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到九十年前的北洋,你考试能过吗?

天津大学 2024-03-31




又是一个学期

忙碌紧张的考试周中收官

对于所有的天大学子来讲

期末考试都是求学生涯的重头戏

听说,一到考试周

关于天大“名捕”老师的讨论

便成为热门话题




摄影:蔡和珈


记忆中,天大的每个系都流传着“名捕”的传说,所谓“名捕”,须集出题难、监考严、给分苛刻三大特质于一身,其卓然者,还被冠以“四大”的名头。“名捕”们风格各异:仁者内力绵长,八风不动,年年岁岁稳定地抓人;智者风云易变,尔其乐也,喜大普奔,尔其怒也,赤地千里。“名捕”手下,分数就像薛定锷的猫,永远处于似毙非毙的量子态,不到张贴上墙的那一刻绝不见分晓。


在“名捕”老师的压力下

你的考试周是不是格外紧张?

但与九十年前的北洋学长们相比

我们无疑还是幸福的

因为在九十年前

北洋大学没有单个人可称“名捕”,

学校就是最大的“名捕”



淘汰机制严格




北洋大学1935年5月11日修正版本的“学则”规定:成绩由平时考查及学期考试二者综合评定,平时考查包括逐日记分及平时考试两种,逐日记分项包括课堂口试、习题、作文、报告等成绩;平时考试次数以课程授课时长为标准,每周授课二小时及以下者,至少需举行平时考试一次,三、四小时的应至少有平时考试二次,五、六小时及以上者,至少有平时考试三次,平时考试缺席者不准补考,由老师在课程最终分数上酌量减分。


考试成绩分甲乙丙丁四种,80分及以上为甲等,70分至不满80为乙等,60分至不满70为丙等,40分至不满60为丁等。丙等以上为及格,达到丁等的可补考,未参加期末考试的,和丁等的一起补考,补考后达合格标准的,其成绩一律按60分计。达不到丁等的不能补考,经教务会议研究认定“其成绩尚堪造就者”准予重修。不及格的成绩还要分两个等级来评定,哪怕是明知不能及格,也要认真对待。


(1935年《北洋周刊》第68期)


须重修的情况一学期有三科不及格,且三科累计不超过十学分(当时每学期课程总学分大约在20-25之间);学期平均分数为丁等;两科补考,补考分数还有不及格的。重修的课程考试还不及格的,则勒令退学。补考以一次为限,如补考后仍有一到两门不及格,则须留级。连续两次达留级标准的,勒令退学。


勒令退学的情况一学期有四科不及格,或者不及格的课程合计达十学分;学期考试未经请假擅自缺考;应补考而擅自不考;某一学科平时及学期考试均未参加;成绩太差被教务会议认为不值得培养的。


“学则”还专门强调,考试作弊一经发现,即行开除。


用缓考来提高成绩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在此规定下,缓考科目的最终分数无论多高,只能按60分计。


考试不可取巧




1934年《北洋周刊》第27期报导,北洋工学院第十七次教务会议讨论通过当年暑期前期末考试决议案,其中有两点格外引人注意:一是学生于考前请求各教员予以范围者,即严行拒绝并将该生姓名报知训育处;二是考试时须按试卷号数对应教室座位号数入座。


(1934年《北洋周刊》第27期)


第一条规定,将考前划范围的行为列为学术不端类,为严格禁止。第二条规定看起来和现在没区别,但实际上区别重大。因为从馆藏档案来看,可以明确验证北洋大学时期,学生的学号是动态管理的,是与成绩严格挂钩的。


1935年《北洋周刊》第81期,1935年度第一次教务会议记录:“教室座次案:按注册部编号依次排坐,土木四年级合班时随意但分组上课时仍须顺序”。至于注册部如何定座次,1934年2月份出版的《北洋周刊》第10期“本院布告”有明确规定:“兹由注册部重订座次,除各班名次无变更仍照旧点名单依次入座外。其有变更者,仰即依照左开各单依次入座,以维秩序并由教员按座次记载到班与缺课”。在固定座次上课的情况下,课堂点名、提问等不可能由他人代答,平时的“逐日”成绩都是实打实的,在“逐日”成绩和平时成绩都计入总成绩的情况下,好成绩要靠日积月累,绝非期末几天的突击可成就。以名次排座次,前后位的学生水平基本一致,不存在着前“学霸”后“学渣”的情况,考试中抄袭他人的逻辑不成立。


可以说,结课答疑(划范围),考前突击,靠缓考刷分,前后桌“帮助”,乃至夹带作弊,现今能想到的各类合规与违规的手段,在九十年前的北洋大学一概无效。


北洋时期的图书馆


成功唯有努力




以民国二十一年班为例,按1932年《毕业同学录》记载,该届学生1926年预科入学时为123人,经历预科接本科6年学习生涯,66人得以最终毕业。这届学生预、本阶段都是享受“贷书制”政策的,求学的经济压力应该不大,影响毕业的应以成绩因素及健康状况为主,但其决定性因素无疑是考试成绩。


1946年,北洋大学在天津艰难复校后,依然承继了严格办学的作风。1947年《北洋周刊》第2期记载了1946复学后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情况,“成绩大致尚佳,仅有廿二名因考试不及格,致令退学”。同时,“因成绩不及格被留级者,达四十二人”。按校史记载,与之相关的1943到1946年入学的四个年级在读生,总数为1017人,一学期退学率为2.16%,留级率为4.13%。假设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出题难度维持在稳定水平,则本科四年8个学期下来,就是17.3%退学率和33%的留级率,这个比例程度,还是学生总体发挥“尚佳”,其教学严格程度可见一斑。这个数据是以校史中记载的北洋大学全体学生名单为基础,其中包括北平部学生。从可查信息来看,当时北平部相对独立,与本部关联度不高,当时北洋大学期末考试统计数据不包含北平部的概率较大。扣除北平部学生,天津地区在校生总人数为770人,以此为分母大致估算,则一学期退学率为2.86%,留级率为5.45%,本科四年退学率达到22.9%。


(1947年《北洋周刊》第2期)





看完北洋大学考试相关校规校纪

感受到严谨的治学、求学态度了吗?

再来看看曾经学长们的考试题

看看你能否考上北洋大学


1924年《学生杂志》第十一卷

北洋大学十二年度(1923年)入学试题


严格的考试制度

以及与之匹配的留级、休学、退学等规定

构成严厉的下位淘汰机制

能如期毕业的

无一不是学业优良之辈


北洋大学也因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

被誉为“东方康奈尔”

盛名之下,绝无虚士

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

影响了一代代天大人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 tianda1895 -


    内容来源 / 天津大学档案馆

    封面摄影 / 黄维旻

    编辑 / 仇静逸

    底图制作 / 罗晨尹

    审核 / 王鑫 梁绍楠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_nmc@163.com

    跟小天一起

    “严谨治学的天大”点1000个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