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狂飙》烂尾,意料之中

上瘾的 ONE文艺生活 2023-11-22
好漫长,等待今晚《狂飙》大结局的时间好漫长。

那边春节档杀得你死我活,结果话题度全被一个电视剧截胡了。

别的剧火,要么是年轻人爱看,像去年的《梦华录》屠版热搜。

要么就是老年人爱看,像《娘道》让万千家庭关系反复破裂。

但是《狂飙》,统一了全家的遥控器掌控权。

每天七点半,我爸也不放炮了,我妈也不刷抖音了,我们全家三代都守着中央八套。

上班了也没消停,午休全办公室端个外卖看《狂飙》。

别的电视剧是电子榨菜,我看《狂飙》是电子迷魂药。

《狂飙》讲了啥呢,一句能概括,五句说不清他有多精彩。

如果《狂飙》只有高启强,那就是《教父》版《绝命毒师》。

注意看,这个男人是个小鱼贩。

他爱弟弟,爱妹妹,为了抚养他俩,三十好几了还是母胎solo。

在被菜市场混混揍得满脸血的时候,他肯定想不到,在6年后,他依然爱弟弟爱妹妹,但他成了只手遮天(而且有老婆)的黑道老大。

如果《狂飙》只有安欣,那就是《扫黑风暴》。

安欣是那种人品无暇十成新的警察。

没有犯罪分子能黑化他,甚至在犯罪分子警局想争取人道关怀,都会可劲呼唤他。

这么理想主义的角色多难在官场斡旋可想而知。

经过6年的努力,安欣成功从上表彰大会的一线警察,变成了警局十八线宣传科科长。

如果《狂飙》只有高启强和安欣,那就是《甄嬛传》。

一开始,安欣得知高启强被混混欺负,上前主持正义,俩人就成了朋友。

在这之后,高启强学会了用安警官的名号,吓退菜市场混混。

安欣是他的甄嬛,也是他的皇后,他们可以是幸福兄弟花。

但一次高启强为了帮弟弟筹钱,撞见黑道大哥的亲儿子暴毙。

一下被大哥盯上,只能斗狠换命,从此高启强名扬黑道。

人性的底线被拉低,高启强开始走向社会的阴影。

再凑到一起吃饭的时候,安欣还是那个安欣,高启强已经不是高启强了。

饭桌上互相试探,眼神交锋。

这俩老爷们的心眼子,比甄嬛全宫的人加起来还多。

如果忽略他俩的关系,你又将看到《人民的名义》。

所有人的立场都掩盖在光鲜的身份下,他们可能是官员,可能是警察。

就连高启强后来都给自己弄了个政协委员当。

老百姓都当他是慈善企业家,还叫他小心一个黑社会叫刀哥,然而刀哥是高启强的人,正在跟他一桌吃饭。

高启强已经可以黑道白道无缝切换,这是第一集。

而上面说他之前卖鱼挨打,也发生在第一集。

什么意思?

《狂飙》有两个时间线,2000年和2021双线同时叙事。

告诉了你开头,告诉了你结果,让你疯狂好奇其中的过程。

所以,我感觉被剧透《狂飙》,根本不影响追剧热情。

被剧透的我be like

结局不是答案,解题过程才是这部剧最迷人的部分。

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狂飙》刚看了两集,还有更多可看的人。

世界上最不好受的是追平了《狂飙》,憋得开始发疯的人。

看过《狂飙》的人多少会留点后遗症。

看到冷冻车绕着走的,那多半是看了《狂飙》。

被领导骂完,转头跟你说“告诉老默,我想吃鱼了”,多半也是看了《狂飙》。

这个老默就是高启强的御用杀手,开着冷冻车,叼着棒棒糖,轻轻带走新鲜的人命。

简直是《开端》锅姨2.0。

老默给观众吓着了,其他角色也没好到哪去,让人怀疑是不是演员本色出演。

先是#建议查查张颂文 不像是演的#,上了热搜。

后来#建议查查狂飙全员#上了热搜。

最近我又看见有人说:建议查查编剧,不像是编的。

头回听说编剧没被寄刀片,倒被观众寄律师函的。

演员们已经为自己演的反派角色直播道歉,照这么下去,编剧承诺遵纪守法的小作文也指日可待。

那边憋到开演员玩笑,这边已经有一批观众开始二刷。

看《甄嬛传》用的显微镜,到《狂飙》这回收再利用。

当初怎么数敬妃宫里有多少块砖的,现在就怎么数高启强有多少片假发。

在全国观众面前,大哥的一切伪装都被看破。

发际线是贴的,鬓角是眉笔画的,肩膀头子黄那一块也得研究一下。

就跟一个好电影都滚字幕了,还是会有观众坐在原地等彩蛋一样。

《狂飙》也是越往下扒,观众的行为越让人迷糊。

每一段情节都揪心,搞得观众觉得每一个镜头都有意义。

李响下线之后,从此储物柜不是储物柜,是李响生命最后的宣言。

不锈钢也不再是不锈钢,是他从未动摇的初心。

飙人们扣细节顶多算是眼神好。 

能证明一部剧火到人心坎儿里的信号,是观众们乐于“二创”。

网友们把高启强和刘华强两个狠人的成功精髓总结提炼,说2023的成功标配就是得骑电动车。

看下线的好人,和走向歧途的坏人觉得惋惜,又私下给他们安排了暖心的开店结局。

 这一众狂欢的“抠细节”和“乱飙”景观,足以证明《狂飙》是一部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菜。

那这剧凭啥火成这个德行?

用爽子的话讲:不用观众发疯,它也不把咱当傻子。

用龙傲天和刘波er的话讲:这剧用真心。

用陈佩斯在《主角与配角》的台词讲:你管得了我,你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

其实之前咱扫黑的剧也拍过,还记得几年前大火的《人民的名义》,也是掀起一波狂潮。

但我个人认为《狂飙》比它更好,因为它更下沉、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连小人物都有血有肉。

在这剧里我们能看到很多底层人物的形象,他是你是我,是所有没靠山没抱上大腿的普通人。

卖鱼小贩高启强,开始变坏是因为尝到了甜头。

在一个本本分分卖鱼,拉扯弟弟妹妹的朴素心愿都难实现情况下,他认识了能守护他的安欣。

出于安欣的身份和背景,他获得了地头蛇的畏惧、身边人的尊重。

这是他之前从未体会过的尊严的甜头,也促使他之后对阶级和被认可社会身份的向往。 

把一个人变疯很容易,只要他经历过永无尽头的绝望,善恶难分的窒息。 

高启强正是如此,当好商好量行不通,送礼的人情被看轻,尊严与生活被践踏得体无完肤,他无法靠世俗规则与正义庇护,就只能自己变疯。

乡村青年李宏伟,一个典型的农村、县城混混形象。

在贪图利益的村长父亲的教育下,他早早就见识了“权力”的魔力;在欺善怕恶的成长环境中,他也产生了对”暴力”的向往。

但同时,他也不甘心,他向往外面的世界,想走出村子,可村子外他能接触到的,却是与他一道的狐朋狗友,是极具诱惑性的灯红酒绿。

李宏伟的暴力是赤裸的,他有青年的生猛与乖戾,也有对是非善恶的误解。

他的悲剧这不是他的选择,而他也不过是原生家庭和不良教育的祭品。

棒棒糖杀手老默,是沿海版李丰田,渔民版河正宇。

人生主题就两词儿——女儿与感恩。

安欣帮他找到女儿,他就觉得“好人不该命短“,到死也不会朝安欣开枪。 

强哥帮过他,在出狱后无法生计时,给他一个鱼摊,一份照拂,他就心甘情愿卖命。

老默杀了很多人,他没有宏大意义上的善恶,他活得是道义,也是宿命。 

“傻子“李青,一个从小被欺凌到大的残疾人。

一个厨艺高超,却被社会歧视,而无法获得工作的边缘人。

他为相依为命的父亲而死,也为傻子不被尊重的社会体系而死。

这些活在市井、乡村的人物身上有时代的悲剧性。

在社会的不公分配下,在边缘人缺少尊严的体系中,他们走向黑夜,也走向了毁灭。

另外,《狂飙》很成功的一点还在于它并不回避正义队伍中,成为始终如一好人的艰难。

想要上访的谭思言被卷入水泥; 

恪尽职守的李响被推下楼梯;

执拗真相的陆寒消失得无声无迹。

只有安欣,一个有背景的主角,失去战友、爱情、青春,用遍体鳞伤才能换来微弱的光。

这条正义的路越是艰难,越说明了黑洞的深邃。

看得时候我也一直在思考,真正的正义该是什么?

它不应该只是高启强、赵立冬等团伙的覆灭。

它更应该是一个不用认干爹、不用抱大腿、不用以追逐正义而牺牲为代价,一个普通人能活得有尊严,一个不以“软肋”为恐惧的社会。 

最后,想聊聊这盘好菜的上桌。

这几年受时代的裹挟,好菜其实很难上桌。

很多观众也把这部剧称为“虾系电视剧“,去头去尾可食,第一集容易劝退,最后结局也不会太超乎人意。

包括其中吴刚老师的旁白,和26集之后的口型与音频不符,都是为这盘菜上桌做出的努力。

有人在形容这部剧的时候,会想起郑渊洁写的小故事《一斤沙》

一个人卖大米,市场的规矩是每十斤大米掺一斤沙子。

这个卖大米的人既不能破坏规矩,又不想让顾客硌牙。

他就没把大米和沙子掺在一起,而是九斤大米旁边单放一斤沙子,捆绑销售,把暗坑变成明坑。

聪明的人卖沙子如此,这部剧亦然。

正如贾樟柯在他的电影手记里说:总指望着别人救救我们,这是奴才思维,我们应该自己救自己。

很多人喜欢《狂飙》,是说它敢写、敢拍。

我不大喜欢这个“敢“字,因为它本身就是现实主义作品。

创作者还原现实还需要勇气,这和卖大米还得掺沙子的市场规则无异。

但无论如何,这盘菜上桌了,给2023开了个好头,也希望它不是绝响。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在押韵,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好剧。





作者 /   牛小玲、脏脑丸

编辑 /                   姜 姜
设计/                  一隻鹿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后台回复“加群”,进入读者粉丝群

祝它是今年最佳
但希望今年
其他剧能好过它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