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落探访VOL.2|1972年·阿尔贝罗贝洛

HUFUJII Lab. 胡藤井研究室 2023-08-30




明年即将迎来东京大学『世界聚落研究50年』,为纪念这项跨越半个世纪的宏大事业,致敬所有曾经参与聚落调查与研究并作出杰出贡献的研究者,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世界聚落数据资料库』将首次公开发布,带您穿越时空,探访聚落经典。




二战后的数十年间,世界各国的战后重建工程逐步启动,经济逐渐实现复苏。但是对身处南欧的意大利而言,战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诸多问题涌现而出。其中,因为南北发展不平衡、生活水平差距悬殊而造成的人口迁移规模过大、城乡人口比例失衡的问题已然十分严重。



·20世纪70年代的意大利(图源:网络)
  Italy,1970s(from Internet)

一方面,意大利建筑的发展也是一波多折。有些人认为意大利的城市具有悠久浓厚的历史,在设计上应当坚持传统;又有人认为战后修复首先要解决的是供需问题,应当开拓新技术来加快生产建设。在种种思维的碰撞下,现实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受这一思想影响的建筑设计及工业设计,人们注重将地方材料与传统艺术相结合,所孕育出的作品往往能展现出一种地中海式的乡土风格。后至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国内的设计思潮争相涌现,此后的十余年间,激进的设计思想与反设计思想不断地交互更迭。


为了回归本初,重新探寻传统空间的意义,1972年,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对意大利聚落的探访之旅。


探访地点:意大利阿普利亚地区的阿尔贝罗贝洛

探访时间:1972年

探访者:原广司、上原惇彦、芦川智、山本理显、入之内瑛、若月幸敏、秋山恒夫、藤井明、山崎隆造、北川若菜、小川朝明、森山靖纮、中上英俊、细川博美



如果将意大利半岛比作为长靴的话,那么阿普利亚(Apulia)地区就位于长靴的后跟部。Alberobello,在意大利语中的含义是“美丽的树”,所以阿尔贝罗贝洛又称“丽树镇”。



它地处阿普利亚海气候温暖的地方,橄榄、杏以及葡萄等果树园在平缓的丘陵地带满山遍野、一望无际。



·丘陵地上的果树园 (图源:网络)   orchard on the hill(from Internet)

这个地区附近有很多暴露出的石灰岩,阿尔贝罗贝洛的民居就是利用这些石灰岩建造成的独特的堆石建筑。


·石灰岩块材的屋顶 (摄于1972年)   The trulli are drystone dwellings with conical roofs(shot in 1972)


民居是在矩形平面的墙壁上将石灰岩的薄板垒成圆锥形屋顶的建筑,一个屋顶对应一个房间。砌到屋顶的时候,首先在房间的中心位置立一根杆子, 以这根杆子为轴心画出圆,然后沿圆周垒出正确的同心圆锥形屋顶。


·块石拱顶 (摄于1972年)  Trulli were being constructed from roughly worked limestone, because this material could be easily dismantled and later reused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dwellings(shot in 1972)


为了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屋顶的大小是与房间的大小成比例的,因此赋予了城市全体轮廓线以轻快的旋律。屋顶顶部的几何学装饰物与白色墙面以及暗淡的被风化了的石灰岩屋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极具人间尺度感的建筑物和街道 (摄于1972年) 
  Architectures and streets are perfectly suitable for human size(shot in 1972)


·阿尔贝罗贝洛 (摄于1972年)     Alberobello Italy,Apulia(shot in 1972)



这种石块堆砌的民居又称图鲁力建筑。


住居的起居室位于拱形入口处,厨房和卧室在它的两侧。墙壁使用的也是石灰岩块材,厚的地方有1m左右。墙壁上有很多用作储藏和棚架的壁龛和凹槽。也有的住居在地下室设置了葡萄酒的储藏库和收集雨水的储水槽。


·拱形入口处 (摄于1972年)     arched entrance(shot in 1972)


在阿尔贝罗贝洛(Alberobello)目前还保留有大约1000户的图鲁力。一望无际的绿色田园风光和无色彩的白色聚落在地中海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形成鲜明对比,圆锥形的屋顶在碧蓝色天空的映衬下酝酿出神秘的特殊氛围。在这里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被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街道成为人们休息和手工劳动的场所 (摄于1972年)   Streets are served as the place of rest and work(shot in 1972)


·住居平面图--手稿 (绘制于1972年)   dwelling plan,sketches(drew in 1972
作为图鲁力建筑的代表城市,阿尔贝罗贝洛已经被指定为国家级的历史保护地区,这座城市是以曾经是市场的细长广场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城市,道路从广场引伸出来呈放射状。


·聚落肌理--手稿 (绘制于1972年)    settlement’s texture,sketches(drew in 1972)
·道路两侧平面、剖面图--手稿 (绘制于1972年)    section plan of dwellings,sketches(drew in 1972)

住居排列在倾斜上升的道路两侧。道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们交流的空间,主妇们通常坐在户外聊天或是做手工活儿。


·道路空间  (摄于1972年)   roadscape(shot in 1972)


1996年图鲁力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捕捉场所的色彩与变化,特别留意场所褪色的模样。


如我们所见,当所有建筑物的基本色彩被定为白色,即使住宅的各元素相异且组合随机,仍会呈现一致感。


作为「意大利山城」的阿尔贝罗贝洛,房屋的形态与众不同,在材质及色彩的统一上展现了高度的秩序。


·白和黑的对比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摄于1972年)   The converse of white and black drives to unique landscape in Alberobello(shot in 1972)


印度斋浦尔的「风之宫殿」则是选用粉红色。遇见这样的聚落,我们仿佛看见人类意识中情景图示的「着色过程」,并理解聚落窥探意识的功能。


·「风之宫殿」(图源:网络)    Hawa Mahal(from Internet)


莫查布山谷的住宅,屋顶的女儿墙等部位都涂上蓝色,一到傍晚,或许是沙漠空气的作用,墙面竟散发磷光。只要亲身体验过此一光景,无论身处哪个聚落,都会迳自想象聚落散发磷光的模样。


·蓝色女儿墙(摄于1972年)    blue Parapet(shot in 1972)


由此可知,将建筑物涂成白色、粉红色的具体动作,都是为了同化个人意识现象的尝试。也就是说,白色的建物不代表秩序,人类形成共同主观的意图才是秩序的源头。


聚落之所以能融入环境,首先是因为使用了当地的材料,材料的色调成了聚落维持整体感的保证,即使聚落日渐褪色,也会与周围的色彩同步,如此便形成了自然的共同主观。


因此,色彩可解释为差异的象征,窥视意识的手段及构想。


END


喜欢我们的分享?点个“在看”吧~


往期回顾

聚落探访VOL.1 |1972年·圣托里尼岛

穿越时空的探访——世界聚落研究50年


東京 / Tokyo

日本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6-1

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Be209-210  

〒153-8505

Be209-210,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Komaba4-6-1, Meguro-Ku, Tokyo 153-8505, JAPAN

 

成都 / Chengdu

中国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

保利中心C座320-321,610041

320-321, Tower C of Poly Center

Jinxiu Road 1,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