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向未来,开创你的“天大+”!

欢迎报考 天津大学 2022-09-20
2022年高考落幕
回眸从前付出,泼墨卷袖书
岁月多勤勉,砥砺成今朝
我在天津大学等你

你的心中是否了解天津大学
这里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
这是一份“天大的指南”
从这里出发
开创你的“天大+”成长之旅



学在天大,家在天大

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衣食住行都留下了“实事求是”的烙印

这里是天大,是“别人家的大学”

在一个个充满回忆的日子中成为被宠大的孩子

连续21年,一年两次的水果节
免费请全校学生吃水果
果香里流淌着青春的甜蜜
记录着天大人共同的美好


校园里女生节的条幅很甜
天大男生的浪漫,有点暖


待到海棠花开满园
我为你寄一枝春天
那是我们和“天大·海棠季”相识的日子


“一世,一双”是“天大”的承诺
也是天大在毕业季送上的专属祝福


端午节的“香甜粽子山”
是天大的“浓情粽意”
约你“粽”享天大时光


留校过年

送你一片天大的星空

新春礼包、年夜饭是天大的祝福



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浸润着天大人的心灵
北洋艺术团向每一个天大人发出邀约
或登台演出
或驻足欣赏
唱响“中国故事”,谱写华夏篇章


天津大学辩论队是在华语辩坛
首登世界第一的中国大陆队伍


央视报道中的天大微景观
很小,却很暖
还会在春日重现




双校区13个餐厅
任你选择



特色风味、南北小吃、健身餐······
无限满足你的味蕾!


食堂的大厨们不仅会下厨,还能上综艺
在《天天向上》秀起来!


冬日里,学校里所有的食堂都套上绒毛坐垫
保证你的每一餐都是暖暖的


秋摘时,校园果香四溢

桃、柿子、山楂、海棠果······天大请你来摘



图书馆、教室、宿舍

冬有暖气,夏有空调

家一样的天大,家一样舒适

天大为你提供“一站式”守护



行走天大间
出行更便捷
出校门便是天大元素满满的网红地铁站
让我们爱上求学的城市


         


交叉科研平台、交叉研究领域

交叉导师团队、交叉生源、交叉知识

新工科、新医科、新商科
天大不仅给你更多选择
也让你的每一份经历都成为未来的基石

“化工+机械”=软体机器人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雷教授课题组、机械学院陈焱教授课题组通过交叉学科的合作,利用琼脂糖薄膜的湿度敏感特性,研究出了一种可以在恒定湿度环境下快速滚动的软体机器人——Hydrollbot,直线运动速度达到0.714 BL/s,将恒定湿度驱动的机器人速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高于已报道的变湿度响应机器人,同时能够负载自身重量的100%,并且实现了运动轨迹的编程设计。

 “天大(化工)+南开(化学)”

=超快海水淡化膜

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开发出的“超快海水淡化膜”,不仅能实现高通水量,还具有突出的抗污染能力,一定程度克服了传统反渗透膜寿命较低的问题。



 “天大+《科学》+《自然》”

=同一领域两项成果

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团队与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团队合作,在可拉伸电子与显示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论文于2022年3月24-25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刊发。一篇文章关注基于可拉伸光电器件的柔性人机交互系统,另一篇则关注世界领先可拉伸发光二极管。



 “精仪+生命”=两团队同一天于

《自然·通讯》发文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芦伟讲师与北京大学孙栋副教授课题组合作,首次利用拓扑半金属的超快光致能斯特效应实现了高效地太赫兹波发射;生命科学学院王泽方教授团队通过设计沃尔巴克氏菌胞质不相容性因子,实现了人工操纵胞质不相容。两篇文章于2022年3月2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为冬奥“造冰”

以绿色、科技冬奥为契机,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欧悦冰雪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和艾斯特制冷与太阳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联合研发、设计和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机组,在首都体育馆冰场进行示范应用,服务冬奥会和国家冰雪战略。


 

人工心脏开辟“柔性”发展可能

天津大学黄显教授团队研制了可高速旋转和泵流的全柔性磁悬浮泵。离心泵是人工心脏、人工肺等医疗机械的核心部件,这种可穿戴、柔性、微型离心泵为需要高速旋转和液体输送的医疗器械开辟了“柔性发展”的可能,为后续人体穿戴和植入打下基础。



 能愈合的“超级变色皮肤”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受自然界变色龙智能变色机制启发,成功研发新型智能材料——“智能变色液晶高分子薄膜”。这种新材料很“聪明”,不仅能变色,还有形状记忆和自愈合功能。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被选为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封面文章。



一百二十七载春秋悠悠走过

百余年历史的滚滚烟尘中

爱国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

天津大学为“强国”而“兴学”

1895年10月2日

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

北洋大学堂获准创建



这里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兴学强国是这所大学创建的初衷“要实地把中华改造”是师生共同的追求

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

一路走来
几易校名1913年定名为“国立北洋大学”

七七事变发生后为了躲避战火硝烟北洋大学与当时大多数高校一起走上了西迁之路 
抗战胜利后学校师生从各地返回天津用一所完好的“北洋大学”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并沿用至今

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天津大学调出十几个系组充实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哺育了蹒跚起步的中国高等教育

渊源接续
薪火相传不管校名怎么变无论校址往哪儿迁“实事求是”的校训不曾改变天大师生“兴学强国”的使命从未动摇 


1895

是天大人相识的暗号

是天大人情感的羁绊


卫津路92号、雅观路135号

是梦开始的地方

也是我们相遇的开始




青年湖、敬业湖
爱晚湖、友谊湖

与水相关的美景
是天大的独家记忆






北洋广场旁百花争艳宣怀广场前碧草如茵






北洋、太雷、敬业、求是

明德、亲民、至善......

道路赋予了历史的记忆

传承着风骨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有心人在这里
在属于你的舞台上开创你的“天大+”
准备好了吗?
我在天津大学等你!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 tianda1895 -

文字 / 梁绍楠 李晋馥 刘洋

编辑 / 梁绍楠 黄蕾

图片来源 / 往期推送

底图设计 / 唐朝 杨滢嘉

审核 / 王鑫 李晋馥 刘洋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nmc2019@163.com

跟小天一起

“你的天大+”点1000个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