冒着白烟,围观的十多人正吓得慌忙逃生。”回忆起那惊险的一幕,于作文依然记忆深刻。
后来于作文才知道,原来是泊里食品站的职工在水井边销毁过期的手榴弹。当第一颗手榴弹在井内爆炸以后,立即引来了十多名群众聚集在井的周围观看。就在于作文冲出来的那一刻,第二颗手榴弹又拉燃导火索,投向了井口。因用力过猛,手榴弹意外地落在了井口东侧三十多公分的地方。
“当时,我离井口约有五米多远,而离手榴弹最近的七八个看热闹的孩子却只有一米多远。小孩子们立刻吓得大声惊叫起来。”于作文用他那只残手比划着,“我来不及思考,大喊一声‘快跑’!身子已飞向了井边。”
作为军人都知道,一般手榴弹的爆炸时间只有四五秒,于作文何尝不知道,但此刻他顾不得那么多了,如果不立即处理掉眼前的危险,这十多名群众的生命就会有危险!

此时的于作文像冲锋陷阵的勇士,左脚踏上井沿,一边用身体挡住东边的群众,一边迅速将手榴弹奋力推向井口。正当手榴弹被推到井东沿角落时,“轰”的一声巨响,在于作文面前爆炸了



2



“只听到一声巨响,眼前一黑,之后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说到这里,于作文憨憨一笑。他的这一笑应该是笑他没想到自己还能活着吧。
爆炸声响过后,人们一下子围了上来。此时的于作文已变成了一个“血人”:颅骨炸伤,左侧脑浆流了出来,右手三个手指和大半个手掌被炸飞,左脚踝骨炸断,脚掌也炸丢了一部分
看伤势这么重,在场的人都有些束手无策。“后来人们告诉我,是汽车站的女售票员小李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我做了简单包扎。”于作文说,“部队战友和当地群众把我送到了当地的泊里医院。”
由于失血过多,于作文必须马上输血。周围的干部群众听说后都纷纷涌向医院,有数百人争着为他输血。当天夜里,有13人为他输血1530毫升,于作文才从昏迷中醒来。
为了挽救于作文的生命,当天夜里,胶南、胶县、青岛市立医院、部队野战医院等11家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连夜赶到泊里医院,一场紧张的抢救战役迅速打响。经过十多个小时的紧急抢救,医生从于作文的脑部取出22块大大小小的弹片。
“我是个‘铁人’,这些地方到处都是弹片,不下200块!”于作文指着他的肩、腿和胳膊,幽默地笑笑说,“它们会跟我一起走进坟墓!”
又过了一天,于作文的病情稳定下来之后,部队派出炮艇把他紧急送往位于青岛的海军401医院继续救治。在401医院治疗半年以后,他又被送往济南军区总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于作文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很快在部队上下迅速传开。两个月后,他所在的6063部队作出了向于作文同志学习的决定。不久,经济南军区批准于作文荣立一等功,并被评定为一等伤残军人。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围在井边的有18人,其中8个孩子。如果我不把手榴弹推到井边,爆炸的覆盖面会更大,后果不堪设想!”于作文神情自若地说,“我从不后悔,我觉得我的付出值得!”在于作文住院的时候,河东村的三位被救儿童的母亲,提着鸡蛋来医院看望于作文,每个鸡蛋上都写着“向于作文同志学习致敬”几个字



3


1971年,康复后的于作文又回到了他的工作岗位,因为他的突出表现,不久就被提拔为团后勤部仓库主任。
虽然伤残后腿脚不如之前灵便了,可于作文从不居功自傲,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全军树立的先进典型,平日工作中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978年,他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
1987年,由于身体的原因,当兵18年的于作文被组织安排退休,回到了栖霞市军休所。当时,军休所刚成立不久,还盖了新楼房。所领导说:“你是第一个回来的退休老兵,这些楼你随便挑!”于作文谢绝了所领导的安排,主动要求回到老家桃村,在妻子的工作单位桃村镇卫生院,住进了两间简陋的平房。他说:“组织对我的照顾已经很多了,我不能再给组织添麻烦了!”
回到地方的于作文,先后担任了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经常到学校为孩子们做报告。他还主动承担起了几乎所有的家务,好让妻子安心工作。在他的支持下,妻子朱洪香连续多年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医务工作者,《烟台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多次报道她的事迹。
如今,于作文在妻子的精心照顾下,身体硬朗,生活幸福。他说:“我没有为党作多大贡献,党却给了我那么多的荣誉,不论什么时候,咱都要为党增光!”


— 往期回顾 —


来源丨烟台日报2023年07月14日第09版

责编丨常帅  校对丨杨云阁 监制丨刘洪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夜读·烟台丨当天夜里,有13人为他输血1530毫升

烟台日报 烟台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