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海归”,天大博士踏上创业征途!
创业小有成就后重返校园,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获得第十届“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银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及中国青年创业基金
建设雄安新区2023年重点科技示范项目——“雄安未来零碳馆”,致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碳中和”目标
捐助希望工程,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在不断“试错”中开辟全新产品领域,始终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勇敢坚定地前行......
······
故事的主人公是赵通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21级在读博士研究生
上述故事其实只是他人生经历的一小部分
他是同学们眼中的“斜杠博士”
同时也是一名追求卓越的青年创业者
01
蜕变:
从名校“海归”到颇有名气的“小赵师傅”
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取得机械工程和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后,赵通做出了和一般创业者不同的选择,他没有去到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而是第一时间回到家乡河北海兴,摩拳擦掌开启自己的创业追梦之路。他进入父亲创办的企业——河北旺源管业有限公司,成为车间的一名普通实习生。“接受家庭的帮助不丢人,怎样将资源和能力转化为自身的竞争优势才是最重要的,站在前人肩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赵通告诉我们,当时车间里几乎没有人知道这是他的家族企业,也正是这段经历,助推了他从学生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
在车间里,赵通白天跟着老师傅们学手艺,晚上总结白天发现的问题,读文献,写专利,一天的睡眠时间经常只有四五个小时。一年下来,虚心请教的他对车间的每个部件都了如指掌,成为了车间里小有名气的“小赵师傅”。两年多的时间里,细心且善于总结的他前后研发了20多项专利,强化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用它敲开了省级科技型企业“小巨人”的大门。
他的努力和成绩也得到了父亲的肯定,本来担心他回国创业会“水土不服”,但赵通用实际行动向父亲证明了自己,“虽然父亲在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上花费了大量心血,但是企业已经到了亟待转型发展的阶段,而我恰好带着先进的技术和开阔的眼界回来了,企业需要我这样的人,我就是那个引路人”,赵通说,在硕士毕业的时候有一些薪资待遇优厚的外企和国外高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对节能领域技术创新研发的兴趣和强烈的使命感,让他毅然决定回国创业,他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在回国后在专利技术上不断突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发表SCI论文3篇,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项目,为企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02
成长:
从“信息中介”到追求卓越的科技创业者
回顾来路,赵通觉得自己的经历其实很简单,“很多时候,就是不断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往往越简单的事情,越难做。“刚创业的时候,我时常打趣自己是干中介的,因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其实更像一个‘信息中介’,一方面对接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和设计师沟通讨论”,他说,其实有时候会很有危机感,因为自己更像一个信息传递者而不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我希望自己可以懂技术,有能力把握项目的走向和进展。”
困难在赵通这里从来都是“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在英国读书期间,不服输的他作为组长带领小组在小组创意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小组作为唯一的中国团队登上领奖台。他协助完成了德国魔法小镇辛根的建设,利用地下管网的热能转换实现能量守恒,成功打造了低碳城市国际试点;在创业过程中,他发现设计院决定了新产品的落地可能性,就创立了设计公司,并考取了设计师证,成为首席设计人员进行项目的把控与汇报;看到研发的新材料不被市场认可,就主动开发新项目在实践中展示新材料的优异性能;察觉自身需要在专业方面进一步提升,就规划时间报考天津大学读博深造;发现能源再生利用的短板,就积极推广低能耗的经济模式,打造适用于民众的“低碳房”……
在天津大学求学期间,赵通获天津大学利安隆奖学金,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奖学金等,作为队长获得多项奖项——第十届“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银奖、第七届“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河北赛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天津市金奖、2022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天津市金奖、2021年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21年河北省科技合作奖……而他本人,也担任河北省2022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负责人、河北省2023年外专“百人计划”负责人等,并与德国联合承担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在天大的培养和历练过程中,赵通收获颇多,并通过成果的落地,获得了用户的好评,专业技能成果破格通过了副高级职称评审。
作为一名创业者,比起自身的获得,赵通更关注的是来自他人的信任。“我遇到过很多对我的项目有意向的投资人,但只有我自己能确保兑现承诺的前提下,才会接受投资人的投资。”他说,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相比于短跑,更看重能长跑的人。在2019年央视《创业英雄汇》舞台上,他带着城市地下智能化节能管廊系统,当场满额融资800万元,获得多名投资人的青睐。他笑称自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害怕辜负他人的信赖,所以无论是读书时的组队比赛还是创业中的项目合作,他都始终坚持修正打磨,全力以赴对待每一项工作。
03
突破:
从“斜杠”博士生到心怀家国的天大人
“越是深入地进行研究创新,越是能发现自身技术和视野的局限”,在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后,赵通毅然选择了重回校园深造,“也许因为母亲是天津人,也许是自己性格中踏实实干的那股劲和天大‘实事求是’的校训不谋而合,天大成为了我最理想的选择。”在天大,丰富的资源、不期而遇的机会,广阔的平台和多元的发展空间,为他提供了亟需的研究技术和创新平台,让他能够“借力”开展研究创新,进一步加速成果转化。
重新回归校园,肯吃苦、能创新、谦和低调、实事求是,是老师和同学们给赵通贴的“标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激励着我,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五四青年代表宣讲中,赵通如是说。现在,他正带领团队攻坚“卡脖子”技术难题,在雄安新区建设国内首座碳中和示范建筑——未来零碳馆,通过综合超低能耗、装配式、智慧能源等前沿科技,使节能率达93%,实现建筑“零碳”,并争取申请PHI的中国首个“铂金”认证。未来,这座建筑将实现无需交电费,便可以自由用电甚至输出发电,并保证冬暖夏凉、四季恒温、24小时热水。赵通和他的团队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流学科的科研力量以及德国高级技术团队形成的“跨专业协作”国际合作产学研新方式,完成“多学科共研”的“校企合作”技术攻坚队伍组建,将双碳颠覆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同时,赵通还不忘发挥身为创业者的优势,广泛吸纳校园中志趣相投的青年学子,在校园内组建了一支来自各年级各专业的创新创业团队——地下能源搬运工。“我希望能发挥自己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优势,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他介绍道,团队的同学们各司其职,同心协力,挺进“创青春”国赛,夺得“挑战杯”金奖。比收获荣誉更令他欣喜的是,是越来越多的天大同学们开始对创新创业产生兴趣,越来越多优质的创业项目开始涌现。
助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撰写多项国家专利、研发网联智控城市管道空间蓄热系统、获得投资人青睐与肯定、设计打造“未来零碳馆”……一件件在他人看来不可能的事,都在赵通的努力下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成功从没有什么秘诀
唯一的“捷径”便是坚持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
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追梦的路上
赵通从未停止脚步
未来他将继续攻关“卡脖子”难题
扬学之旌旗,吹时之号角
厚植知识之壤,勇担兴学强国之使命
努力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天大力量
- tianda1895 -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_nmc@163.com
跟小天一起
为“奋进创新”点1000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