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皓文、曹银忠: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研判形势变化、立足“两个大局”,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回答了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性、战略性、根本性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习近平在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再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此后,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等重要场合的讲话中亦有相关论述。
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质量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实践遵循。本文拟从现实需要、关键要求、鲜明特征三个层面谈谈对习近平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理解。
一、现实需要
马克思曾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伟大的理论不仅来源于实践创新的土壤,更产生于解决实践问题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回应了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思政课程实效的现实需要。
(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之需:“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以及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习近平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的。
其一,高校是青年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地方。截至 2022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 4655万人。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探索欲,但同时也存在社会阅历不广、抗压能力较弱、鉴别能力较差等先天不足,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不良思潮裹挟,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二,高校是知识最密集、思潮最激荡的地方。高校承担着国家各项科研任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沿产地,学术争鸣多、学术交流广,往往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选地。习近平敏锐地洞察到这一点,强调“如果有人以所谓‘学术自由’为名诋毁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那就应该旗帜鲜明予以抵制”。
其三,高校是网络最通达、信息最密集的地方。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高校的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覆盖范围大大提升。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若不能坚定立场、科学甄别,则贻害无穷。同时,境外势力攻击高校网络系统以窃取师生信息和科研数据的事情也屡有发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管好网下,也要管好网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网络安全观,守护好高校意识形态网上阵地。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历史责任。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
因此,习近平强调,“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办好我国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诚然,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上看做的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将影响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基于此,习近平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乃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之举。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只有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证这个底色不褪不减,保证高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地。
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只有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硬本领”和“软实力”两手抓,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新型人才,更好地担当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三)强化思政课程实效之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习近平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不断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理论创新成果,围绕思政课建设出台相关文件、作出重大部署,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有些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政课存在边缘化、冷门化的现象;课堂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材的内容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有待增强;教师队伍的结构、素养有待优化,教书育人的意识、能力有待提高;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仍然存在,各类课程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等等。这些都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补长的短板、增强的弱项、解决的问题。
对此,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政课,“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他还从思政课教师素养建设、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党对思政课的领导等方面提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举措,为新时代强化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全方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二、关键要求
习近平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深入学习贯彻好这些重要论述,要形成体系学、带着问题学、掌握方法学,特别是把握好其中几个关键要求。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我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是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高校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要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使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为党和国家育人育才的坚强阵地。
一是明确主体责任。习近平强调,“高校党委要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要分别落实好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
二是完善领导体制。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确保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能够通畅有序、强劲有力。
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党的领导在教育系统能不能有效实现,取决于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健不健全,党的建设抓得好不好。”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队伍教育管理,“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二)“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古今中外的每个国家都是按照其政治要求培养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办的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因此,在培养什么人这个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习近平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方向,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坚持立德树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尤其强调四个方面。一是强调“扣好第一粒扣子”,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强调“补钙”,教育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三是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四是强调劳动教育,把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大学生知行合一、实干兴邦。
(三)“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背后的实践,探寻他们各种思想的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疑惑、办实事,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融进大学生、赢得大学生。既把握好“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要把握好“时”,找准主观客观时机巧妙切入;还要把握好“势”,与时俱进想办法、定策略。
二是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进行“智育”,更要涵养思想情怀,进行“德育”,让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强化思政课程建设,督促各科老师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融为一体,使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要抓住他们价值观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符合其实际需求并为其喜闻乐见的方式分阶段、分众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强调,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要在把握好“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整体要求下,着重做好四个方面。
一是优化教学内容。国际形势变化波诡云谲,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一日千里,“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尤其是“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工作以及“四史”教育工作。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接受能力较强,思政课决不能照本宣科、应付了事。要“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思想“渗”进去。
三是革新教学载体。伴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是推动一体化建设。学生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形成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的进阶式课程体系和培养体系。
(五)“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高等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起着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极其重要。而且,思政课是一门融政治性、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讲好这门课不容易,教师的能力素养关乎教育成效。习近平高度重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一方面要优化结构。按照《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要求,形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提升素养。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教师标准尤其是师德师风这个“第一标准”,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全体思政课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既做“经师”更做“人师”,成为学生修身立德、求学问道的大先生,成长成才、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鲜明特征
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还必须把握好这一重要论述所具有的鲜明特征。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敢于创新才能更好继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倡导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他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育人理论、党百年奋斗的育人经验的同时,结合新时代我国思想文化实际,不断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向前进。
其一,汲取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例如,在因材施教上,习近平强调,既要落实好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把统一性要求落实好”,“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创新;在知行合一上,鼓励青年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二,继承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例如,在灌输理论上,一方面强调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必要的灌输,另一方面反对填鸭式的“硬灌输”,而应“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方法;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上,继承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的思想,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三,赓续传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例如,在工作地位上,在“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把这一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在工作取向上,与时俱进提出“四为服务”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时代性与现实性相辉映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习近平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既立足于时代之上,观大势、谋大局,体现时代声音,又扎根于现实,察国情、定国是,回应现实问题。
其一,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出培养时代新人的工作目标。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其二,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守护高校意识形态的阵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日趋胶着激烈,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一刻也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学生在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其三,着眼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强调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网络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在“Z世代”的大学生中影响尤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时而进,打通网上网下工作场域,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工作的“最大增量”。
其四,着眼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党委要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系统性与重点性相贯通
习近平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又突出抓住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一方面着眼整体系统部署。在工作要素上,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体责任、基本原则、方法手段、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形成了一个内在逻辑严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在工作场域上,强调要打开思路、拓宽视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形成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线上与线下等场域联动的全方位育人空间。在工作机制上,强调“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多部门多主体多环节多渠道同频共振的育人合力。
另一方面,聚焦突出问题重点发力,突出抓住一些关键性、牵引性、引领性的环节,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可行性的措施。例如,在建设一流大学上,强调“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时代新人上,强调“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四)思想性与生动性相交融
习近平始终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以生动形象、简朴平实的语言阐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灵活运用打比喻、用典故、讲故事等方式表达观点、强化论证,娓娓道来、妙语连珠,使人读后回味无穷、悟后醍醐灌顶。
一是善用比喻,抓住本质、深入浅出。例如,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用“扣子”之喻表达青年时期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强调青年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用“钙”之喻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问题;强调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用“空气”之喻明确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和要求。
二是善用典故,旁征博引、画龙点睛。例如,在青年求学上,用“学如弓弩,才如箭簇”等勉励学生要勤奋好学、学深悟透;用“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勉励青年要投身实践、真抓实干;在教师教学上,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等强调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在大学办学上,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等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三是善讲故事,情真意切、理在其中。习近平认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他本人也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例如,讲“四知拒金”的廉政故事,讲“半条棉被”的精神故事,讲“看 100遍《共产党宣言》”的信仰故事,讲“杜楠之问”的人道主义故事等,成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宝贵的资源和素材。
总之,习近平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问题、总结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而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领会、掌握习近平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关键要求,并自觉地以之为指引和遵循,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劲动力、强化人才保障。
《党的文献》投稿邮箱:
ddwx1386@vip.sina.com
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