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献速递 | 周腾飞&辛森&胡军成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光催化
针对非晶态材料作为高性能光催化剂的潜在价值,通过简单快速的搅拌沉淀法合成制备了一种表面非晶态的氯氧化铋(BiOCl)纳米片,作为概念验证材料,解释非晶态氧化物区别于传统晶态氧化物如何表现出可观的性能。
实验证明,在光辐照下,非晶态表面能够进行快速重构,形成具有丰富氧空位的活性表面,显著增强了界面载流子的产生。同时这一动态过程还提升了载流子动力学、扩展的长寿载流子的分布,表现出独特的空位介导的界面电荷转移机制,区别于传统高结晶度材料载流子复合的界面电荷机制。
通过宏观水吸附测试结合和XPS技术,我们进一步证实非晶态重构的富空位表面不仅具有物理上增强的水-表面吸收性, 而且还表现出水分子与空位之间优势的化学相互作用,促进水分子的解离,而该作用在晶态表面被观察到是受限的。
通过光电流测试,发现随着光辐照时间增长,BiOCl产生二次光电响应信号增强现象。形成原因可归因于材料表面氧原子在辐照下移位产生的空位导致,这得益于空位对载流子的捕获作用,促进了激子分离。由于表面非晶态结构弱的化学稳定性,可致使光照下更快的空位重构,因此p-BiOCl表现出更明显的光电响应增强效应。ESR进一步实验地确认了p-BiOCl在辐照后,重构产生了更高的氧空位浓度。通过OCVD,借助辐照后光电压衰减获得的载流子寿命分布情况,发现BiOCl在辐照后出现长寿命载流子分布扩展的现象,表现出增强的载流子动力学。同时,相比于晶态结构中由于载流子复合引起的短寿命载流子占主导的时间分布,具有高空位浓度的表面非晶态结构中,该区域分布的占比明显减少,反映为长寿命载流子区域占主导的特征。该现象证明了表面非晶态材料中独特的界面电荷机制,即在辐照重构的氧空位介导下出现由空位捕获主导的界面电荷转移机制。同时,EIS测试发现非晶态结构表现出优势的电荷传输特性,因此也有利于光辐照产生的空位进行载流子捕获。
宏观水接触角测量表明,由于非晶态表面的快速重构导致了较高的空位密度,从而显著增强了材料表界面水吸附作用。
通过XPS,发现BiOCl表面重构的氧空位上吸附的水,会发生不可逆的离解,生成新的羟基。同时,这种水分子与空位之间的化学界面相互作用被证实优先出现在p-BiOCl的非晶态表面,表明其优势的水-表面化学相互作用,利于水解离。
● 具有恒光辐照度输出(光控)和恒电流输出(程控)两种工作模式;
● 采用光学光反馈技术,实现输出光强的长期稳定输出;
● 采用液晶显示屏,显示相对辐照值、灯泡寿命计时;
● 具有过载过流保护,风扇延时等多种保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