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位院士的大课,你去听了吗?

NKU新媒体 南开大学 2022-03-19

3月30日,83岁的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葛墨林教授荣休后再次走上讲台,在省身楼多功能报告厅以“基础研究、交叉发展、技术进步——我们的责任”为主题做客智德讲座,为南开学子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科学报告。

“基础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关键,但也要注重交叉融合与新技术的发展。”葛墨林院士勉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要在尊重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将基础研究与交叉发展串联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实际贡献。”

这次讲座,葛墨林院士精心准备了课件,结合丰富的学识与精彩的科普故事,向同学们讲述了基础研究的特点、新技术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的重要意义。从牛顿力学、电磁理论到电磁传播、材料计算,从法拉第定律、核物理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核能,葛墨林介绍,基础研究包括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纯基础研究以认知自然规律为主,重点是以自己的兴趣主导,侧重自由探索;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是从实际需求提炼出抽象课题,并上升为理论,针对性强,向新技术过渡。

在葛墨林院士看来,一些应用基础的成果认知和经验要逐渐形成新的技术,是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这其中包括了要在实验室中形成某种技术,并且不断改进完善,在这过程中需要交叉融合、突破某个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质变,从而形成新的技术。”
他还将自身对于大学阶段学习的发展与思考娓娓道来,“学生成长应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相结合,将来可能只有少部分人做纯基础研究,大部分人需要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要注意交叉领域发展,形成新的技术,这是我们现在最缺乏的。努力学习、大胆创新,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这是我们每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葛墨林院士认真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他表示,今后应加大做量子精密测量,把物理发挥到极致;怎样才能学好物理?不是物理推动你去做研究,而是顺应物理发展趋势;兴趣、勤奋、悟性、创造、机遇,这可能是成功的一个公式……整场讲座持续近一个半小时,83岁的葛墨林院士站着讲完,全场师生以热烈的掌声致以感谢、表达敬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诞辰110周年,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精彩、丰富、高端的学术活动是重头戏。本场讲座的举办,也正式拉开了纪念陈省身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帷幕。“今天这场报告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放在纪念陈先生诞辰110周年的背景之下,只有做好的学术、培养好的学生、推动技术进步,才能不辜负陈先生对我们的期望,才能努力完成陈先生‘在21世纪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的遗愿,这是我们的责任,需要在场和线上的各位同仁、同学们共同努力。”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白承铭说。
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伟平,陈省身数学所教授尤建功、唐梓洲、白承铭、冯惠涛、符方伟,以及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新华中学的师生代表在现场和线上聆听了主题报告。

葛墨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曾任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战略委员会委员、学风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奖励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等。长期从事理论物理教学、科研,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科学大会奖,军方科技奖,国家级教学奖,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香港金球奖等奖项。承担了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发展我国极微弱信号探测。

2016年,南开大学校友周海冰、侯莹向母校捐款1亿元人民币,其中一部分捐资设立“智德基金”,用于支持包括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在内的南开大学多个院所的建设与发展。“智德基金”捐资在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设立智德杰出贡献奖和智德杰出成果奖与智德优秀成果奖,获奖人报告冠名为智德讲座。葛墨林院士获颁上述奖项,受邀作此次智德讲座。

往期回顾:
*我们一起打排球,一起扣扣扣扣扣
*他,耕耘希伯来文学获教育部一等奖
*南开大学又一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从南开到军营,她的青春不一样!*看!展!咯!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中心新媒体中心

记者:郝静秋

摄影:宗琪琪

编辑:朱诗玉 乔仁铭

审核:马长虹 蓝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