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南开,写下“老菜鸟”的观鸟日志
南开大学本科生通识选修课
《自然观察与生态摄影》课程群聊天截图
在南开大学
有这样一门课
教室既在教学楼内
又在天地自然间
有这样一位老师
拥有诸多头衔
却偏爱以“老菜鸟”和“观鸟大爷”自居
在春风送暖、候鸟启程迁徙的时节
在全世界都给予鸟儿更多关爱的今天
让我们一同翻阅这位“老菜鸟”——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科生通识选修课
《自然观察与生态摄影》授课教师
卢学强的“观鸟日志”
从“135”到“135”
“从小到大,我没跟父母主动要过什么,只向父亲主动要过一个东西,就是一台相机。”大学就读于地球化学与勘查专业的卢学强因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开始接触摄影,这台费用相当于当时两个月生活费的华夏823国产135老相机,成为他开始记录自然的“第二双眼睛”,见证他于森林山岭间汲取专业营养的成长历程。
“我的第一台相机”
伴随摄影设备的更迭与摄影技术的提升,卢学强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相机与镜头。为了纪念人生的第一台相机和摄影梦的起始,他将“135”这串数字选入车牌号码,让老相机以另一种形式陪伴在自己身边。
工作间隙
驾驶这辆代号“135”的车,卢学强经常在天蒙蒙亮时就出发,奔赴湿地或海滩、荒郊和野外,抵达一个又一个边工作边享受的现场,起早贪黑已是他生活的常态。
“拍鸟”与“观鸟”
在卢学强看来,他与鸟的故事分为“拍鸟→观鸟→研究鸟”三个阶段。科研意义层面,不同种类的鸟类生活在特定的生境,反映着其所在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鸟类的数据亦可以作为研究当地环境问题的基础数据;而从自我意义层面,无论是拍摄、观赏还是研究,都能让人徒步自然、亲近自然,引导我们发现藏在身边的美好。
卢学强摄
“ ‘拍鸟’ 本身并不是坏事,我们反对的是不择手段、对鸟造成伤害的 ‘拍鸟’ 。”对于特别喜爱鸟的“鸟人”群体而言,沉浸在大自然原始状态中“观到鸟”的惊喜与兴奋往往比“拍到鸟”的照片所带来的快乐更加震撼。
2015年9月,“中国·大连第一届国际观鸟大赛”成为卢学强从喜爱“拍鸟”到喜爱“观鸟”转变的契机。
卢学强摄
“保护环境的目标是为了保护生物,找寻鸟类、观察鸟类其实是靠观察鸟类对应的生活环境来进行。”
当时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大赛“玩一玩”的卢学强,沿着海岸线从蜿蜒到开阔的转变,逐渐转念,想通了这两个问题。
卢学强与Paul“大神”
卢学强与“神雕侠侣”观鸟夫妻
“时刻记住是你观鸟,不是鸟观你,以不干扰和影响鸟的正常生活为准。”
在为期几天的赛程中,与著名的鸟届大咖英国人Paul Holt及两对“神雕侠侣”观鸟夫妻的相遇,在行为自然、吃住简单的极简生活中深度体验,启发了卢学强将“观鸟”作为生活的新常态,而这种极简的理念也体现在他的摄影作品及书法创作之中。
卢学强书法作品
卢学强在观鸟
“非典型研究鸟大爷”的养成
仔细观察,大部分鸟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微信头像多少都与自然环境或鸟类相关。在卢学强的微信头像中,一名握着手杖的男子穿行在黄昏的原野中。现实生活中的他心怀自然,虽然常常把“快退休的年纪”挂在嘴边,却又往往选择奔驰于天地之间。
从天津周边开始,握着望远镜与相机,他跨越经纬的距离,到访香格里拉、青海湖等地,追随鸟儿自由飞翔的踪迹。一个又一个以日期、观赏地或鸟儿种类命名的照片文件夹占据了他的硬盘,也充盈了他的时间缝隙。
卢学强摄
卢学强将观鸟兴趣与鸟类研究相结合,开始了鸟类多样性调查,鸟类生境修复、鸟类污染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今年3月,由他牵头的项目 “eDNA与鸟鸣声纹联用的滨海湿地鸟类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研发” 正式立项。
玻璃幕墙改造施工过程
卢学强办公室的窗户,斜对着学院楼正门上方的玻璃幕墙。他发现,鸟类误撞玻璃幕墙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不乏红胁绣眼鸟这样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卢学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向学院呼吁对玻璃幕墙进行防鸟撞改造。环科学院组织专家、召集会议、研究决定:启动改造!今年3月,在鸟类迁徙拉开帷幕之际,学院经过周密调研并在卢学强以及校友莫训强等的协助下,对玻璃幕墙进行了改造施工,在玻璃表面添加了防鸟撞波点视觉标记,预计将大大减少鸟类撞击事件的发生。
一花一草一石一鸟都有讲究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每一次《自然观察与生态摄影》课程的第一节课上,卢学强总是会将这句出自《兰亭集序》的经典名句送给所有学生。
在他眼中,身边的一花一草、一石一鸟都有讲究,生态摄影的意义在于发现科学问题、发现自然之美,从而探寻解决生态问题的答案。在这个人类开始担心被机器取代的时代,帮助学生们先从“培养一个爱好”开始,逐步建立起“观察→记录→思考”的习惯,是这门通识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因此,除了在教室授课外,卢学强也会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校园、走进大自然,边走边看,边看边学。
课程群聊天截图
课程群中,卢学强幽默风趣地回应着学生们的摄影作业和日常随手拍下的照片,比起技术层面的考量,他更注重的是拍摄者的心态与思考。这些温暖的勉励往往比评判的数字更加触碰学生的灵魂,正如同大自然的赐予,静默如谜又无处不在。
卢学强摄
“早晨,两只嘴角带黄的小麻雀和亲鸟来阳台吃鸟粮。两只小鸟已能啄食,但仍不停抖动翅膀张嘴向亲鸟做乞食状,亲鸟亦不厌其烦地喂了这个喂那个……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祝每个人永远能像孩子一样简单快乐!”
这是卢学强在2023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的早上发布的朋友圈内容。
从“拍鸟”中“记录日常”
从“观鸟”中“观察人间”
从“研究鸟”中“琢磨人生”
这位南开“老菜鸟”的观鸟日志还在继续书写
在今天,不妨让我们一起仰望天空
学习自由的鸟儿
在人类的瞳孔中
留下最快乐的影踪
卢学强摄
下面这些在南开园内出没的鸟儿
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卢学强摄
NANKAI UNIVERSITY
往期回顾:
来源:南开大学融媒体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记者:李享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施思 刘喆萱
审核:吴军辉 李梦楚 丛敏
点亮“赞”和“在看”一起发现自然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