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一次充电续航1000km!南开人走上两会代表通道
3月8日上午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
6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走上“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位列其中
代表南开、代表天津
接受媒体采访
在亿万观众面前,响亮发出“南开声音”
陈军院士常年奋战在科创一线,带领团队在储能电池领域攻关核心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在“代表通道”上,陈军院士向大家分享了电池创新的进展情况。
文字实录
↓↓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陈军代表您好,我的问题是,小到手机,大到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新能源汽车,我们都知道电池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我也知道您从事电池领域的工作有30多年了,您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下电池创新的进展情况如何吗?谢谢。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军:谢谢您的问题。大家好,我是天津团代表陈军,是来自南开大学的一名老师,在电池领域已经做了30多年的研究。现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电池,电池也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我国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现在街道上绿牌子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而我研究的电池,就是电动汽车的“心脏”。
我和我的团队持续耕耘,因为大家知道,目前电动汽车跑得不够快、充电也不够快,特别是在寒冷天气还容易趴窝等,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都跟电池有关,因此研究性能更好、更加安全的电池,无论是在电动汽车行业还是储能领域都是重大科技问题。
我和我的团队,历时30多年持续在电池领域进行科技创新攻关。大家都知道,电池的充电-放电是什么缘由,这里面是什么样的机制?能不能调制?如何来控制?所以我们也在不断积累电池人生,特别是把那时的冷板凳坐热,把冷门变成了热门。我们团队开发了超越传统的电池新体系,提出了新的电池工作原理,创制了新的电池材料,让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大大提升。同时,我们设计制备了可以全天候、宽温域工作的阻燃电解液,可以在零下70℃工作的大容量电池,还开发了基于我国丰产元素的低成本可充钠电池、锌电池,这为未来的大规模储能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固态电池是各国竞相研发的重点,一旦产业化,就会改变现有的电动汽车产业格局,开辟电动航空等新兴市场,我们团队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研发项目,联合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单位协同攻关,已研发出400瓦时每公斤的新型固态电池样品,比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300瓦时每公斤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超出30%。未来一到两年,我们要突破6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研发,充一次电,电动汽车就可以跑1000公里以上。同时在快速充电、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方面,也都要大幅提升,这是一个在全球具有引领性的技术变革,我们也积极去抢占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我们团队还在原始创新推动科技产业创新方面进行努力,在学术和产业之间搭建桥梁,突破工程化瓶颈,真正实现产业化落地。为此,南开大学牵头成立了天津新能源创新创业联盟、特种化学电池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在这里,我们进一步培养人才,将电池的成果孵化、转化,推向市场。我们深知,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支点,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落点,两者互促互融,相得益彰,要一体推进,未来我们团队要更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特别是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要求,把电池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有机衔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我们可持续推动更好性能、更高安全的电池,让我们的电动汽车跑得更远,行得更快,充电速度也更好,同时还有其他综合性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谢谢。
过去一年
陈军和团队不断取得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
陈军(摄影:马成)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陈军得知了一个好消息。3月底,他和团队将举办一场新能源电池产业论坛。消息对外发布没多久,3000个参会名额很快报满。如此高的关注度,多少让陈军有些意外:“这条赛道契合了时下最热的名词——新质生产力,也说明我们团队的科研水平、创新成果,得到了行业认可。”
陈军的研发方向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如果进行细分的话,可以分为汽车动力电池和风光储能电池两大类。过去一年,这两个研究方向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汽车动力电池方面,陈军在去年担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在这个项目启动会上,全国的电池领域专家和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专家出席一起研讨,计划提出新的电池工作原理,创制全新电池材料,获得超高比能的电池体系,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汽车动力电池高质量发展。
“我们设计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指标,要高于目前全世界的水平。”
在去年,南开大学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开展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能量密度400瓦时/千克的动力电池样品。
不同容量的钠离子电池
这是什么概念?陈军解释说:“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在300瓦时/千克左右,我们的样品已经超过现有电池的30%。我们打算再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推出600瓦时/千克的电池,理论上充电一次可以跑1000公里以上,这将是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变革。”
在风光储能电池方面,陈军和团队在去年研发了阻燃电解液和低温电解液,能够有效降低新能源电池自燃的风险,最低工作温度可以达到零下70℃。此外,他们目前正在推进基于我国丰产元素研发新材料的大规模储能电池。
“我国钠、锌等资源丰富,相对应的,我们正在研发钠电池、锌电池,这两类电池成本低、安全可靠性高,也是未来我国新能源电池发展方向之一。总的来看,过去一年,我们在原始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履职尽能,彰显担当
期待代表委员们在两会
发出更多响亮的“南开声音”!
NANKAI UNIVERSITY
往期回顾:
来源:南开大学融媒体中心
综合央视新闻、天津广播、津云等
记者:丛敏
编辑:薛雯月 刘喆萱
审核:吴军辉 阿依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