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陈嘉庚诞辰147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爱国者享有“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之美誉的校主陈嘉庚先生
50年代陈嘉庚(《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画册》)
👉在浩瀚的宇宙里,有一颗熠熠生辉的“陈嘉庚星”。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这颗编号为2963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这颗以“嘉庚系”学校“校主”名字命名的星星,在我们头顶的天空,闪烁着永恒的光辉,见证着专属于所有“嘉庚人”的奋斗与荣光,指引着我们传承伟大的嘉庚精神,砥砺前行、永不止步。👉嘉庚先生置身漫漫黑夜,心中却有星辰大海!他从闽南同安“浔尾”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走来,经历了四个不同年代;他身上流淌的是华夏儿女的热血,心中栽种的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他用一生的义举,展现山一样的脊梁,展现海一样的胸怀;他抒写极不平凡的传奇经历,终身竭尽报效国家的情怀;他在全世界华人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在中华大地上镌刻着一代侨领的风采!
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华侨领袖、杰出的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的思想和实践,如同浩大的星空大海、光耀的日月星辰。他留给后人的,是一部经典的乐章,是一部壮美的诗行;仰之弥高、历久弥坚,至今依旧辐射出强大的光能、强劲的磁场。徜徉在陈嘉庚先生思想的星空、哲思的海洋,那每片星光、每朵浪花中,那饱含非凡的智慧、渊博的才识、高洁的情怀,如同人间理想、皓月清凉;如同人间曙光、熠熠生辉。
爱国精神谓之“忠”,是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
奉献精神谓之“公”,是嘉庚精神的主要体现。
陈嘉庚生于1874年,此时的华夏民族,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所遇到的文明困境、国家困境、社会困境的三重劫难;此时的中华大地,正遭受着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民不聊生、内忧外患。青年陈嘉庚,就展现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对于国家,当尽国民之责任,凡分所应尽者,务必有以报国家”。在陈嘉庚的心中,播下的是一个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梦想;在陈嘉庚的世界里,是“人生在世,不要只为个人的生活打算,而要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志向!校主陈嘉庚先生在安溪文庙看望内迁师生并报告抗战形势(1940.10.27)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让国家强大起来呢?陈嘉庚认为问题的答案是“教育”。他认为:“夫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兴学即所学兴国,兴国即所以兴家”。在1919年一次演讲中,他慷慨激昂:“吾人欲竞存于世界而求免天演之淘汰,非兴教育与实业不为功”;“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他在筹办厦门大学特别大会上演说道:“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唯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人心耳。”为创办厦门大学,陈嘉庚认捐400万银元。据陈嘉庚的长孙陈立人说,这个数目相当于祖父当年的全部资产!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说过“发了财的人肯全拿出钱来办教育的,只有陈先生。” 陈嘉庚先生以毕生的心血和财产换来了如诗如画、美奂美轮的集美、厦大校园(《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画册》)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虽然远在南洋,陈嘉庚始终把祖国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上,他更可谓掷地有声,大声疾呼:“祖宗的土地,尺寸不得让人,反之则为国贼也”;“救国之目的,无非求领土之完整、主权之恢复”;“凡真诚爱国者,视全国当如人一身,拔一毛而知痛”!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四处奔走呼号,动员三千多名华侨机工慷慨回国,在国家“生命线”——滇缅公路上救国抗战!在陈嘉庚的领导下,全南洋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华侨筹赈救亡运动,“富商巨贾既不吝啬,小贩劳工也尽倾血汗”。
即便1961年嘉庚先生在生命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集美学校要继续办下去”“应尽早解放台湾”。周恩来总理看望他,对陪同人员说:“嘉老如醒过来,请告诉他,台湾回归祖国一定要实现,请他放心。集美学校一定照嘉老的意见继续办下去,一定把它办得更好,请他放心。”
陈嘉庚先生把他一生心血所萃的集美学校遗下给我们,忠心爱国,热心教育事业的精神发扬光大,努力把集美学校办得更好,把所有侨校办得更好,以此来纪念集美学校的五十周年校庆。——廖承志(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江泽民同志曾经称赞,“陈嘉庚先生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令人敬佩”。嘉庚先生胸怀“忠”“公”,心系家国、情恋桑梓,先天下忧、后天下乐,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一个大写的中国人屹立于天地间,世人钦敬,万代共仰。
陈嘉庚终身践行诚实守信、嫉恶好善的重德精神;
矢志不渝刚健果毅、坚韧不拔的自强品格。
面对国民教育不彰,陈嘉庚心痛万分:“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言念及此,良可悲己”。他在自己的家乡集美,先建立了集美小学,之后逐渐又建立了中学,幼儿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学校……要知道这是1910年代,这样系统的学村在全国是绝无仅有。
有人统计,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各种类型学校达118所,兴办教育和公益事业所用的资金耗尽先生的全部家财。陈嘉庚一生,始终心怀家国天下,“愿为公众服务,却为一生不移之宗旨”。为了兴办教育,他甚至不顾自己身家,“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陈嘉庚与内迁大田的集美职业学校学生合影(1940年11月)
陈嘉庚“替父还债”的诚信故事,至今仍在南洋传为美谈。父亲陈杞柏突然病逝,欠下了一大笔债务;按照新加坡的法律规定,作为儿子的陈嘉庚完全可以不用还,但是他却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二字。他把赚到的第一笔钱就是用来替父还债,找到父亲当年的债主,连本带利还清了当年父亲欠下的债务。“替父还债”的故事一下子传扬开来,人人都知道了陈嘉庚做生意最讲信誉,这使他在南洋的口碑扶摇直上。
陈嘉庚公司故址(《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画册》)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陈嘉庚公司受到沉重打击。在此期间,曾有银行财团愿意出钱资助陈嘉庚的企业,提出的条件是停止资助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陈嘉庚毅然回答:“企业可以收盘,学校决不能停办!”为保住学校,陈嘉庚多方筹款,甚至变卖家人居住的三栋别墅,“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嘉庚先生爱憎分明、立场坚定。本来他和汪精卫是至交好友,汪精卫投敌后,他大骂汪精卫,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1940年,陈嘉庚回国慰劳考察,蒋介石准备接待经费8万元,而当时中国还有很多老百姓吃不上饭;陈嘉庚到延安后,毛泽东请他吃晚饭,桌上只有白菜、咸萝卜干,外加一味邻居老大娘送的鸡汤。不久后,他在缅甸仰光华侨欢迎会上热情赞扬:“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陈嘉庚尽管为国为民做了那么多,但他还是很谦虚地说:“对于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疾恶好善,爱乡爱国诸点,尤所服膺向往,而自愧未能达其一,深愿与国人共勉之也”。用心去寻找陈嘉庚的人格“密码”、感触精神“脊梁”,就能清晰地感受他的挺拔和坚强。嘉庚先生的坚定誓言永远铿锵,嘉庚先生的“诚毅”豪情底色依然!
陈嘉庚先生一生对勤俭极重视、实践最彻底。虽然曾经是富甲一方的富豪和国家领导人,他从不大吃大喝,更不抽烟喝酒,而是粗茶淡饭伴随一生,始终保持俭朴廉洁的生活作风。
1952年11月陈嘉庚先生向华侨回国观光团介绍集美扩建计划(《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画册》)
嘉庚先生的用财之道遵循“虽为社会守财,无为之费一文宜惜,正当之消千金慷慨。”晚年回归故里,他坚持先修校舍后修住宅,并说:“第念校舍未复,若先建住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耳!”他逝世后国内存款尚有300余万元,可是一分钱也没有留给子孙。他说:“人谁不爱子,惟必以道德之爱,非多遗金钱方谓德之爱,且贤而多财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终其一生践行“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理念。
嘉庚先生践行“尚俭抑奢”的消费观。他说: “中国今日贫困极矣,吾既为中国人,则种种举动应以节俭为本”。“奢俭之利,关系国计民生,重且大矣”。他接访各级首长和海外宾客时,从来不摆宴席大吃大喝,而是以家乡的土特产烹调菜肴来招待。以“嘉庚菜”――海蛎煎接待陈毅的美谈传颂海内外。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陈嘉庚每月有数百元薪水,可他给自己定的每天伙食费是五角,剩下的钱都成了办学的费用。一只翻过来的破茶杯,杯底上插上蜡烛,就是他自己设计的烛台;地瓜稀饭就着简单的家常菜就是每日三餐。
陈嘉庚在新政协第一次大会上发言(右一为担任翻译的庄明理)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者,也是人民的公仆。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陈嘉庚也以杰出政治家的身份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参政议政、勤政廉政,为国家各项事业作出卓越贡献。陈嘉庚以“廉”为本彩、以“俭”为底色,极力反对腐败,坚持廉洁。他说:“以言廉,廉为贪之反,即妄与妄取,安得为廉。只顾一己之利,不虑社会祸害,又何足为廉。”
陈嘉庚先生与考察团成员亲切交谈(《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画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陈嘉庚先生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的考察,近百个城市都留下了他勤政的足迹。考察东北时,一位工作人员特别为接待他而准备了香烟,他勃然大怒,拂袖而去。考察之后,陈嘉庚先生在全国政协会议提了七项提案,其中一项就是禁止给干部配给香烟。陈嘉庚先生的勤俭品格、廉洁风范,家乡集美学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至今都在深情讲诉、广为颂扬。人们先惊叹于集美学村建筑之宏伟壮观,再轻轻地走进简朴的陈嘉庚故居,不禁对他生活条件的质朴简陋而肃然起敬,感慨万端;不能不由衷钦佩先生高风亮节,山高水长!
陈嘉庚一生实践实业救国,不仅主张积极办实业以增强国力,还不断以办实业积累的财富支援国家的教育事业和救亡运动。他曾说,“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虽屡遭困难,未尝一日忘怀。”
陈嘉庚17岁离开故乡,远赴南洋经商,经过艰苦创业,从一个渔村少年成长为东南亚华侨工商巨子,赤手空拳创立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从陈嘉庚先生创业历程来看,他敢于标时代之新、立社会之异。
“一战”期间,放弃做菠萝罐头,陈嘉庚公司囤积的白铁皮成了紧俏物,成功赚了“第一桶金”。接下来他又精准看到了橡胶行业的潜力,“进军”橡胶业,把原本种植菠萝的土地全用来种植橡胶。这个操作,以及后续的一系列精准的投资和经营,让他变成东南亚跻身前列的富豪。1925年,他已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成为侨商中最大橡胶垦殖者之一,被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橡胶产业的“开拓者”。
此外,陈嘉庚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厂等,厂房达30多处。鼎盛时期,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约值黄金百万两)。值得一提的是,陈嘉庚的钱每一分来路都非常正,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事情,陈嘉庚依靠聪明的头脑和辛勤的劳动奋斗成为巨富。
陈嘉庚公司产品广告(陈嘉庚纪念馆提供)
嘉庚先生的“创”和“闯”还体现在他在商业战略上的高瞻远瞩。1947年,他投资创办了集友银行,每年用股息和分红“反哺”集美各个学校。这样,集美学校就拥有了恒定的、可靠的现金来源。如今,嘉庚先生在东南亚大片大片的橡胶林,挂着的牌子上都写着一行行的“集美校产”。先生不在了,但他为后辈学子的深谋远虑,还在一年一年地让集美学子们受益无穷。
陈嘉庚先生1952年摄于集美,时年78岁(《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画册》)嘉庚先生始终具有与时偕行、革故鼎新的开创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陈嘉庚精神的重要部分,在当今“爱拼敢赢”、“创新创业”的时代更难能可贵。嘉庚先生“创”和“闯”的一生,光辉灿烂,成就斐然。更为重要的是,他用自己成功的创业,首倡了华侨爱国兴教的传统,东南亚华人至今心系中华,捐资出力,蔚然成风,余荫至今,仍在惠及每一位华夏儿女!2014年10月17日,在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赞誉陈嘉庚:“他爱国兴学,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
陈嘉庚先生摄于1918年(《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画册》)集美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丨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 廖永健
责任编辑丨侯媛培
审核丨沈哲琼
103岁!集美大学,生日快乐!
集大103岁倒计时!陪你长大!
嘘!今日测试......
集大1金、1银、6铜!“互联网+”国赛新突破!
陈凤颖:星光不负赶路人!集园达人NO.11
南昌起义参加者!集美师范校友吴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