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吸毒了,我妈喂的!“新型毒品”来袭,家长千万注意!
1
“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新京报》最近的调查报导中,看到了一例细思极恐的案件:
田静(化名),是一名备战高考的高三女孩。由于学习成绩不温不火,望女成凤的妈妈一时心急,不知从哪搞到了一片片白色的“聪明药”。
而急于提升物理成绩的田静呢,也从一开始的每天一片,到两三个月后的每天两片、三片,不断加剧着自己的用药量。
那时候的田静和妈妈并不知道,她服用的“聪明药”,其实叫「利他林」。
据医学专家解释:
“利他林具有成瘾性,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与冰毒同等级别。”作为精神兴奋剂,利他林的作用原理与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相似。
服用“聪明药”后的田静,学习成绩果真提高了,月考稳坐年级前十的宝座。
妈妈和她都非常高兴,愈发觉得“聪明药”疗效神奇!
但是,一些奇怪的症状也开始出现:田静开始掉发、失眠,狂躁不安、抑郁难忍,几乎每一个夜晚都在辗转反侧中度过。妈妈发现了这些异常,给田静停了药……
停药后的田静痛苦不堪,心慌、烦躁、食欲不振,“总感觉自己就要猝死了”。于是请求妈妈让自己重新吃药,却遭到了妈妈的反对。
之后的事情,开始超出妈妈的想象。
为了能够继续吃药,田静只能背着妈妈在网上寻找药贩子,花高价去购买“聪明药”。
虽然从药贩子手中拿到的药丸不是白色的,可这种来历不明的粉红色药片,很快就成了田静的续命剂。
有一度,田静常常出现幻象:背后有同学,在不停晃影子。还有一阵,田静常常觉得有人要谋杀她。
但她还是离不开这种药,而且越吃越多。
田静不知道,这种“续命剂”并不是什么救命良药,而是使人成魔的摇头丸。
田妈妈怎么也没想到:最初只想帮女儿提高高考成绩,怎么会把她推向吸毒的深渊。
彼时的田静,已经被送往戒毒医院长期治疗,而高考,也成了她一生悔恨,却无法企及的目标。
在北京高新戒毒医院里,滥用苯丙胺类毒品(摇头丸主要成分)的成瘾者,占据了70%左右;在这70%里面,有超过一半的患者,是因“聪明药”滥用成瘾后,接触到药效更猛更强的摇头丸等毒品的……
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孩子才14岁,也是在网上购买利他林时买到了摇头丸。
你还觉得毒品离孩子很远吗?
除了这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案例,毒品侵蚀孩子的例子数不胜数。
2
“接触即吸毒”
前不久还有一则新闻,看了令人头皮发麻:
16岁女生小琪有次跟几个朋友去酒吧。
她那个年纪,对酒吧、蹦迪、灯红酒绿充满了好奇心,所以背着家长偷偷去了。
去了酒吧之后,朋友介绍几个新朋友给她认识,其中有个叫豪哥的,对小琪特别热情。
跟小琪聊熟了,变魔术似的变出一片“邮票”:“你猜这是什么?”
小琪涉世未深,哪里知道这里的把戏,伸手就去摸他手掌心的“邮票”问道:“这不是贴纸吗?”
豪哥笑笑,露出舌头,把“邮票”贴到舌上:“这个可以吃的,你要不要试试?”
小琪对陌生人还是有些畏戒,所以拒绝了他。
后来发生什么,小琪就不知道了,等她醒来,已经是第三天,而且是在警察局。
酒吧老板报的案。据说,那晚,酒吧的人都走光了,就小琪一个人在那里大喊大叫,说的话颠三倒四,老板根本听不懂,而且一直说到第二天中午,亢奋十几个钟,不休不眠。
警察局一验,小琪吸了毒。
小琪当然不认:“不可能,我有没有吸毒自己还不知道?”
警察掏出“邮票”问她:“碰没碰过这玩意儿?”
小琪心虚了:“看过,但我没吃……”
警察告诉她:“这个不仅吃会上瘾,皮肤接触过,毒性就会渗入。”
警察说的这种毒品,长得像一张小纸片,因外形而俗称“邮票”。
“邮票”其实是一种新型毒品LSD,属于第三代毒品。
它是一种半人工致幻剂,是迄今发现药效最强的精神药品。
LSD本身无味无色。
放入食物饮料,口服分辨不出异味。
它原形比指甲还小,用花花绿绿的卡通贴纸包装外表,更是不易察觉。
△ 墙上的白色小点就是LSD,不仔细看会以为是墙壁斑驳、掉漆,迷惑性极强。
这样一片小小的“邮票”,不到几微克,就是一颗摇头丸3倍的毒性。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里,毒从口入,但“邮票”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不用吃,只要皮肤接触过,就已经沾毒。
艾滋病传染,都得是破皮流血的皮肤接触,但“邮票”只要一接触皮肤,毒性就注入血液。
这个世界有些角落太险恶了,我们该如何保护好孩子?
3
“保护孩子,人人有责”
第三代毒品除了这种“邮票”形式,还有其他花样百出的面目,让人防不胜防:
去年10月,新型毒品「糖果」被海关查获。这些色彩鲜艳的彩虹糖、包装花哨的跳跳糖,却是摇头丸。
还有不久前,浙江桐乡警方在检查中发现,一些酒吧、KTV卖的一款叫做“卡哇潮饮”的饮料不同寻常。
经调查后发现饮料中含有γ-羟基丁酸,俗称“神仙水”,无色无味,喝进去可能会丧失记忆,失去意识,甚至昏迷死亡,在我国属于违禁品。
因为无色无味的液体特性,使更多人在无意中成为毒品吸食者。
人民日报曾专门用图文形式向大家列举了一些“花式”毒品:
这么多花花绿绿的零食,都是孩子喜欢吃的,真的很难分辨,一旦有坏人诱惑,孩子就可能误食。
原本我们以为毒品离自己很远,没想到它们早已经乔装打扮,变身为我们熟悉的样子,渗透到了生活之中。
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吸毒人数达234.5万,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而不满18岁的就占37.6%,吸毒人员呈现低龄化。
细想一下,这里面有多少孩子是糊里糊涂落入毒品的圈套?
2017年1月,南京的小艾应邀参加“轰趴”,因喝了陌生人递来的调酒而昏厥,被3名男子迷奸。
2017年3月,河南安阳一女子与网友唱k,因喝了网友给的酸奶,出现浑身瘫软等症状,被网友趁机强奸。
2017年6月,17岁的杭州女孩小玉约男网友见面,因喝下男网友买的牛奶陷入昏迷。第二天早上才发现自己遭到了侵犯,并被偷走了手机等财物。
......
从警方的调查结果来看,这些女孩并不知道自己在吸毒,一开始她们往往是接受了一杯“善意”的饮料,没有防备心地喝了。
然后一个个落入了新型毒品的深渊。
当妈的,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都恨不得把这些贩毒分子抽经扒皮!歹人作恶,伤得却是我们娇嫩的孩子!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的同时 ,也在逐渐脱离大人们的视线。
在「新型毒品」穿起隐身衣、学会变形记的今天,作为家长,一定要在生活的各种细节中给孩子传达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平时和孩子多沟通,告诉孩子要警惕「零食诱惑」,陌生人给的食物、饮料、不明物体不要去品尝,脱离过自己视线的水不能喝。
同时,要教孩子学会识别这些「零食」「玩具」,买东西去正规商场,不在路边摊贩、街边小摊上买三无产品。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让孩子亲身见识一下毒品的危害。所以,家长们可以安排时间,带孩子参加一次禁毒普法活动,让孩子知道毒品的危害,及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
毒品,化身千万,让人防不胜防。
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化身禁毒卫士,一起守护我们的孩子。
多关心孩子,警惕孩子的反常现象,平时和孩子多沟通,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实处。
最后,我想借用一位缉毒警察的话,作为结束:
愿那些成长于阳光下,没经历过阴影和黑暗的少年们,永远能沐浴在阳光下,并永远不为昏暗和黑夜所困扰;
也愿那些迷途的孩子们知返,早日脱离恶魔的囚牢。
文章来源:三甲传真(微信号:sanjiachuanzhen)
3.宝宝的5种推拿退烧法+8种物理降温法,妈妈们一定要收藏哦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忍冬(微信号:w13714009507)
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很重要;观察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知健康!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很重要;观察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知健康!
如何养生?点击『阅读原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