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开+7!
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南开大学共中标7项,并列全国第八。立项名单如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指标。
获批项目介绍
《中华文明起源重大历史问题研究》
历史学院 程平山教授
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探讨,20世纪以来学界集中于五帝时代夏代重大历史与考古问题的研究。本课题以中华文明起源重大历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对五帝时代夏代重大历史的重构与解读为目的,核心问题是五帝时代夏代的重大历史问题。本研究拟在历史年代、历史年代与考古学文化对应关系、历史事件、国家形态、社会形态等方面的重构与解读取得实质性突破,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考古实物资料解决五帝时代夏代重大历史疑难问题,推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研究走向深入。
《中国近代社会组织和国家基层治理文献整理与研究》
历史学院 崔岷教授
本课题以行业商业类组织、城乡管理防卫型组织、慈善互助型组织、民间宗教结社组织、清末新兴自治组织为研究对象,立足近代史范畴,在充分搜集整理文献的基础上,研究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演变态势、国家对社会组织的管控与因应、社会组织与基层治理等,是学界首次对近代中国社会组织文献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也是学界首次对近代中国社会组织进行整体性考察。从纵向上看,本课题注意把握社会组织在中国近代与明清、清代前中期和建国后之间的传承、变革与延续。从横向上看,注意把握不同性质社会组织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将其统摄于国家基层治理这一问题意识之下。本课题将有助于从学理层面打破学界对西方现代化的迷思,积极构建中国治理的话语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锁利铭教授
本课题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路径”统一于国家治理视角,基于区域协调发展路径的历史方位、理论起点、现实基础和时代挑战,以提升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为现实任务,以引入多学科视角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理论愿景,将平台作为理论起点和现实基础、将机制和政策作为主要抓手和重要内容、将制度作为支撑保障和突破条件。通过理论和对策的深入研究,为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高质量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扎实的学术支撑。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刘维林教授
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既是中国立足于自身发展经验、发展道路以及发展成就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与时代要求所提出的重要实践性课题。本课题拟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与发展任务出发,建构基于“市场供需—产业体系”链条视角的理论框架,刻画和模拟二者传导机理、作用路径与作用条件,进而提出供给端优化、需求端牵引和产业本体高质量的实现路径。
《大国竞争背景下关键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
经济学院 李坤望教授
本课题主要围绕“测度关键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量化贸易脱钩及供应链断裂风险的经济效应——为中国应对策略提供鲜明而清晰的可行图谱”这一基本思路展开,为研究全球供应链背景下风险测度和政策体系调整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一个一致性的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反事实模拟不同政策对供应链风险的对冲作用,为中国抵御供应链风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应对策略和实施路径。
《社会学视阈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与历史逻辑研究》
社会学院 宣朝庆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面临传统赓续和文明再造的重任,本课题从社会学视阈出发,解析与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轨迹与历程,对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范式、路径选择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课题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三大部分:从深层结构出发,萃取中国文化底蕴,总结理论资源,丰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发现文化底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脉动;从文化底蕴释放现代性,实现传统话语的创造性转化。
《俄国文学批评通史编撰》
文学院 王志耕教授
本课题的设计目标为编撰国际学界首部由古及今的多卷本《俄国文学批评通史》。俄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其文学批评成为了一种具有深度参与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编撰一部完善的文学批评通史不仅就专业领域而言是一个系统性的创新工程,而且对于理解俄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及文学有着重大的意义。本项目将致力于站在中国学人的立场上,通过对俄国文学批评史的“外位性”书写,吸纳对我们自身文化建设的有益因素,并在该研究领域向世界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
祝贺获得立项的各位老师!
往期回顾:
来源: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
通讯员:马亚璇
封面图:游越
编辑:黄前林 宗琪琪
审核:吴军辉 李享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