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嘉庚的寻梦之旅丨谁是中国的救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传承红色基因的 集美大学 2022-05-05

编者按



百年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怀抱教育兴国初心,于1918年和1920年,先后在集美创办师范、水产科和商科,是集美大学办学的起点。集美学校师范部是厦门革命的发源,走出了许多早期的革命家,孕育了革命火种,百年来,集大人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以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践行初心使命,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勇立潮头。
为纪念建党100周年,即日起,党委宣传部开设《百年党史 红色集大》专栏,讲述党史中的红色集大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一)




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国考察。陈嘉庚一行在重庆目睹了国民党政府官员的腐败和生活的奢靡后,怀着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深切忧虑去了延安。结束延安之行,他认为“余所见所闻,不论政治与军事,大出我意料之外”,并由此作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论断。从“意料之中”的误解,到“意料之外”的理解,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有着怎样的“交集”和变化?

01


勿与政党有“相交”





    

集美学校创办初期,吸引了许多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来此求学。早在1923年,《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就在集美学校学生中广泛传阅。1925年6月,闽西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共青团集美学校师范支部成立。



1926年春夏之间,党团组织在集美学校的活动十分活跃,集美学校校长叶渊对此顾虑重重,陈嘉庚对此也很不理解,1926年6月,陈嘉庚专门致函集美学校校长叶渊,要求集美学校学生“当天宣誓,志愿入集美校求学,不涉何党。”如学生已经加入某党派,则“劝其脱党,不从者去之”,但“主义之信仰与研究,无论入党与否,皆得自由”。



由此可见,当时陈嘉庚不仅自己对政党政治不感兴趣,而且要求在校学生不得加入任何政党,他认为学生“血气未定,自由误解,以罢课为爱国,以不敬为勇敢,既无尊师重道之念,安能爱家爱国之行”,学生年龄尚幼,容易冲动,有被利用被军阀压迫的危险,应该专注学业,才不会惹起是非,妨害前途。可见,要求学生不加入任何政党实出于对学生的期望,而对“主义之信仰”研究的自由则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的宽阔胸怀和对民族独立复兴之梦的探索。

02


不太愉快的“初交”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并无交集。1932年春天发生的一件事,使得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产生“交集”。正是这次“交集”,使得陈嘉庚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很深的误解。

当年,中央红军为了粉碎敌人经济封锁、向外发展,作出攻打漳州的决策,由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五军团组成东路军东征闽南。4月20日攻克漳州城。红军入漳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筹款筹物。



而在漳州城内,其实有陈嘉庚开设的一家鞋店。根据规定,红军向这家鞋店下达了派款任务。店老板因为对红军不了解,已经躲起来了。红军打开店门后,拿走了相当于该店应捐款项价值的胶鞋。

5月13日,陈嘉庚写信给叶渊时,谈到此事,他认为:

此回共党入闽,此间闽侨及福建会馆绝无表示及进行何项工作,其理由莫非痛恨漳、泉当局平素之肥私误乡,如鸦片一项造害尤烈,其惨祸甚于共匪。今日若走去共匪,而若辈势力仍存,亦属以暴易暴。

虽然陈嘉庚在信中主要是表达对国民党漳、泉当局的极度失望,但他在信中称共产党为“共匪”,说明其当时对共产党并无好感。



03


《西行漫记》里的“新交”





   

陈嘉庚长期侨居海外,对中国共产党缺乏认识和了解,甚至当局的舆论也使他对共产党产生了误解。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仍积极拥护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领袖地位,当蒋介石50岁生日在全国开展购机寿蒋活动时,陈嘉庚以“南洋购机寿蒋会”名义募得130余万元巨款,汇交给南京国民政府。在西安事变爆发时,致电张学良要求释放蒋介石,在他心里,国民党是“正统”。


不过,一本书的出版改变了陈嘉庚对共产党的印象,这本书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1936年,毛泽东(右一)与斯诺在陕北合影。资料照片

苏维埃中国四巨头(自右至左)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1938年,当时担任《南洋商报》编辑的张楚琨曾亲自送了一本上海出版的《西行漫记》中文翻译本(1938年2月出版)给陈嘉庚,并介绍说:“国共摩擦很厉害,大家想弄清谁是谁非,这是美国记者访问陕北的亲历记,看来报道还客观,仅供参考。”据张楚琨后来回忆,陈嘉庚当时饶有兴趣地看了此书。可以肯定的是,《西行漫记》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陈嘉庚过去对共产党的负面印象,他开始主动留意国内报纸上有关共产党的报道,试图对共产党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04


如拨云雾见青天的“知交”





   

1940年,陈嘉庚先生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国考察,目的是为了慰劳国民党官兵,同时最关心的“军事、政治、团结问题”三件事情。在重庆的所见所闻,使他对国民党大为失望。陈嘉庚先生在重庆,既担心国家的前途,建国乏人,又担心国共的摩擦加剧,合作破裂,影响抗战的决心士气,最后导致失败。在他苦闷、迷茫之际,他开始和共产党人接触。
在重庆与叶剑英、林祖涵、董必武的初次见面座谈了几个小时,都是谈论国共摩擦的事宜,叶剑英表示对白崇禧调解的“彼此划定界限,免启争执”方案,“我等决无问题,但求能一致对外”。陈嘉庚由此获悉了共产党人的诚意,也希望国共两党“互相迁就,以国家为前提”,并答应了参加中共办事处茶会的邀请。

陈嘉庚顺利到达延安慰劳抗战军民


在这第一次见面中,他觉得共产党的主张与自己思想非常合拍,随后在红岩村的欢迎茶会上,陈嘉庚先生就诚挚地说:“我不是共产党员。不过你们共产党革命的目的,辛辛苦苦,流血牺牲,也不过是为了改造社会,使国家民族好,我办学校,取之社会,用诸社会,所希望的也不过是要社会好。这一点初衷,我想是和你们共产党人改造社会的动机一样的。”在到延安之前,面对着重庆对延安的种种攻击污蔑,陈嘉庚先生就和共产党找到了共同的思想基础。


5月31日,陈嘉庚不顾年迈,在南侨总会秘书李铁民、南侨总会常务委员侯西反等人陪同下,来到延安进行考察访问。陈嘉庚广泛接触各界人士,悉心进行考察研究,他先后拜会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袖,并与财政、公安、司法各界负责人进行多次深入交谈,参观女子大学、抗大第三分校、延安新市场及安塞铁工厂、印刷厂,广泛接触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友及归侨男女青年。
陈嘉庚在延安各界欢迎会上致辞这次考察使他对共产党有了全面的认识,除了共产党对国共合作抗日的诚意在他意料之中,不论是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并给予他极大的安慰和喜悦。“余观感之下,衷心无限兴奋,喜慰莫可言喻,认为别有天地,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延安军民热烈欢迎陈嘉庚访问延安是陈嘉庚政治生活发生根本转折的契机,也是他生命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此前他担心忧虑“建国未有其人”,现在才明白,“其人乃素蒙恶名之共产党人物”,并由此断定“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集美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整理:董立功 柘筇

图片整理:侯媛培

图片来源: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研究数据库、"影居"微信公众号、网络

参考文献:

1.陈嘉庚:《陈嘉庚言论集》,集美陈嘉庚研究会,2004年版。

2.陈嘉庚:《南侨回忆录》,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

3.罗明:《红军进漳的几个问题》,载《闽南革命史研究(第一卷)》,福建省龙溪地区中共党史研究分会,1983年版。

4.杨进发:《陈嘉庚与张楚琨先生》,载《陈嘉庚研究文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版。

5.陈经华:《试论陈嘉庚先生后期的政治抉择》,载《陈嘉庚研究文选(1)》,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林斯丰:《集美学校百年校史(1913—2013)》,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党史百年.天天读】1939年3月15日,毛泽东在延安会见印度援华医疗队全体人员。


往期回顾

🤚 今天,小集悄悄“种”下了......
😎 @集大学子,返校啦!😎 "我想你了~(我也是≥﹏≤)"😛 喜讯!集大新增3个本科专业
😁 新突破!集大新增1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